('
“本王是为了神恩的基业,哪怕遗臭万年本王也无所畏惧。”神煜一脸坚定的说完之后从殿外进来一名侍卫,他在神煜的耳边说了些什麽话,接着神煜就对身侧的副将吩咐道:“你在这儿看着写完,本王要去一趟东宫。”
当着沈英的面神煜没有多说什麽,只留下了那副将一人,便带着其余人离开了勤政殿,殿门合上之后沈英放下了手上的毛笔。
“你藏得真深,倒是没想到,吴国把心思都打到朕这里来了,是当初的教训还不够吗?”
沈英从见到这副将的第一面开始就觉得他面熟,但神煜多年来都在南疆未曾离开,他身边的副将沈英又怎麽可能见过?
在听到神煜说他要联合燕国攻打吴国的时候沈英就意识了到了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那般简单,且不说沈英根本没有这个打算,就算有,这个风声又怎会洩露去了南疆?
那副将手握腰间长刀看着沈英的眼里锋芒毕露:“陛下,风水轮流转,此刻你已经是无路可走了,当初让我们签订那不平等的条约时你可曾想到会有今日?。”
“贵国太子好盘算,只是不知贵国太子可料到了朕会醒过来?”沈英见眼前之人未曾否认便索性开门见山的把话说明白了:“你们一直在利用吴琛,要借吴琛的手杀了朕!”
沈英昏迷前闻到的那个味道是吴琛身上的,但是此前他从未在吴琛身上闻过类似的味道,吴琛也跟沈英说过,他屡屡消失也是为了去见他母亲派来的人。
沈英也一直未做怀疑,毕竟,若不是吴琛母后派来的人只怕吴琛早死了不知多少回了,此次沈英忽然昏迷,不论是生是死都与吴琛脱不了关系,毕竟当时殿里除了他和吴琛便只有姜远。
谁会怀疑储君对沈英下手?神恩的律令如此,姜远只要不乱来便是稳稳的未来皇帝,独独吴琛,他一个吴国的质子,却能一直跟在沈英身边深受信任,想要做些什麽小动作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吴琛太没用,他怎能比得上太子殿下分毫?不妨告诉陛下,此次谋划都是太子殿下所做,他此番也算是为吴国做出了贡献。”
“不过陛下知道真相又怎样?很快你神恩的帝位便会易主,陛下还是别再拖延时间,赶紧将诏书写了吧。”
来神恩与吴琛接头的从来都不是他母后派来的人,而是吴国太子的人,到了这一层,沈英才逐渐明白,今日这场灾祸的根究竟出现在了哪里。
“你们要诏书,应该不是真的想让太子做这个皇帝吧?里通敌国,太子已经犯了叛国的大罪,这诏书真到了你手上怕是朕和太子都活不了,只是朕想不明白,你们如何让雍王相信你们的谎言的?”
沈英,姜远,神煜都是这场棋局里的棋子,很奇怪,从沈英分析的局面来看,无论是哪一方都讨不到好处,就算是始作俑者的吴国也不能完全得到利益。
除了能让吴琛死在吴国除去吴国太子心中的这个大患,别的好处,沈英想不到,既然沈英分析的这种局面吴国得不到利益,那便不是沈英看到的这一面。
“朕很好奇,你们的计划里应该没有朕会活着醒过来这一环,既然没有,那为何要朕写禅位诏书?你们应该有已经捏造好的假诏才对。”
“你们在害怕,朕活着醒过来,已经是出乎你们意料的一栏,你们要朕亲自写诏书,到底是为了什麽?如今朕活着,你们应该不敢再对朕动手,所以,你们的背后还有人!”
“真正叛国的不是姜远,而是另有其人,朕说的对不对?你们这是要逼朕自裁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要沈英自杀,这一切都说的通了,虽然沈英的苏醒超出了吴国的控制,但也不是无法挽回,只要沈英再死过去就行了。
这诏书无论沈英写或不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沈英不能活,但是沈英怎麽死?死在谁手上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吴国表面上为此次神恩内乱的受害者,但实际上确实操控棋盘的人,既然操控棋盘,那就不能只有一个人,想来吴国的对面应该还有一个与他共同操盘的人,这个人就是神恩的叛国之人。
沈英的死是必须的,只有他死了,姜远在明面上才能上位,吴国才能爆出姜远登位的内幕,一旦姜远叛国之事爆出他便是得位不正,而深陷其中的雍王也只是被吴国操刀沖在前端的棋子。
沈英不知道吴国用了什麽办法蒙蔽了神煜,但神煜为国着想的心不会出错,他或许还不知道自己被吴国利用了。
神煜不会杀他,姜远也不会杀他,藏在幕后的人亦不会杀他,那麽用何种方法才能让他死?只有沈英自杀,这个计划才不会有漏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