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夏侯渊的前军一共有将近七千人,但被堵在山道里,被箭雨射了一刻钟之后,已经损伤了至少三分之一。夏侯渊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自己绝对会被交代在这个山道里的。夏侯渊一发狠,推开了卫士的保护,手持长矛,带领自己的一百甲装亲卫,亲自发起了对白鹤镇的进攻。与此同时,夏侯渊还让人发信号,告诉徐晃,必须尽快击破北侧防守士卒,否则军法从事。徐晃也没办法,只能把全部的部队前压,同时让弓兵部队不计伤亡的往白鹤镇中射箭。这里的不计伤亡,指的是不计自己人的伤亡。双方的部队有一部分是纠缠在一起的,这时候徐晃碍于军令,已经没法顾忌那多了……敌人自己人一起射。不是徐晃心狠,实在是……在曹魏当官的都知道,这些曹家宗亲将领在曹操的心里才是真正的宝贝疙瘩,夏侯渊真不能死在这儿。这么一来,陈到真的有点顶不住了。白毦兵虽然是刘备亲兵,但最多也就是身着皮甲,只有像陈到这样的将领才能身着锁甲,对于弓箭的防御能力并不高。曹军这次不计自己人伤亡的弓箭打击,白毦兵一时猝不及防之下,损伤了上百人。而夏侯渊方面发动的搏命强攻,也让南侧的白毦兵有点顶不住。人家是铁甲,自家是皮甲,人家拼命跟你一换一,你也不一定能真的换下来。一时间,南北两道防线都有点摇摇欲坠了。山坡上的张嶷和李球一看情况不妙,立刻向张溪请战,请求让他们带领剩下的两千白毦兵预备队,投入到白鹤镇的战斗中去。如果能在这个地方干掉夏侯渊,哪怕最后被徐晃击破,那也是大功一件。张溪也很心动,但……张溪回头看看郡兵们的箭矢存量,再看看山道中夏侯渊搏命的状态,摇了摇头。箭矢,已经快没了。没有箭矢,就靠这群郡兵,杀下山坡去跟精锐的凉州军团肉搏,根本不可能是凉州军团的对手,最后还得让夏侯渊冲出去。与其这样,还不如保存实力,震慑夏侯渊,让他不敢统合后军后,再次贸然进兵。两千白毦兵预备队,还是派出去了,不过不是去支援白鹤镇防守的,是去把陈到和剩下的白毦兵接应出来的。白鹤镇,放弃防守。而夏侯渊,猛然间觉得压力一轻,来不及反应是怎么回事,已经率领前军,杀进了白鹤镇。然后在白鹤镇中,汇合了后军的接应部队后,夏侯渊在亲卫的保护下,也不敢继续进攻,率军后撤五十里,直接撤回了之前的驻地。而张溪,也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继续领兵北出,装作追击的模样,最后却屯驻在山道口。那意思很明确,只要夏侯渊敢继续进兵,那他就继续退守山道,有本事你夏侯渊再进来一次,看看这次能不能再跑出去。夏侯渊确实心有余悸,也怕张溪还有什么后招,因此,两军又重新陷入了对峙状态。战后清点,夏侯渊损失了将近六千多士卒,将近四分之一的损失。而张溪这边,同样损失不小,一万白毦兵,最后成功归建的只有六千多人,还能继续作战的,不到五千人。双方战损比,是四千多对六千多,差不多是一比一,张溪利用地势设伏,居然也没有大获全胜,可见夏侯渊的统兵能力。但就局势而言,现在夏侯渊不敢轻易进攻巴东郡,也不敢轻易派出援军去接应张郃军,总体来说,张溪是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的。接下来两军都没有什么大动作,夏侯渊也息了进军巴东郡的想法,而是继续原有的额战略目的,把巴西郡北部的人口快速迁移到汉中去。对此,张溪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要阻拦曹军迁徙百姓就必须先击破眼前的夏侯渊,而张溪手头的兵力和夏侯渊严密的防守,都不给张溪这个机会。因此,两军互相僵持了一个多月,某天突然传来战报——张郃的万余大军,因为孤军深入,在瓦口关被张飞暴揍一顿,狼狈到只能带着十几个护卫爬山逃跑。