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工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按照大多数教科书所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改良过的珍妮纺纱机,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本身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的出现,为工业生产的机器提供了动力,而各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加工机器,让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
从此,人类的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可然后呢?人类是如何发展出数不清的工业分支、形成错综复杂的工业体系的呢?
几百年的历史,包含了太多复杂的变迁与发展,而这些是书籍难以阐明的。
简短地说,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购入原料、生产、销售,再利用赚取到的利润,再次购入原料、生产、销售……
工业化的模式、机械生产的变革,可以让‘生产’这个环节产生质变,连带着购入原料的规模、产品销售的数量乃至于赚取到的利润都会大幅度增加。
而赚到钱的工厂主,怀着对金钱的贪婪,将自己的钱投入到其他行业中,谋图更多的利润、更多的财富……最终,形成循环。
工业的不断发展与健全,大概就是沿着这样的脉络进行的。
然而,生产与销售,都是需要大量人口的。
没有人口,谁去生产?能有谁在漫无天日的工厂中重复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劳作?当然不可能是猴子或是家畜,总也不能靠工厂主自己。
没有人口,谁去购买生产出的工业产品?买和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没人买,产品就卖不出去;而产品卖不出去,堆积在仓库中,时间长了,工厂主就得破产……
人类的工业,完全离不开人本身!
没有足够的人口,工业生产的链条便会断裂掉,完全发动不起来。
如果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废土上的人们根本没有发展工业的基础。
幸运的是,残存的人类文明,拥有过往辉煌历史的残骸作为垫脚石,起点远远比几个世纪前的大航海国家要高。
不幸的是,废土上的交通环境比航海运输还要糟糕,人口数量也不足以形成大规模的市场。中州省所有聚居地的人口加起来,还不一定有几个世纪以前的联合王国的一个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