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下午三点多了。
孙桂芳点头:要不就是送到县医院去了,不然不会耽搁这么久。
狗蛋和杨继东都骑了自行车出去的,要是回来那肯定也快,这会儿都没人回家报信,很大可能是去了县医院。
傍晚的时候,杨继东骑着自行车先回来了,他把车还给杨继西他们时,也说起杨老婆子的病情。
送到县医院了,说是冠心病,这种病不能累,也不能发脾气。
杨二奶奶没听说过这个病,但听他这么说,有些疑惑:你娘四十多岁的时候就没下过地了,还能累着?
杨继东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我也不知道咋回事,要吊几天水,过两天就回来。
回家和沈凤仙这么一说,沈凤仙沉默了半晌后道:还买房子吗?
买吧,不是听人说了吗?以后外面的房子会越来越贵,咱们买了也不吃亏。
杨继东回道。
那就要花了咱们这些年攒下的所有钱了,还说给狗蛋在县里买房子呢,现在不行了。
沈凤仙叹气。
县里的房子可没有外面的房子值钱,杨继东又道,咱们还是按着原来的日子出去,家里有老二和老四照看,也不用担心。
老娘又不是他们自己的。
毛蛋和福娃呢?
沈凤仙又问。
毛蛋和福娃听到自己的名字,毛蛋先道:我不出去,就在家里挺好的,爷爷奶奶他们虽然对姐姐她们不怎么样,可对我们是很好的。
对。
福娃点头。
沈凤仙看着两个孩子,挨个摸了摸他们的头,没再说话。
石头第二天就去相亲了,回来时委婉地摇了摇头,他们聊了几句,发现很多地方观念不和,石头觉得不适合。
杨继西得知后跟杨继康道:石头是大学生,就算不找个同样是大学生的姑娘,至少也得念过书的,不然两口子没话说,结婚后会有很多矛盾的。
杨继康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去跟康嫂说了,康嫂又去跟媒人说,媒人却说镇上唯一的女大学生,就是月华,还有几个念初中高中的,也都是他们杨家这边的姑娘。
男娃倒是有,可石头也是男娃。
康嫂有些失望地回到家。
石头想了想后说:那就算了,慢慢来吧。
也是,这个事儿不能着急。康嫂点头,想着明儿石头就要出去上班了,便去给他炸肉丸子,让他带出去吃。
石头走后没两天,杨老婆子回来了。
她脸色有些苍白,说话也有气无力的,瞧着像是动了大手术的人一般。
看见沈凤仙,她的脸色更不好看。
因为今天就是沈凤仙和杨继东出去的日子。
沈凤仙当着杨继西等人的面,给了杨老婆子一百块钱:那天也是话赶话了,你们帮我们带大了三个孩子,这份情我和继东是不会忘的,这钱你们拿着用,我和继东下午就走了,过年的时候才回来,有啥事儿就给我们打电话。
这次杨老婆子住院和吃药的钱,全是杨继东夫妇这边给的,所以照看老人的活儿,就落在了刘香莲和何明秀身上,她们也没二话,没出钱就出力。
给了这么多钱,杨老婆子收下后,说话也好听了些:行了,多少年的婆媳了,我还不知道你,到了也别忘记给你二娘铺子上来个电话,我们也放心。
见她们还算和睦,杨继东心里也高兴,下午走的时候,杨老汉还把人送到小溪沟那边,回来时也笑眯眯的,今儿是何明秀过来做饭。
狗蛋帮着烧火啥的。
杨二爷爷下午也骑着自行车去镇上看铺子,至于孙父和孙母昨天就回家去了。
到了开学日,杨二奶奶带着嫣嫣去了县里,团团则是在镇上和枣子一块儿玩儿。
杨继西和孙桂芳把自家地里的活儿给忙完后,就开始请人摘茶,接着炒茶,然后把茶用包装袋装好,再一一送到之前需要货的地方。
这忙完就已经快四月了,又开始锄地里的草。
孙桂芳得空时还背着菜去县里给嫣嫣她们送去。
见她们一切都好,孙桂芳也高兴。
回到镇上时,发现有人卖果树,孙桂芳凑过去看了看,发现种类还挺多的,但她没有买,而是去看了看杨二爷爷他们后就回生产队了。
果树啊?
杨继西听她这么说,想了想后说起他们分到的一块山头,本来是打算种松树的,但听你这么说,咱们可以种果树,还能养鸡呢。
那就干,反正也没啥事儿。
孙桂芳道。
想着队里的路挺宽的,为了好拉东西,杨继西去买了一辆三轮车回来,车上拉着桃树苗,一进生产队就被好些人盯着看。
得知他要种一片桃林,大伙儿简直觉得有些浪费了,那么好的山头,就该种竹子才对。
竹笋能吃,竹子能卖钱,夏天还能弄竹笋虫吃呢。
杨继西和孙桂芳也没在乎外人的话,先把桃树种下,再去找人来把整个山都围了起来,队员看了后十分不解,为什么费这么大的力气搞这个,又不是院门。
结果一问才知道是要养鸡。
这又是种树又是养鸡的,能成吗?
不知道啊,这种养法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不仅如此,杨继西和孙桂芳还买了不少养殖和种植类的书来看,每天晚上等看电视的人走后,他们洗漱完就会在堂屋里看书,还做笔记啥的。
这么认真,让队长都去桃林那边看了好几次。
孙母给他们寻好小鸡仔后,杨继西就过去拉回来放进桃林里,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过去看看,喂的还是玉米糁,虽然不多,可队里的一些老人就有些看不过去了。
那可是粮食啊,咋喂给鸡吃呢!
浪费粮食!
杨继西知道后,也跟他们解释了一番:喂得很少,它们吃的还是地里的虫子居多。
他们在桃林的两处盖了鸡圈,一百多只鸡,想睡哪里就睡。
这天杨继西发现少了一只鸡,便在桃林里转了一圈,最后发现一点鸡毛和血迹,这是黄鼠狼干的。
杨继西想了个法子,用稻草穿着旧衣服搞在显眼的地方,一共好几个呢,还缠着几个小铃铛,风一吹便有声音。
这还真能威慑到那东西,没有再来糟蹋鸡。
很快就是秋收,杨继西和孙桂芳他们家的地算是少的了,所以秋收比较快,他们的收完了,就去帮孙父他们收,再回来帮康嫂收。
团团一手拿着一根玉米秆,快乐地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杨继西和孙桂芳。
他们背篓里是南瓜和黄瓜。
嫣嫣走在最后,她背篓里的则是红辣椒。
这全是地里搜出来的。
南瓜能放很久,黄瓜就不行了,该腌的腌,该吃的吃。
红辣椒就做辣椒酱,杨二奶奶做,孙桂芳和嫣嫣打下手。
明年团团也念一年级了。杨二奶奶看了看和福娃一起吃玉米秆的团团道。
正想着送到哪里念好呢,孙桂芳笑道,镇上她认识的人多,县里呢教育资源那肯定是比镇上好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