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页(1 / 1)

('

严复小声对他说:“那位是外务部右参周自齐大人。”

李谕知道他,周自齐同样是清华创建的功臣,在北洋政府时期做到过一把手,影响十分大。

慈禧对周自齐说:“你进献的这台电影机器不会再坏了吧?”

两年前慈禧七十大寿时,英国公使进献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和几部影片,在宫内放映,为寿诞助兴。不料这次放映极不顺利,刚放映了三部影片,发电机突然发生意外爆炸,险些炸伤人。

慈禧受了惊吓,大怒,于是视电影为不祥之物,此后宫内再不准放映。

周自齐说:“机器是美国最新生产,我专门从纽约买回来。”

慈禧仍旧心有余悸:“你可要找专业点的人。”

此时李谕和严复已经走到近前,慈禧对他们说:“事情都知道了吧,哀家要对留日归国的学生进行考试。第一场考他们的专业课,出题以及阅卷就由你们二人负责。而第二场殿试,还是在保和殿举行,皇帝以及哀家亲临。”

李谕心头暗骂,这尼玛不还是会试然后殿试的套路吗。

严复同样眉头一紧,想不到慈禧会出这种馊主意。

不过这次她连问都没问直接说出来,显然已经做了决定。

慈禧这人大家都了解了,执拗得很,两人没办法,只能照做:“臣等一定办好差事。”

慈禧对自己的决策似乎很满意:“过去留学者归国后无法成为进士继而入仕,哀家算是给他们敞开了大门,他们一定感激得很。”

一旁的庆亲王奕劻连忙拍马屁:“老佛爷洪恩之下,普天之下所有的学子一定都士气高涨。”

“嗯,”慈禧对奕劻的话很是受用,“把他们召为朝廷所用,总好过这些人在日本国投靠康梁还有那个讨厌的孙文然后和朝廷做对。”

奕劻说:“老佛爷英明神武!”

李谕看向袁世凯,他也嘴角含着笑意。

李谕完全能够猜到他在想什么:这些人归国后,早晚还是归北洋。

慈禧晚年昏招迭出,可以说是亲自给大清挖好了坟。

这些留过洋的学生就算进入朝廷,也成了袁世凯的人。而那些没进入朝廷的留学生更是大多数,到了后来几乎全是反清主力。

所以说搞新式教育是必然的,而新式教育正是锤烂大清的一记重锤。避无可避。

第四百一十一章 选奴才

清末一共搞过七届留学生考试,第一届比较仓促,关键还是因为科举刚刚废除,清廷对如何选拔人才没有完全拿定主意。

很快,学部呈送了一份留学生名单,要求严复与李谕按照他们表中所填的专业出题目。

另外学部还派来了一个成绩比较好的留日归国学生代表唐宝锷进行协助。

唐宝锷是甲午战争后,清廷第一批赴日公派留学生,他进入了早稻田大学。

唐宝锷是蛮有家族背景,上海作为晚清民国时期最富有的城市,诞生了很多世家大族,唐家就是其中之一。

唐宝锷的祖上与上海四大买办之一的唐廷枢有关系,还是唐绍仪的远房侄子辈。

至于唐宝锷本人,后来成了天津一个大律师。

唐宝锷肯定也是想当官的,所以非常积极,他殷勤地找到李谕和严复,询问需要自己做什么。

在他眼里,李谕和严复算是主考官。

严复在看到他第一眼后,就说道:“阁下恐怕需要额外多做点准备。”

唐宝锷立刻问道:“严师傅请讲,在下铭记在心。”

严复拿出一份学部的文件,说:“朝廷的旨意,凡参加考试者,必须未剪过发。”

这是一条十分尴尬的条件,因为目前大多数留学生都剪了发。

唐宝锷讶道:“可我们都剪过了,一时半会也长不出来,总不能拔苗助长吧。”

李谕同样剪了发,出主意说:“你们可以去琉璃厂买一条挂上。”

唐宝锷大喜:“还是帝师思维活络。”

严复又说:“另外还有两条规定,都是太后拟的,一是不会磕头的不收;二是戴眼镜的也不招。”

看来慈禧多少已经知道,留学生大都接触了西方思想,没有跪拜的礼仪,但慈禧肯定脑子里还是守旧这一套。

不过跪拜这一条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因为留学生们虽然思想先进,但不傻,如果可以当官,磕个头算什么。

至于眼镜,知识分子不戴的还真不多,唐宝锷自己都戴着一个黑框眼镜,无奈道:“严大人、帝师,您知道的,做学问十分费眼,尤其是洋人的书本,字那么小,不戴眼镜的实在没几个。”

严复说:“我也没有办法,可太后不喜欢近视眼,感觉有碍朝廷的观瞻。但你们可以使用不需要随时佩戴的便携式眼镜嘛。”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