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唬得街道上面探头探脑的百姓商贾一片惊呼。
“不是说新来的刺史大人是文官吗?还是状元公,怎么还有这么一身高深武艺?连妖怪都栽他手里了。”
“文官怎么了,文官里面也有魏相、房相那等高人。
魏相壶州镇压白山君,房相当阳一声大吼,满城鬼怪尽皆烟消云散,文官也有大本领,也能杀妖斩鬼的。”
“老兄,你这就有些强词夺理了,那两位相爷,也只是以文思浩然之气镇妖斩鬼,算是法术。
可是,状元公,用的是武力,你看,狗妖一蹬之下,青石地面都被刨出了个大坑,可见其力量巨大,体魄极强。
可是,在状元公陈大人的手上,就如泥捏的一般,轻轻一掌就打碎了狗脑子。”
“就不许人家状元公文武双全啊?反正,江州来了这么一个强势刺史,并且,对妖类杀戮无情,咱们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一些了。”
说到这里,四周就是一阵难堪的沉默。
谁没有几件伤心事情?
只不过,世道如此,自从妖乱开始,他们就已经学会了认命,能活一天就活一天。
谁横死街头,谁被欺压至死,都算是运气不好,怪不得谁。
“希望,希望陈大人好人长命,不要被害了,那刺史府中的诡异,也不知他能不能应付得了?”
有人有心想要向前去禀告刺史府里的危险,却又有些不敢。
自古官民对立,悲欢并不相通。
你这里一番好心,别人或许会以为是恶意。
到时惹祸上身,就是自找。
何况,如果这位状元公不能解决府内的诡异,指不定,那灾难还会漫延到自己身上来,那时喊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一家老小有谁能救?
第449章 明知凶险,偏要面对
杨林耳聪目明,看着离得还远,早就听清楚了四周细微的各种议论,微微一笑,心道果然不出自己所料。
这府邸看起来雄伟精致,在天眼之中,却是诡谲难测。
尤其是,前院那一口八角古井之中,更似有阴风怒嚎,佛光阵阵偏又阴气森森。
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路数。
而先前长史董卫和,一路捧高自己,说是什么皇恩浩荡,天命护身,就算宅子里有着什么不妥,也断然影响不到自己。
话是说得轻飘,但这种言辞无非就是把自己当做苦读诗书,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来哄。
直当自己是愣头青啊。
明知道这刺史府里有着诡异古怪,还要莽乎乎的直接住进去?
当然,他是打算直接住进去,不是因为莽,而是因为根本就不在意。
但是,董卫和这种做法,就是其心可诛了。
听到这位董长史刚刚被狗妖吓得失声,现在又精力十足的叫冤叫屈,杨林皱眉,“聒噪!”
立刻就有一个士卒领悟到他的意思,舞起蒲扇般大小、满是老茧的手掌狠狠的抽下。
只是抽得几下,就把董卫和满嘴牙都抽掉了,打得他脸颊肿胀嘴歪眼斜,只懂得细微哼哼,再也说不出话来才罢手。
杨林点了点头,又看向州司马陈林,这位风评不太好,沉迷风月不理政务的落魄中年,笑道:“虽然并不是很必要,但本公还是要承司马的人情,先前的提醒,本公心领了。”
从城门口直到刺史府大门,他注意到了,这位司马,曾有五次不经意的把折扇扇面展开。
借着各种遮蔽,也让自己看到了上面墨迹淋漓,铁划银钩的字迹,“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是的,扇面上写着这句诗。
次数多了,杨林看在眼里,疑惑就升起。
他好歹也算是经历过数个世界,接触过许多文人士子,看过许多书籍和经典,这句诗的出处还是记得的。
出自屈原的《山鬼》。
州司马明面上是呈献给自己看一句旖旎诗句,暗地里,当然是在提醒自己其中有鬼。
他也许是怕报复,也许是看出了别驾陈公礼其实不是人,不敢正面站出来,心意却是到了的。
而且,陈司马和郡守吴应山,是两个行大礼参拜的,见礼的时候十分恭敬。
别看这礼数是小事。
新官上任,定下主从,首先就从礼开始。
名不正,则言不顺。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古人都说得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