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还真不对劲儿。
眼瞅着大伙儿议论纷纷,记分员的脸也白了,她婆家人非常吃惊,家里的工分也没多出来啊,那记分员扣别人的工分用到哪里去了?
杨继西也好奇,但是没跟着继续凑热闹,他得回去打扫猪圈,还要做晚饭呢。
吃过晚饭没多久,杨大奶奶带着欢欢乐乐过来串门时说了:你们知道记分员多扣除的工分去哪了吗?
哪了?
孙桂芳好奇道。
她把工分挪到自己名下,但是没有加到她婆家家里,而是自己用那工分换了粮食,把粮食送到娘家去了。
杨继西闻言有些不解:那工分不对啊,少的少了,多的多了,而且换粮食不是有记录吗?
也不知道她怎么搞的,反正在队长他们的逼问下,才知道前年就开始了,去年有人发现不对去问她,她一口咬定没有记错,是他们不识数自己弄错了。
没想到因为一个照看牛的活儿,把自己给拉下马了。
队长怎么处理的?
孙桂芳问。
她交代后,就把人送到公社那边去了,看公社怎么处理,明儿早上还得开会,一是说这个作风问题,二是选新的记分员,桂芳,你去呗。
我不去,孙桂芳赶忙摆手,我们家本来就忙,再说我不爱满山跑,记工分忙得很,出了一点差错矛盾也多,我不去。
杨继西见此闷声一笑,被孙桂芳瞪了一眼。
第二天早上开会的时候,夫妻二人都去了。
晒坝上站满了人,李四娘正一脸正义地数落着之前的记分员,声音大得很。
而记分员家来开会的,只有记分员的丈夫,他沉默地站在那,周围都没人和他搭话,他显得有些落寞。
队长很快就来了,除了队长外还有两个公社的人。
长篇大论下来,大概就是让前记分员把粮食补给缺了工分的人,没有粮食就补工分,双倍补,要是没有工分,那就补钱。
有人要钱,有人要工分,也有人要粮食,这些都要去找队长记下来,队长再给记分员丈夫看,让她丈夫拿东西出来。
接着就是选新的记分员,最后当选的是吴知青,就是和队里姑娘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参加了两次高考都没中后,便没有再参加的那位。
吴知青为人还是不错的,而且有前一个记分员的错误行为,吴知青再犯错,那就会更严厉地惩罚了。
开完会,杨继西和孙桂芳就回家照常干活了。
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换一个记分员而受到影响。
杨继东的回信是几天后,杨二爷爷从镇上带回来的。
信中说索性把家分了,家里的粮食他和杨继北一分为二,反正就是要分家的意思。
杨继北没有意见,于是杨老汉又把杨家大院的人请到他们家院子里,再去把队长请了过来。
这下分了,就彻底全分出去了。队长小声提醒着杨老汉。
杨老汉点头:队长,我们心里都清楚,也仔细想过了,分吧,孩子们大了,各有各的小家,再说了,这是分家,不是断亲,他们还得管我们的。
队长闻言也不好再说啥。
杨继北和刘香莲拿到分家书的时候,都很激动,这一次的分家很公正,就是背篓都给分了。
而属于杨继北他们的那间屋子,杨继北则是提出要五十块钱。
这让杨老婆子不愿意了:咋还要五十呢?你就是白给你大哥他们也应该的,反正你们都没住这了。
娘这话说得不好听,我咋就要白给了?
杨继北皱眉指了指小菜地的位置,我可听你说了不少次,当初和大娘他们分家的时候,为了那能开一片小菜地出来,硬是闹了许久,还出了不少粮食呢,那我这房间也不比菜地小多少啊。
是啊娘,五十块钱的房间不算贵了,刘香莲指了指房间,要不我们就留着,门上一把锁,以后大哥他们回来建房子,避开那屋子就是了。
你这是啥话?避开那屋子,那不是少了一大间吗?
杨老汉骂道。
那就给钱啊,白给不行。刘香莲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杨继南夫妇在一旁抱着小儿子看热闹,杨继西他们也没说话。
瞅着这越吵越厉害,队长赶忙道:这钱应该给,不过五十有点多,再少点?
对,再少点,杨老汉道,杨继东的信上说了,要是杨继北要他们出钱买,不能超过三十,二十块钱。
不卖,就这么留着吧,杨继北懒得和他们扯了,不准给我们拆了,不然我们就出去说大哥大嫂为了建房子,把我们家给拆了。
你们家在兔窝那边!
那是我们方便照看兔子的小屋子,不是家!反正没有五十块钱这屋子我就这么放着,你们要么买下来,要么就自己再出去找地基呗,反正爹娘不是说和大爷二爷他们住一个院子闹心吗?
杨继北说话毫不客气。
听得杨大爷爷和杨二爷爷脸色都不好看。
这下杨老汉气坏了,也坚决不给钱。
于是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收场了。
就杨继西他们回家时,还能听见杨老汉骂杨继北的声音呢。
杨继南因为笑了一笑,也被骂了。
他自认倒霉,抱着小儿子转身就走。
气不过的杨老汉没多久就跑来找杨继西写信:把杨继北今儿说的话全部写进去!让他大哥看看这是什么弟弟!
杨继西:我也记不住那么多啊。
我记得住,你来写。杨老汉催道。
行吧,杨继西刚要动笔,又忽然道,三叔,这次可不是免费的,一毛钱。
啥?
一毛钱,我不能白写吧。
杨继西摊手。
杨老汉气呼呼地看了他半晌后,夺过纸笔就去找狗蛋了。
不管他,杨二爷爷见此冷笑道,越老越糊涂。
狗蛋被迫写了好几页的信,脑子都闹大了。
又过了十几天,杨继东的回信到了,出价三十五。
杨继北就不愿意,没有五十这房间就留着。这还不算,他偶尔还带着妻女回家住呢,在家里蹭吃蹭喝的,把杨老汉夫妇气得够呛。
在收玉米的时候,杨继东夫妇总算是妥协了,寄回来五十块钱。
本来杨老婆子还想打感情牌,能少几块就几块,结果杨继北夫妇一分钱都没少,把杨老婆子气病了,进了卫生院。
这下好了,在家的杨继北和杨继南一起把人送到卫生院去,还得和外地的杨继东一起平摊药费啥的。
杨继南忍不住抱怨道:就少几块钱能咋的?现在多的都出去了。
大哥也出了钱,我不吃亏。
杨继北说。
可我吃亏啊!
杨继南不干了,你们吵架关我们屁事儿,结果我们还得出一部分钱,气死了。
杨继北有些不好意思道:二哥,等些日子我请你喝酒,咱们不提这事儿。
喝啥酒?
我想建房,这回也不在兔屋那边了,就建在祖爷爷他们家后面,那咱们离得就更近了,晚上还能串串门啥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