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杨继东准备走的时候,那条喇叭裤都已经起毛了。
得,还是得买一条还给人家,杨继东嘀咕着。
他这次出门,可带了十几个人,其中就有李四夫妇。
走的时候好些人都去送他们,瞧着倒是热闹,杨二爷爷带着嫣嫣回来,看了那喇叭裤后,他不是很理解,也不是很喜欢。
对此杨大爷爷表示强烈赞同。
嫣嫣回来了就没再跟着去镇上,不是去找福宝就是去找欢欢和乐乐姐妹玩,好在杨大爷爷一直跟着她们,不然能野出村子去。
自打嫣嫣三岁后,杨继西也不再拘着她在院子里了,毕竟欢欢和乐乐姐妹常常手牵着手出去玩,嫣嫣站在院门口眼巴巴地瞧着,看着可怜巴巴的。
加上杨大爷爷一直跟着孩子们,所以杨继西他们才放心让嫣嫣跟着一道去。
真好玩,这天杨继西把人抱回家时,嫣嫣举起满是泥巴的小手对杨继西道,我修的泥巴小院和我们家一模一样,等太阳晒两天,我们请妈妈一起去看。
好,杨继西笑道。
回到家发现杨二奶奶他们回来了,她笑眯眯地对二人道,今儿赶集我瞧见幺妹,让她和阿章带着平安在铺子上住两天,我也回来看看你们。
奶奶,我修了泥巴小院子,嫣嫣一边洗手一边大声道。
好,是不是和我们家一样?
奶奶怎么知道?
杨二奶奶笑着给她擦了擦脸,忘记了?你和平安在小院也弄过泥巴院子,可第二天下起雨,泥巴院子还没立起来就没了。
我还哭了,嫣嫣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很快就高兴道,但是爸爸说了这两天不会下雨,所以我的泥巴院子不会有事儿。
这几天的天气确实不错,杨二奶奶点头,牵着她的小手进了屋。
吃过晚饭后,欢欢和乐乐还有毛蛋过来找嫣嫣玩儿,几个孩子就在院子里玩丢手绢。
杨二奶奶几人坐在堂屋门口,一边看着几个孩子,一边说话。
那个供销社姓谢的那个姑娘,你们还记得不?
杨二奶奶提起谢姐。
记得,她不是赔了供销社一笔钱,还离开了供销社,回隔壁镇上了吗?
孙桂芳一边嗑瓜子一边道。
可今儿人家找上门来了,杨二奶奶啧了一声,你们知道她来干啥了?
干啥?
杨继西问。
杨二爷爷冷哼一声道,她来买了一斤青果糖,然后就在那说我们赚了大钱了,也要拉她那种穷人一把,不能一家独大,这是资本享受。
我没听错吧?
杨继西掏了掏耳朵,再次问道。
我也以为听错了,可人家就是那个意思,杨二奶奶当时都气笑了,还是幺妹厉害,反问她,在供销社干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她哪一年拉大伙儿一把,只会在大家买不起好东西时,给人家翻白眼!
闻言,孙桂芳和杨继西哈哈大笑。
杨二奶奶也笑了,把她问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地走了!
不过我听文心那表姐,也就是在供销社干活的那位李家表姐,她说这个姓谢的,也打算开杂货铺,这不,想知道我们家的青果糖是从哪里进的。
县里李哥他们开的商场不是有批发的吗?
杨继西说。
咱们刚开始不是买一斤送半斤吗?这才卖一毛钱,青果糖现在多少的进价啊?这买一斤送半斤赚不了几分钱,她觉得咱们肯定有更好的进货商,所以让我们告诉她,在哪里进货的。
但凡她态度好点,杨二奶奶也愿意帮着问杨继西一声,可对方来了一招道德绑架!
