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页(1 / 1)

('

李谕说:“仲甫先生的《新青年》刊登你的《文学改良诌议》后,反响倒是不错,支持者很多。”

“是吗?”胡适高兴道,“我在写了那篇文后,还写了几首白话文的现代诗。”

“能不能给我看看?”李谕问。

胡适拿出一些手稿,“都是尝试之作,所以我暂时称之为《尝试集》。”

实话说,胡适的这些新诗写得都非常一般,没有太多文学性,几乎很难称之为诗,很像一些学生的普通随手之作,无非就是把散文写成了一行一行的。

比如其中的《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住。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是不是感觉相当之直白,连诗歌应该有的韵味都很难找到。

李谕拿出一本《新青年》,“北大的沈尹默先生,刚刚也发表了一篇《月夜》,你看看。”

胡适拿过来读了读: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细细品味了一会儿,胡适说:“比我高明多了。”

沈尹默的诗中融入了明显的独立人格思想,意境上强了不知多少。

论文学修养,胡适没法和民国一众大师比,李谕说:“你有你的价值,文学革命少不了你。”

胡适说:“这方面我早有准备,几年前我就知道,留学多年必须做好成为国人导师的预备。”

胡适的话让李谕有些愕然,原来他早就想做国人的导师……

李谕说:“文学革命可以搞,但你那些具有争议的想法要深思熟虑后再发表。虽然蔡元培先生做校长后,支持思想自由,不过这种思想自由的前提是包容并蓄,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头上。”

胡适现在的想法的确有点太那个,不仅此前提到的不抵抗主义,他现在还有那么点所谓的“世界主义”,他认为:“今人皆知国防不可缓,但什么是国防?即使中国的海陆军与日本并驾甚至超过日本,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日本有盟国。想以增军备救中国,其心未尝不可嘉,但行不通。即使日本和欧洲国家二十年不发展,中国的军力也不可能在此期间达到与之为敌的地步。所以,增军备不是根本之计。根本之计,在于增进世界各国的人道主义。”

他的说法也可以理解为更进一步的不抵抗主义,或者是在为他的不抵抗主义找点借口。

稍微一想就明白这种说法根本靠不住,日本人会停下侵略的脚步讲人道主义?你要是跑去日本首相面前,告诉他你太不人道了,你们要撤军!日本人一定以为你脑子秀逗了。

所以胡适早期的世界主义根本就是空想主义罢了。

还有一句被后来不少公知还有网络键盘侠拿去用的话,胡适曾说:“今之狭义的国家主义者,往往高谈爱国,而不知国之何以当爱:高谈民族主义,而不知民族主义究作何解。”

人家胡适自己后来都承认早年的不对了。

李谕又告诉胡适,自己去底特律处理点事情后就会一同回国,让他先等一等。

胡适知道跟着李谕能省一大笔路费,当然愿意等。

何育杰本人则受到了哥大邀请,留他做一年教授。李谕觉得镀镀金挺好,便劝他答应了。

到了底特律,李谕首先在福特工厂见到了福特本人,他现在满面春风,已经成了大亨。尤其在得知美国要参战后,更是激动坏了,福特给国会议员写信,声称自己的工厂可以“生产1000辆坦克,1000艘小型潜艇,3000台航空发动机。每年交付100万军用卡车和15万飞机整机”。

虽然最终没有实现(运力太有限,就算能造出来,也运不过去多少),但福特绝对是赚大了。

李谕通过福特的关系买了底特律一家小型汽车工厂,准备花一年时间整体拆运到国内。

第六百二十章 归国

迈克尔逊说到做到,真的让何育杰当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和物理学会一样,现在老美的科学相比欧洲弱了很大一截,只能当做常规头衔,还不如荷兰皇家学会的外籍院士值钱。

不过老美离着近一点,以后要是搞科学活动,比欧洲方便。而且他们给的工资普遍比欧洲学会高不少,每年正常薪水差不多一万美元,远超同期的爱因斯坦、普朗克等人;另外还有很多科研经费,东部的几所大学,除了经费更是有大量的富豪捐款。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