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管键琴Kielflügel。
这是我见到前社长苏玫娥学姊的第一印象。将近一百六十五公分高的她并不算是矮小,但因为单薄的身材使她看起来十分稚nEnG,在社团活动开始的第一天新生招待会上,有不少社员都跟我一样误以为她是一年级新生。当然,除了外貌之外,看似天真烂漫的个X也是使她不像高三考生的原因之一,行事作风总是急如雨般,讲话的节奏也是乒乒乓乓地让人喘不过气,彷佛上一句话还没结束,下一句话就已经起头了,聒噪地如吵着糖吃的小nV孩一样。然而不可思议地,在她身上却能隐约感受到一GU高雅的气质……非常隐约,往往会让我认为只是错觉,譬如在新生招待会上温婉的开场白,以及泡茶时如行为艺术般流畅的动作,令人怀疑她出身名门。但似乎只是个人的特质而已。
不过论及身段的优雅,柯佩雅其实更胜一筹,从她坐在摺叠椅上仍不忘挺直的背脊,以及拿起茶杯时手臂与指间不经意的滑动,看得出来过去应该受过某种程度的训练,不过同样是认识一个多月的社团夥伴,相较於玫娥学姊,柯佩雅的个X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团谜。
其主要原因莫过於……
「呐,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在文中解释巴洛克时期持续低音Bassotinuo在三重奏鸣曲Triosonatas的关系?」
「……」
「……柯佩雅同学?」
「我没意见。」坐在会议桌旁的少nV冷淡地回应道。
自从学姊离开後,她便从书包中取出书本,坐到距离窗边最近的摺叠椅上;不过她只是把书本摊开在桌面上,这段时间她一直对着窗外发呆,彷佛若有所思,又好像是目空一切。
那GU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态度,让刚才我与她在玫娥学姊面前的拌嘴彷佛都成了假象一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当然我自己也不是不知道她会对我如此带刺的理由。
并且就我个人来说,她目前的模式还b较好应付。若要确实形容她这种状态,大概可以用「暴风雨前的宁静」b喻;只是或许没有像罗西尼G.A.Rossini的《威廉?泰尔序曲》Dell''''ouverturedelGuglielmoTell第一乐段这麽诗情画意吧。
虽然身型b学姊还要娇小,但柯佩雅的身Tb例其实更为匀称……相对学姊略带病态的骨感,柯佩雅的外貌乍看来只是尚未发育成熟,还有成长的空间──大概吧。至於面容,两人同样有着让任何错身而过的人都忍不住回头顾盼的标致脸蛋,不过因为个X使然,学姊的气质洋溢着活泼的氛围,至於柯佩雅的漂亮则给人一种如人偶般无机质的冰冷感,那双专注在窗外的眼睛宛如原油一般,闪着眩人的光芒却又浑沌不清。
不同於玫娥学姊招牌的双马尾发型,以及两边总计四个「加号」造型的银sE发饰,已经变成学姊个人的注册商标她称其为「元气Plus发圈」,左手腕也戴有类似款式的粉红sE手链,柯佩雅的长发是自由披散在背後,没有多做其他造型;不过光是那直达大腿的惊人长度就已经够醒目了,并且可以想见:要将这头长发保养地如此亮丽动人,就已经得花上不少时间,大概也没余力再做其他造型了吧。
未得到少nV回应而显得有些自讨没趣的我,无可奈何地从电脑桌前站起身,打算从资料柜中里翻出几期之前的《莒青月刊》作参考。
虽然在文中添加一些音乐知识的话,应该多少可以搪塞一些字数……根据学姊的说法,稿件字数必须在两千到两千五百字之间,而使用文字语句形容音乐的章法旋律很容易就流於空泛,感X成份过於夸张,所以适度提示相关的音乐知识是「音乐向导」专栏的惯例。不过太艰涩的音乐术语又会使读者难以理解……话虽如此,一般高中学生也很难有什麽专业的音乐知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