杨二奶奶表示自己没有道德,绑架不了自己,加上杨幺妹怼了谢姐几句,把人给羞跑了。
开铺子现在商局那边热情得很,不知道在哪里进货,或者是找不到合适的生意又想做生意的,人家都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推荐。
杨继西想起现在的政策,已经非常人性化了,这边开大铺子的人还挺少,都是弄点包子馒头,饺子粥啥的,县里倒是有小菜馆,但也只有那么两家,生意倒是不错。
我也是这么说的,可人家不听,还说商局的和那些进货商有勾结,会吃回扣啥的,我把人骂了一顿,让她有情绪找商局地问去,别在我铺子面前逼逼赖赖的。
杨二奶奶可不是那么惯着人的人,她骂起人可以把祖宗十八代拉出来遛一遛。
谢姐再怎么不讲理,那也骂不过杨二奶奶,特别是她还想开铺子,到时候还要去商局□□,得罪商局的事儿,她还真不敢做。
我跟幺妹他们说了,只要她再来,就说我回家找你们了,她要是有啥说的,就来咱们生产队说。
她一个外人,不敢来,杨继西说。
我给她胆儿了,她自己不来,那就是她自己没种。
杨二奶奶轻哼一声道。
谢姐确实不敢来,但是她也不甘心,于是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给她提供大量青果糖的人。
十一月初,谢姐就在隔壁镇开了一家杂货铺。
和杨继西他们不一样,对方是开业前十天都是买一斤青果糖,送半斤。
去的人不少,连带着谢姐又开始得意起来。
李姐这天来铺子里串门,就说起这事儿,她还特意回供销社一趟,说她家铺子生意怎么怎么好,我们这边的生意又怎么怎么差,还说让我别在供销社干了,去她铺子上帮忙。
孙桂芳这天正好在铺子上,听到这话笑道,那你怎么说的?
我说开多少钱一个月。
李姐扬眉。
她说和供销社的工钱是一样的,我就说那我去你那边干啥啊,工资既然都是一样的,那我这边还能离家近呢,再怎么说,也要给我涨十块钱,她扭头就走了。
杨二奶奶哈哈大笑,就是你要去,她也不想请吧。
我也知道她就是过来打打嘴仗,李姐摊手,不过能气气她也好,你们是不知道,我在她面前受过多少气。
哟,聊着呢,我跟你们说一件事儿,周文心带着孩子过来,满脸激动道,知道谢姐那杂货铺吧?
知道知道,咋了?
杨二奶奶追问。
她家不是十天内买一斤送半斤青果糖吗?好家伙,拿不出糖了!人家闹着要退钱呢,结果她说钱拿去进货了,退不出来,我正好去那边看三祖婆,碰见了,走的时候瞧好些人在那闹腾呢。
十天呢,买一斤送半斤,李姐摇头,就是能赚,也赚不了多少,买的人那么多,她为了多赚钱,还提前收人家的钱,结果闹成这样。
是啊。
周文心叹了一声。
杨继西到的时候,李姐走了,周文心还没走。
他背着一背篓水果糖过来。
这是从空间拿出来的,只背了八十斤过来试试看喜欢的人多不多。
表姐,拿去尝尝,孙桂芳直接装了大概两斤的水果糖递给周文心,不等周文心拒绝又道,也在你们那院子里,给我们推一下水果糖,还是一毛钱一斤。
拿着,自家人客气啥,杨二奶奶直接剥开三颗给平安、嫣嫣还有周文心的孩子吃。
行,周文心也不是个扭捏的,第二天不但带来了她几个邻居来买水果糖,还送来了一对卤猪耳朵。
杨二爷爷就爱吃这个。
等谢姐火急火燎地把青果糖全给人家送过去的时候,正想着以后青果糖就是正常的一毛一斤时,却见有人来问他们家有没有水果糖。
水果糖?你从哪里听说这个糖的。
幸福镇啊,那边的杨记杂货铺就有卖,我表妹结婚的时候就买的那个,我尝过后,可喜欢了,你家没有啊?那还得去那边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