西线的战事结束,张飞已经率军往巴西北部而来,夏侯渊随时可能面临两面夹击的窘境。因此,夏侯渊也毫不犹豫,留下徐晃断后,缓缓退兵,退回南郑。第239章 合肥之战夏侯渊发动的巴郡进攻战,最终在张郃败退,夏侯渊无力进军后,彻底落下了帷幕。这一战,虽然夏侯渊没有占据巴郡,但他本来的目的就是迁移巴郡的人口充实汉中,这次出兵掠夺回来五千户的人丁,近三万人,怎么也不能说是行动失败。而刘备方面,阻止了夏侯渊进占巴东,巴西两郡,虽然损失了人口,但土地一块没少,还打的夏侯渊折损了一万多人马,怎么看也不能算是输了。这场仗,很奇葩的,曹刘两家都觉得自己是赢家,而且彼此的主公都认为是大功。而同样的奇葩情况,还出现在了淮南地区。就在夏侯渊进军汉中的同时,淮南的合肥地区,也爆发了一场大战。对阵双方,是孙权亲率的七万大军,以及张辽,李典,乐进三人率领的七千合肥守军。孙十万终于要去打张八百了。因为曹操攻取汉中,导致曹魏的兵力基本都集中在汉中和雍凉一带,淮南地区的兵力被抽掉的比较严重,守备力量严重不足。再加上曹操回师邺城后,因为要称王,所以留下了一部分军队守卫邺城,震慑一些“怀有二心”的人,所以淮南地区调走的士兵也没有能及时回防。身在江东的孙权一看到这种情况,顿时就起了攻打合肥的心思。一个嘛,堵一下刘备的嘴,省的这家伙回头又说自己这个那个的,我出兵攻打合肥了,就算是完成盟约了。另一个嘛……现在真的是攻打合肥的最好时机了。有了上次在濡须口正面硬刚曹操的经历后,孙权现在觉得自己的用兵能力也不差,因此,信心满满的点起七万大军,号称十万,进军合肥。这事儿吧……其实鲁肃和周瑜都没有劝,因为他们俩也赞同孙权的判断,认为现在确实是江东一举攻破合肥,占据淮南的最好机会。所以,鲁肃被孙权留在建业看家,总督粮草,而周瑜则被孙权安排在了后军,来回接应。这里面呢,一方面有孙权的小心思,想要尽量的在军中减小周瑜的影响力,扩大自己的权威。毕竟在孙权看来,我七万打对方一万不到的守城部队,简直就是手拿把攥的事儿,这种刷声望的好机会,就不要让周瑜掺和进来了。另一方面呢,孙权也有心要在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同时也为江东培养一些新生代的将领。对此,周瑜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但周瑜本人并不觉得孙权这么做有什么不妥。孙权才是主公,他这么做,也是为了巩固自己权威,对江东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周瑜并不会因此就觉得心里不舒服。再一个,周瑜也觉得,现在江东的几位新生代将领成长速度不够,上次荆南一战就看的出来,除了吕蒙还能有点作用外,其他人都做不到独当一面,因此培养军中新生代力量,在周瑜看来也是急需的。至于会不会因此影响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周瑜其实并不担心。以赤壁之战的功绩,只要周瑜还活着,那他就是铁打的淮泗集团领头人,任何人都没办法取代他的位置。现在周瑜的位置相当的超然,所以根本不在意孙权把他安排在哪个位置。但周瑜也没想到,自家主公居然这么的能浪。孙权率领七万大军出征,以吕蒙为前部先锋,董袭,陈武为副将,一路上连战连捷,很快的就打到了江北,进逼合肥。孙权自领中军,也是紧随其后……然后就出现问题了。吕蒙等人进军速度太快,孙权的中军有点跟不上,导致了行军队列越拉越长,甚至前军部队都快到合肥城下了,中军部队才刚刚渡过逍遥津,完全脱节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