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砚辞很满意他们的反应,但此时还不是他们闹事的时候,立刻站起来阻止。
“大家不要沖动,你们要相信朝廷,相信边关的将领!”
“嗬,裴大人既说得如此轻松,又为何夜不能寐?”
“若是孟大将军还在边关,我等自不必担忧,可如今代替孟大将军领兵的却是一个养尊处优没上过战场的……”
人群中,突然有人忿忿不平地说道,裴砚辞厉声打断他,“慎言!”
说话的是个容貌清隽的少年,身着洗得发白的蓝衫,却自有一股清傲之气。
被裴砚辞打断话头,面上的不服更加强烈起来。
挑衅道:“怎麽?裴大人怕了吗?”
裴砚辞摆了摆手,痛心道:“我只是不希望你因一时口舌之快毁了前程,希望你明白我的苦心。”
又道:“我与你们一样,十数年寒窗苦读,一心想要报效国家,正因为我与你们抱着同样的理想,我懂你们,所以不忍看到你们因小失大!”
他说这话时,眼眶微红,强制压抑着激动的情绪,以至于胸膛快速起伏。
让在场之人无不动容,对他的好感几乎瞬间达到了顶峰。
那蓝衫少年顿时面红耳赤,心中愧疚不已。
忙抱拳躬身道歉,“是末学后辈不知好歹,还望裴大人原谅小子的无礼。”
裴砚辞欣慰地看向他,点了点头,“不必多礼,我不会怪你的。”
之前那煽动衆人去讨要消息的士子也迟疑起来,说道:“那我们就这样干等着吗?”
裴砚辞沉默着没有回答,眼眶却更红了。
罗筠见状,深深叹息一声,拍着他的肩头安慰道:
“清焕,我知现在最难过的人是你,于私,孟大将军于你有恩,于公,大乾失去这样一员猛将是国之不辛,可我们能怎样?他通敌叛国罪证确凿……”
裴砚辞猛地擡起头来,通红着眼望着他厉声道:
“不,孟伯父绝不会做出通敌叛国之事!你不了解他就不要胡说!”
话题转到孟峥身上,士子中亦有京中人士,有人忍不住说道:
“我也觉得此事蹊跷,我家几辈人都居于上京城,虽没有资格与孟家结交却也听说过他们家许多事情,不相信孟大将军会勾结金贼!”
“哦,为何?”
“你们只知孟家三代武将,却不知孟家三代加起来共计十五名男儿从军,其中十三人皆死在抵抗金贼的战场上,前两代大将军皆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与敌同亡。”
“孟大将军这一代,原本有兄弟四人,除了他与身体孱弱的二弟还活着,另外两个弟弟还未成家便死在战场上,可说他们孟家与金贼的仇恨比海还深,你们说要什麽样的人,才能做出背弃亲人背弃祖宗勾结世仇的事来?”
此人滔滔不绝地说了一通,越说情绪越是激动,最后狠狠一拳砸在桌上,恨恨道:
“我认为,孟大将军一定受奸人所害!”
衆人们皆觉得胸中被什麽堵着,压抑得透不过气来,满腔的愤慨之情几乎就要沖出闸门!
第105章 煽动士子(2)
那人似乎是不吐不快,豁出去般说道:
“而据我所知,这次代替孟大将军领兵的是三皇子秦王,若是得胜,这份军功意味着什麽想必大家都清楚。”
此言一出,所有人顿时恍然大悟,有嘴快的人说道:
“他见北金即将落败,便想颉取胜利……”话未说完,被身旁好友一把捂住了嘴,斥道:“你不要命了?”
可这未尽之言说的是什麽,大家都懂了,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驳斥他。
所有人都面上沉重,各自在脑中脑补出一场三皇子为争夺皇位,陷害孟大将军试图抢夺军功的阴谋来。
压抑的沉默在阁中蔓延,每个人心中都有把火在燃烧。
终于,有人打破沉默,说道:“既如此,我们就该联合起来,请朝廷还孟大将军一个清白!”
“对,这不仅仅关系到孟大将军的声誉,更是关系到大乾安危!”有人立刻附和道。
这句话,像是火星子落入干草堆之中,顿时让士子们群情激昂起来,纷纷各抒己见,大有立刻要求朝廷释放孟峥的架势。
裴砚辞不着痕迹地与罗筠对视一眼。
对方立刻会意,急忙高声喊道:
“诸位,我们这样是救不出孟大将军的!”
嘈杂的声音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不解地看向他,“那你说该如何做?”
罗筠环视在场之人,沉吟道:“我们这里不过三十几人,即便我们集体去向朝廷请愿,也激不起什麽水花来。”
“不试试怎麽知道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