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页(1 / 1)

('

严复纠正道:“不能说进士,只能说大学生。而且洋人的大学里不仅有你们将来要重点学习的政法科目,还有许多其他诸如数学、物理学、工程学、机械学科目。”

王寿彭讶道:“这些学问也要在大学堂学?”

严复耐心解释说:“是的,在洋人的大学里,它们同样重要。”

王寿彭道:“我还以为都是些匠人的细枝末节学问。”

严复说:“并非如此,所以我才要你们出去看看,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在洋人的世界里,李谕这样的人也很重要,科技正是我们的一大弱项。而且李谕所得到的英吉利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一职是极高的,位列大学堂上至少两个层级。”

严复知道尽可能拔高李谕,才能让他们学习西学更加卖力。

丢了状元的朱国桢非常感兴趣:“严师说的科技真有这么重要,能让洋人这么强大?”

严复对李谕说:“这种事还是你说得清楚。”

李谕说:“确实很重要。西方能够这么强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硬要简单点说的话,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在各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又经历大航海时代,掠夺无数资源后,两次工业革命再次全方位提升生产力。

“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巧合与此前几百年的铺垫,这种铺垫与巧合虽然是不可复制的历史必然,但强大的结果显而易见,胜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所以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就比如政法与科技。

“与我们不同的是,西方强大的是工业,而我们仅仅是农业,这是一种代差。支撑工业强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隐藏的一条线就是科技的发展,不然没有机械学的进步,洋人就没有能够掠夺世界的先进武器;没有蒸汽机就没有驰骋世界各地的轮船火车。而机械学的伟大又离不开基础科学的发展,总之环环相扣,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李谕虽然已经是尽可能精简地去说,甚至省略了很多也比较重要的细节,但进士们依旧听得云里雾里。

主要是一些现代人看起来非常像常识的词语,在他们耳朵里就是高深莫测的术语。

什么“资产阶级革命”、“生产力”、“大航海”、“资源掠夺”、“基础科学”对他们而言都很难理解。

但朱国桢却听得津津有味:“这才是经世的学问!原来李谕老师不仅精通科学,也懂得治国的大道理。”

李谕对于政法方面肯定不懂,知道这些完全是初高中历史课政治课上学的,于是笑道:“我不过略知皮毛,而且我也不是什么老师,我同样毕业于大学堂。”

朱国桢说:“那您就是师兄。”

李谕说:“论年龄,我可能还不如你大。”

朱国桢却说:“闻道有先后,这声师兄是少不了的。”

想不到这个当朝进士、并且还是差点成为状元的人,竟然成了李谕的小迷弟。

不过朱国桢确实对科举以及清廷颇感失望了,此后也没什么太大建树,如果真能投奔李谕说不定还能做出点事,以后词条编写他的时候说不定就不会只说他因为名字丢了状元。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天下浪人

虽然进士馆里的课程是偏向于政法方向的,不过也不是说学政法就一点近代科学都不需要懂。

所以这些新科进士们在京师大学堂进士馆上的课程与此前的仕学馆区别并没有那么大,依旧像是杂糅了九年义务教育与高中的感觉。

一些此前并没有学过的数理化基础课程肯定是要上的,不然知识盲区太大,对于今后的任职会有巨大影响。

朱国桢虽然没中状元,但怎么也是个翰林院的庶吉士,这个职位听起来不过尔尔,但实际上蛮厉害,庶吉士基本都是在进士中挑选的一批成绩最好的,他们将是帝王近臣,负责起草诏书,还有给皇帝讲解经籍。

明朝时候的内阁成员许多就是从这个位置走出来。

但朱国桢显然已然生出对西学的浓厚兴趣,在得知李谕撰写了一套更加适合西学入门的教科书后,一定要让李谕给他一套来亲自研习。

李谕自然不能打消别人的积极性,于是应允下来。

朱国桢说道:“师兄这种讲解西洋科学之道的做法,有如古之大贤朱子所为。”

朱国桢竟然已经开始捧李谕了,看来他是真的有点倾心于西学。

朱熹当初倾毕生精力注四书,前后达40余年写成《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也是由此正式确立。

这套书此后成了朝廷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标准,朱熹也成了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