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清点二艘炮艇上每艘都是四十二名日军,打扫了一遍战场,把能用的武器和物资都搬上了木船之后,魏长兴命人在船底放上了炸药。三只木船离开江湾不久,随着二声巨响,日军的这二艘炮艇沉入了青弋江中。
这场战斗,魏长兴的手下也牺牲了四名战士,重伤二人,轻伤三人。不过一下干掉了三艘日军的炮艇,这个牺牲值了。魏长兴他们回到泾县,把战斗经过向韩勇做了汇报,韩勇表扬了魏长兴等人一番。
过了二天,侦察员报告说日军一下损失了三艘炮艇,剩下的那一艘也只敢白天在江面上巡逻一下,晚上早早的就回到洎地不敢出来了。到这时韩勇才能把青阳和泾县和外界的联系全部打通了,韩勇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县长汪道元没几天,外面的货物就迅速的进入了青阳,让汪道元县长一下轻松了下来。
韩勇青阳独立旅的行为彻底的激怒了小日本,据侦察员报告,日军正在向芜湖市增兵,看番号应该是正在前线做战的日军一零一师团。韩勇明白,自己己经打痛了小日本,让小日本不得不重视自己,这才会从前线抽调兵力来解决自己这个心腹大患。
日军的一零一师团己经出现在了芜湖市,那么按时间推算,自已回到青阳后不久,日军就开始调兵了。这次要面对的是日军一个野战师团,虽说第一零一师团不是日本的常备师团,但也是乙种师团,全师团满员后人数在二万四千人,只是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兵力,不过这个师团的士兵都是由预备役组成,从上海战役打到现在,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反观自己的独立旅,刚到青阳时只有四千多人,现在经过了征兵人数达到了六千多人,但是能战斗的还要算原来的老兵,这些新兵打这样的恶仗、硬仗还是差了点。现在自己的优势一是地型有利,二是装备精良远超日军,看样这些新兵也要换上新式武器以增加战斗力了。
想到这韩勇马上喊来了黄洲,要黄洲加强对芜湖方向的侦察,一但日军的第一零一师团有集结的迹象马上要报告。接着喊来了独立团新成立的四营营长邓飞和五营长刘军,还喊来了后勤处长韦长海,让韦长海为独立团的新兵换装,并要求二位营长对换过装备的新兵加强训练,要求这些新兵尽快熟悉新式武器,增加战斗力。
布置完任务,韩勇让独立团一营集合,并且又调来了几辆装甲车和装甲卡车一同前往南陵县。在南陵县韩勇见到黎远宏时,一坐下韩勇就对黎远宏说道:“老黎啊,据侦察团报告,日军己把第一零一师团从前线调回了芜湖,目的应该就是我们青阳独立团。这次我们恐怕是要打一场硬仗、恶仗了。”
黎远宏拿来了一张军用地图铺在了桌子上,和韩勇一同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后黎远宏说道:“军座,日军从芜湖攻击我们,南陵县这里最有可能的受攻击方向是繁昌县方向。从芜湖到繁昌是一条正规公路,而从繁昌县经家发镇到南陵县不过是四十公里,而且有公路相通。另一条从芜湖县直接过来的路不仅水网众多,还都是小路,不适合大部队和重型火炮的移动。”
黎远宏看了一眼正在全神贯注听自己所讲的韩勇后继续说道:“日军若从芜湖县经过则必至宣城县,从宣城县向右可经天湖镇、石铺镇攻击南陵县,也可经杨柳镇直接攻击青阳。这次日军可是出动了一个师团,如果再向上次那样从湖州和杭州出兵夹击,那么这仗可真是一场恶仗了。”
韩勇看着地图,头也没抬的说道:“这次我把一营也带来了,还带来了几辆装甲车和装甲卡车。你用现在手上的兵力能守得住南陵县城吗?”黎远宏盘算了一番后答道:“军座,如果日军只是分兵来攻南陵县,我有把握守住,如果日军是以一个师团全力来攻我就没把握守住了。”
这时韩勇才抬起头来说道:“一个师团全力攻击你们?这样的可能性不太大吧,就算日军如此,我在青阳会看着他们全力攻击你们而不管吗?我和那么多兵都是用来看的吗?你先把南陵县的防守给加强一下,待日军一行动,目标就明确了。这南陵县我可就交给你老黎了。”
黎远宏一挺胸说道:“军座放心,我黎远宏誓与南陵城共存亡。”韩勇笑道:“不,南陵城能守就守,如不能守,尽快撤出南陵城,城丢了怕什么,只要人还在我们就能再把它夺回来,可要是人拼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当然打仗不能光想着撤退而不敢拼杀,但也不能一味硬拼,这里面的度就是一名指挥官的学问了。”
韩勇的话让黎远宏若有所思。韩勇接着问道:“老黎,说说你的防守布置吧。”黎远宏收了一下心神指着地图说道:“军座,我己在家发镇布置了一个连在修建防御工事,另外在许镇这里布置了一个排以防万一,弋江镇己被我派一个连占领,并依托青弋江在宣城过来的公路上布置防线,重火力营各有一个连支援二处。剩下的部队都在南陵城内驻防,城墙和城外的工事也已在修建中了。”
韩勇点了点头说道:“给你的坦克和装甲车要当做突击力量,出其不意的给日军以打击。而在关键时候也可以用来突围。现在一营也来了,我认为家发镇和弋江镇方向都可以放上二个连以加强纵深。日军进攻的关键是火炮,要想办法先把日军的火炮给打掉才行。你也是从上海战役打到现在的老人了,许多情况不用我多说,你会处理好的。”
韩勇又在南陵县城巡视了一下工事修建的情况,一切都比较满意后才离开了南陵县。一回到青阳县韩勇就又招集全旅营以上军官来到了指挥室。马上要打仗的消息有的军官听说了,有人还不知道,在指挥室中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