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之前不曾有过的事。
李三叔执着牛鞭,从车头一跃而下,同城门两旁的守卫协商去了。
林清和抱紧背篓,好奇地望过去。
城门口戒备森严,狱卒一个个沉着脸,再无先前的惫懒。来往行人途径城门时,莫说喧哗,就连大气也不敢出。
李三叔赔着笑,同卫兵们解释几句,当即便有两人扫了牛车一眼,见没有问题,便痛快放行了。
李三叔拭去额上汗珠,小跑着归来。
林清和这才知晓发生了何事。
原来,县城最近出现了一伙拐子,十分嚣张地四处作案,致使孩童丢失之数,多达十几起。百姓报到县衙,秦知县也很头疼。
案件至今毫无进展,城中一时风声鹤唳,极不安生。但凡进出城门,必要经过严查。
又是拐子!当初星星不也是如此?
林清和皱眉,心头有股萦绕不去的不安。直至南浔书肆门口,紧张的情绪才稍稍舒缓。
一段时日未见,严掌柜脸上的愁苦,不增反减。
林清和径直走向柜台,打断了他的沉思。
严掌柜眯起眼,仔细辨认了好一会,才依稀想起,半月之前与这小哥儿的一面之缘。
老人打起精神,笑呵呵地寒暄道:“难怪今早枝头喜鹊叫喳喳的,原是有稀客要上门。小公子,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不愧是大书坊的掌柜,瞧瞧,人家多会说话啊。
林清和也不废话,取出稿子递给对方:“严掌柜若不忙,不妨先看看这个。”
严掌柜满头雾水地接过,正要询问,余光却扫到了书稿最上方的一行字。
神色微顿,严掌柜咽下原本要问的话语,转身寻了处日光明朗的地界,专心看起稿子来。
林清和见他埋头阅稿,索性无事,便逛起了书肆。
说起来,这也是他第一次踏入这里。当初初临异世,手头有些紧,购置笔墨纸砚时,便选了家规格平平的小书坊。
后来,听顾青云说起此处,他才知晓,此处虽为县城书肆之最,价格却童叟无欺。且书籍种类最全,额外收录了很多名家手稿,是以读书人都爱来这里。
书肆门面只有两间,内里却极为宽敞。左右两侧,摆放了许多长且高的架子,表面漆了桐油,材质倒是看不出来。书架隔一段距离,便有香囊陈列其上,闻之像是烟叶,略微刺鼻,约莫是驱蠹虫的。
四面墙壁上,均在不同位置开了窗格,保证了光线的通透。此时,便有诸多身着青衫的学子,就着天光,捧着书卷如饑似渴地品读。
林清和轻踮起脚,缓慢却轻盈地行至账台近侧的书架处。
有书生读累了,偶然一瞥,便见一位哥儿在书架前缓步穿梭。他揉了揉眼,疑心自己眼花,否则怎会看见哥儿进书肆?
盯着那道月白背影看了会,直至对方转过脸来,眼角有颗豔丽的小痣,确定是哥儿无疑了。
身侧好友见他瞪着某处发呆,跟着看过去,不由亦微微一愣。他很快回神,悄声打趣道:“刘兄,非礼勿视,汝非君子耶?”
那书生醒神,面上已是一片绯红,不由轻声辩驳:“胡沁什麽!莫要坏了他人名声,我只是觉得稀罕罢了。”
至于稀罕什麽,他并未细说。
好友哼笑两声,亦不再多言。
书生却扫到了小哥儿手上的话本,当即明白过来,忙扯了好友袖子:“原是看些话本子,也没什麽稀奇的。咱们换一处,仔细扰了他人清净。”
林清和并未注意到这番动静。他匆匆浏览了一遍现有话本,对自己带来的手稿,信心又足了几分。
果然,回到账台处,严掌柜已看完了最后一页,思绪却仍沉浸其中。
“没了?这就没了?”他不信邪地又翻了翻,想要搜一搜,可有哪处他漏看了,“难不成长生坠入了悬崖,便结束了?”
看见林清和走来,严掌柜眼睛一亮,当即连声问道:“林公子,这故事后面可还有?长生能否化险为夷?”
林清和点了点头,“自然是有的,这只是第一卷,后面的内容还长着呢。”
“这就好,这就好,”严掌柜放下心来,一脸喜色地恭维道,“公子好文才!这话本一经售出,定是要大卖的!就连老朽,也对那光怪陆离的异界风光,忍不住心向往之哩。”
心头一片火热,严掌柜嘴里反複叨念“仙境”二字。他有预感,这本话本,定能很快风靡全城。
林清和见状,便趁热打铁,将一开始的打算全盘托出。
严掌柜听到对方所说的“捆绑出售”,更加激动了:“林公子这法子当真是极妙!老朽怎麽就没想到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