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页(1 / 1)

('

美国人竟然很听话:“多谢院士先生指教,我这就回去改。”

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十分钟。

李国杰惊讶道:“不愧是帝师,竟然可以如此轻描淡写地点评洋人!我记得这个美国人是教会学校的一位著名讲师。”

“只能说明教会学校还需继续提高师资水平,”李谕随口说,“也可能是他没有看到过如今汽车发展到了什么样子,自己闭门造车,其实已经落后当下设计好几代。”

李国杰不明觉厉:“老师厉害!”

“别,我可不是你老师。”李谕笑道。

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人都非常渴望获得洋人的认可,尤其是大名鼎鼎的洋人。

即便是山西王阎锡山,曾经只是短暂见过一次泰戈尔,回头就大肆吹嘘炫耀。

而李谕接触到的,已经是如今科学界最顶尖的人,都不用自己宣扬,报纸都会把他吹上天。

借着李谕的名气,诺贝尔奖也更早进入了中国,让广大国人更深入地了解。

《申报》以及《大公报》继续邀请李谕写一篇关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

《申报》财大气粗,给的价码很高,一篇文章就50银圆;《大公报》则只能给20银圆。

不过李谕还是得给夫人面子,所以选择给《大公报》投稿。

去年的诺奖值得大书特书,尤其物理学奖获得者是发现电子的汤姆逊。

这就是风向标,诺奖的态度一直在往原子论的方向上带。

电子的发现更让微观物理学成了一个大热门。

化学奖的获得者莫瓦桑比较悲壮。这年代搞化学的难免要接触有毒化合物,更麻烦的是很多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毒。

莫瓦桑为了用砷化物制造单质氟,不幸砷中毒。

他去年刚刚拿了诺奖,今年就撒手人寰。

生理学奖的获得者卡米洛则开创了神经元学说,对于研究神经学有很大帮助。

这个学说有必要多提一嘴,因为人类对于脑科学的研究非常缓慢,明显滞后于其他学科,即便到了李谕穿越前,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

而且关于包科学,还有一个一直以来非常困扰医学界的疾病——精神病。

精神病的研究此后成了医学史上的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诺奖都在这上面栽了大跟头。

不仅西洋各国,国内此时对精神病也无所适从。

反正此后这上面还有不少要说道的。

至于文学奖与和平奖,分别授予了意大利诗人卡尔杜齐和调停了日俄战争的老罗斯福。

李谕大体介绍了每个人的生平以及贡献。

尤其对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学奖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讲述,考虑到国内读者的科学素养还比较低,所以李谕做了很多解释,导致文章写得挺长。

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起码让很多人对科学产生了浓重兴趣。

二十世纪初是科学大爆炸的时代,而且是各个领域都在突飞猛进,只要精心研究,肯定有一些优秀的国内科学家能做出更大的成绩。

此后民国时期对大学教授又极为重视,科研条件虽然不如国外,但起码科研环境还算可以。

希望大大的。

第四百三十八章 分界线

吕碧城还要继续去北洋女子学堂任教,李谕陪着她一起来了天津。

李谕这种大人物来了,学校监督傅增湘肯定要让他发挥发挥光和热。

当天上午正好有一节数学课,讲授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看得出来,该校在科学方面仍旧停留在小学水平。

数学教习叫做沈正增,曾经是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的毕业生。

等他讲完后,傅增湘让李谕继续讲一下。

台下坐着的都是清一色女学员,李谕笑道:“我就事论事,就讲讲你们刚刚学到的东西,你们应该都学明白圆的周长公式了吧?”

学生们一起答道:“明白了,还做了好多例题。”

“很好,我就考考你们,”李谕说,“地球的周长大概是4万公里,也就是四千万米,数值很大。假如有一根这么长绳子,绕着地球缠了一圈。现在我把它截断,从中间加进去15米,仍然呈圆形,你们认为绳子会从地面抬升多少?”

下面的人七嘴八舌开始猜测:

“1尺?”

“1公分?”

“不对,我想只有一丝丝,甚至感觉不到它抬高了。”

李谕哈哈一笑:“告诉你们吧,这根绳子会抬高2.4米左右,比在座任何一个人都要高很多。”

“什么!”学生们都不敢相信,“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李谕问道。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