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京城,袁成复和朱华没有立刻回洛阳老君山,半路在登封停了几日。
少林的妙因师父领着,带二人去了帝陵周围的村庄。村子均由守陵人一代一代建成,日子颇有些安逸避世。前任皇帝的陵在一块凹地,树长得茂盛,村民不想好地浪费,在空出的地头点了瓜豆,眼下都绿油油的,开着花。
有妙因的信物,袁成复表明身份,带着朱华来到先父碑前。
酒倒满,碑前摆束采的野花,头顶树叶沙沙作响,多年感慨,真到了跟前,反而都说不口。
“……不管有没有如你的意,这位子,我是平平稳稳交到平裕手里了。我不该来的,也没脸来,三哥若是知道,肯定要笑我……我想着,还是跟你说一声,将来见了面,别问我怎么几个兄弟,都早早下去陪了你。你的孙儿都挺好……”
袁成复说着说着自己笑起来,眼眶红着,“我呢,谢谢你当年把我送上山,捡了这条好命,多享了人间许多福气。孙子,旁的兄弟都给你抱了,不缺我一个,起码把媳妇儿领来给你看了。丛然,命不好,自己在外跑这么多年,都说女人要好好相夫教子,是我对不起她……”
朱华也跪着,侧头看看他,拉拉他的手,眼里盈着泪。他笑笑,紧紧回握,接着说道:“好在我们丛然什么也不怕,不好的命,也都拧好了,往后,我会好好陪她。”
先帝与先皇后合葬,李蓉的墓在附近。同去探望,袁成复为当年让母亲伤心离去而忏悔。鲜花引来一只菜粉蝶,绕着人转了几圈,落在朱华手上,停了一时,又翩翩起舞远去。
朱华抽了刀,袁成复取了剑。他哼起一段童谣,她起刀与剑微微一碰,二人身形交错,刀光剑影,或缓或迫,恍如诉说。
风停,叩首,携手离去,陵墓依然安静,生者当有新的旅途。
老君山金顶之上,丁瑛日日等着他的好嫂嫂,终于再见面,当即吟了一首早就做好的打油诗,直把朱华跟袁成复都闹个红脸,纷纷追着去揍他。
玄清任他们闹腾够了,才喊上玄微,关上门来笑眯眯跟二人说正事。
九月十六,天朗气清。
老君山下一户乡绅腾出堂屋供新人行礼,袁成复和朱华皆着喜服,一人怀抱一只大雁,踏进了装点喜庆的院门。
院里皆是从金顶下来的道士,村民也来凑热闹。不知哪个小孩儿偷偷揪了大雁的屁股,新郎官一时不注意,雁从手里跑脱,扑棱起翅膀追着人啄。丁瑛身上也别了朵红花,一手捉着大雁的俩翅膀根,一手提了小孩过来道歉。
安雨生也快马加鞭赶来了,一进门就有村民拉着他连声感谢,说家中妻子小儿如今皆是健康。
欢声笑语之中,村中长老主持仪式,刀与剑交叉放在桌子正中,几位长辈坐在上位,见证新人礼成。
陪袁成复山下十年的剑被传给丁瑛,袁成复又把玉环挂在扇上,带了包花种,还有两张疗养的药方,带着朱华去了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