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页(1 / 1)

('

舒尔曼校长果然颇为惊讶:“中国科学社的分社?”

“没错,”李谕说,顺便没忘夸赞几句,“贵校提供了非常优良的环境与土壤。”

舒尔曼校长顿了一秒钟,明白了李谕意思,旋即哈哈笑道:“应该的!应该的!”

舒尔曼此后当过美国驻华公使,总体上对中国还是比较友好的,可能与其在康奈尔大学当校长时的经历有关。

他知道李谕马上再次获奖,而两次诺奖甚至只是李谕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这种物理学领域的顶级大佬来了必须演个讲。

李谕自然答应,反正已经演讲那么多次,有了足够经验。他在演讲中先聊了聊物理学界的发展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成果,然后拉拢了拉拢康奈尔大学与中国留学生的感情。

不仅在康奈尔大学就读的胡明复(胡刚复、胡敦复的弟弟)、胡适、赵元任、杨杏佛等人出席,远在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姜立夫、竺可桢全都集中到康奈尔大学听李谕演讲。

这几人中,胡明复与姜立夫是搞数学的;竺可桢搞气象学;赵元任与杨杏佛虽然此后并没有继续投身科学,但目前赵元任也在学习物理学,杨杏佛则在学习机械学。

总之他们目前都算科学圈里。

李谕花了半天应付完大学公事后,才与竺可桢等人来到了科学社分社租的小教室中。

这时的美国大学学生不多,空闲教室不少。

最热衷科学社分社事务的胡明复激动道:“院士先生今天一来,我们才切身体会到您在洋人面前多厉害!我们平时只在典礼时才会见着校长,今天他早早就来迎接您。”

“就是!”竺可桢道,“您大大振奋了我们科学兴国的斗志。”

“科学兴国还要仰仗更多你们这样的学生,”李谕说,“国内的《科学杂志》发行不错,稳定在几千册,随着时间推移,肯定有更多人投身科学领域。我准备把大同大学一栋办公楼作为科学社专门用地,将来各位回国,科学社会定期组织活动,将大家持续联络在一起。”

姜立夫说:“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归国了。”

“没必要,”李谕笑道,“你们最好在这边多学几年,能读多久就多久,不要浪费机会和经费。平时多给国内杂志社投投稿件就是,另外,写稿子的时候留意我们处于科普期,控制一下难度。”

胡明复说:“我们还是学生,写不出院士先生那样的顶级文章。”

李谕不挑:“不用过分追求质量,现在要的是数量,你们写出来就大胆投稿,我都会发表,顺便给你们可观的稿酬。”

胡明复说:“平时我还会画一些科普性质画作,杂志可以发表吗?”

“必须可以!”李谕说,“我正好想再办个《科学画报》,提升趣味性。”

胡明复道:“那就好办了!”

胡明复是给《科学杂志》投稿最多的留学生之一,而且他挺擅长写科普文章,十分注意向读者介绍各方面的新知识。

《科学杂志》头三卷就发表了胡明复的47篇文章,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天文气象、教育、军事等等,由此可见其知识的渊博。

“胡氏三杰”每一个都很牛。

老大胡敦复,就是国内已经当了大同大学校长的那位;此前有过介绍。

老三胡刚复,李谕几天前与他刚在芝加哥大学的密立根实验室见了面,是搞物理的。

眼前的胡明复是老二,与老大一样都研究数学。

胡明复很有才气,此后参与了数学名词审定工作,把美英法意日德诸文与中文译名对照,对推动国内外数学的交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惜胡明复回国后没多久就因为一次溺水意外英年早逝。

对了,此后姜立夫与胡家还成了一家子,——胡家三兄弟的小妹胡芷华嫁给了姜立夫。

胡适虽然学的是哲学而非科学,也没有加入科学社,但同样来凑了热闹。

胡适说:“可惜我学了一年多农学,终究不是本人所长,转入哲学系,不然也能多写几篇文章投给科学社。”

胡明复和他关系不错,笑道:“两年前你还加入了基督教会,要是你写科学文章,我简直无法想象。”

胡适挠挠头皮,有些不好意思道:“都是意气用事,我现在明白了,教会拉拢教众全靠玩弄感情手段,真后悔!”

胡适加入基督教会,是他对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极度倾慕的一个表现。

本来胡适在国内时一直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然后在美国的一次夏令营发现一名当年的同学入教后变得“言行真如程朱学者,令人望而敬爱”,于是产生了“奉行耶氏之意”。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