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为了纪念李谕,很多人直接叫做了“鲤鱼效应”。
这个词语是《申报》记者史量才所创,他根据李谕名字的谐音及他所阐述的观点,换了种表述:黄河里一条鲤鱼游动时带起的涟漪,极有可能带动太平洋上一场无敌的飓风。
倒也是个合理的诠释。
直到六十年后,当洛伦兹用计算机模拟出形如蝴蝶的洛伦兹算子后,二者共同成为了混沌理论的代名词。
当然,李谕并没有止于此,他的数学功底可以,进而又用微分几何探讨了混沌理论的数学原理。关于这种混乱的描述,则又用上了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
这片论文要比他之前关于X射线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论文花的时间多太多了,足足一个月才完成。
当然,也只是混沌理论的开篇,至于后续,还有待其他数学家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容易,毕竟开创了一个全新且极为重要的数学门类。
如果继续深入写,混沌理论可能再花一年也写不完。李谕懂得适可而止,核心观点阐述清楚就好。然后他校核完成后便寄出了论文。
论文还是挺厚的,足足两百多页,差不多是一本数学书。
李谕当天也收到了瑞典汇过来的2500克朗,这个时代的电讯系统没有后世那么发达,又是跨行又是跨国的,所以今天汇丰银行才收到了汇款,照例还是扣掉了10%左右的手续费。
不过算下来,也有300多两银子。
第一百零一章 演讲
这天李谕来瀛台时,正好碰见裕德龄来给光绪上英文课。
皇宫里女老师可不多,裕德龄算是非常罕见的,好在现在没什么大臣知道瀛台的情况,不然一帮老学究肯定要一顿破口大骂。
而且现在裕德龄好歹也是御前女官,慈禧本身也是一介女流成为帝国统治者,似乎也没什么可以说的。
光绪也并不抵触女老师,最关键现在的大清国,没几个中国人口语好,裕德龄在国外多年,说起外语来要纯正太多。
现在裕德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纠正光绪的发音,从那口一会儿混杂着东北口音一会儿又是广东口音的奇怪语调中纠正回来。
“皇上,是‘艾泡’,不是‘啊泡’,您跟着我念,apple!”
“额泡~”
“不对,是‘艾泡’!”
“哎,哎,哎泡!”
“非常好!”
光绪以前的读音练习进行的很少,现在仿佛从头开始学说话一样,他本身又有点口吃,抱怨道:“英国人的舌头都是卷起来的吗,为什么这么难读。”
李谕笑道:“皇上,您如果学学俄罗斯语,恐怕舌头就要成麻花。”
光绪说:“朕能学明白英语已经很不容易,真的好难。”
“洋人学咱们的中文更难,你说是不是,德龄?”李谕说。
德龄点点头:“是的,皇上,中文能学好,如果下功夫,没有任何语言再学不好了。”
光绪有点不相信:“朕有点不明白你所说的中文难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记得曾经有人提议,可以用洋人的字母代替汉字。”
“皇上,这个思想肯定不行。”李谕连忙纠正。
光绪说:“有什么不可,洋人如此强大,用他们的文字朕也觉得似乎是个办法。”
自从许多人认识到中国积贫积弱后,就开始思考原因,其中有一波人就认为应该消灭汉字,完全采用拉丁化字母。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后来曾任北大教授的钱玄同就曾经说过:“要废掉封建的孔儒学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废除汉字。”
关于废除汉字,他还详细地介绍了原因,就是因为汉字学习和书写过于复杂,难度太大,而ABC这样的文字才科学、才容易传播,所以他的主张就是彻底废除掉汉字,全面使用ABC字母文字。
另一位坚定的汉字废除运动的支持者大家肯定想不到,竟然是鲁迅,迅哥。
鲁迅早期留学并学习西方文化后,曾经偏激得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当然这是早期鲁迅说的,毕竟鲁迅作为文学大咖,他的中文功底根本不用多说。
而且当时的情况确实是绝望,几乎没有人能看到中国未来的路在哪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过得还是长江黄河。
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很多人仍觉得汉字生命力要衰竭,因为当时电脑上难以输入汉字,是个非常要命的问题。
但是谁能想到,技术飞速发展,到了21世纪后,汉字的输入竟然要比英文还要方便快捷许多,尤其是在智能手机设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