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正午,晴空万里。
南湖镇中心广场上,忙活了半天的张文,正跟其他守备队士兵一起,排队等着盛大锅菜。
堡垒旁,已经有不少人端着碗,靠墙蹲着吃饭。
广场上,有两拨不同的队伍,其中的守备队人数较多,主要由青壮组成;另一队人数较少,组成比较复杂,有老有少。
守备队是一个集体,吃饭自然是统一安排,而另一队的成员组成就有些复杂了。
堡垒内的居住间,是没有独立厨房的,所有居住者的饮食供应都得通过中央厨房统一配送。
然而,护卫队已经被重组,除了守备队外,堡垒内的其他非伤员住户,已经失去了免费食物的配额。
简而言之,对于这些历史遗留住户,张文是不管饭的,他们只能自己解决一日两餐。
看起来不近人情?但这就是张文要的效果。
堡垒的居住条件比镇民自建的房屋好得多,但空间有限,大量设备老化,不可能长时间容纳大量人员生活。
让少部分人毫无条件的居住在内,时间久了,一定会让其他人心生嫌隙。
张文出于种种因素的考量后,采取的应对措施效果显著。
现如今,除了房屋坍塌、实在是没地方可去的镇民,其他人大都已经返回了自己的房屋。
这让堡垒得以省下不少能源,空气循环系统的压力也得以大大减小,维护工作也不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因为不是干活的时节,加上相互之间的保留,少量镇民拼凑起来的大锅饭实在是不怎么样。
大多数时候就是些蒸的窝窝头之类的,油水很少,下饭的咸菜都得自己出,完全不如自己开的小灶。
不过对于那些实在是没办法的人来说,有地方住,有东西吃,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即使偶尔会有心善的士兵,想要分给他们的小孩几块肉,也会被大人赶忙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