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问题是,东面,是汉水下游方向,许褚又比于禁要晚出发半天时间……汉水决堤后,许褚带领的七千士卒,除了少数运气好,跑到山岭高地上避难以外,大部分都被汉水决堤后的洪水淹没冲走了。许褚本人倒是运气不错,虽然他不会游泳,但正巧他身边有课被洪水卷走的大树,许褚抱着这颗树勉强漂浮,没漂多久就被跑到高地上的军中士卒发现,把他给救了。而于禁那边,倒是也努力的跑到了高地躲避了洪水,但带着一万多人出来,结果现在身边只有几百人跟随。不过也有好消息,那就是于禁带的这一万多人,并没有多少人是直接丧命于洪水的,大家基本都跑到了附近的大小高地上,有些高地平坦面积大,有两三千人聚集,有些地方小,就像于禁待的这个地方,只能容纳两三百人。大概估算了一下自己带出来的士卒,近八成人都还在,多少让于禁的心里好受一些。但现在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个暴雨还在下,水位依然还在上涨,天知道什么时候,这些高地也没法生存了。再一个,当初是逃命出来的,粮草辎重几乎是全部抛弃了,现在又被大水围困,根本没有粮草,这么多人,要靠什么生存下去。这两个问题,于禁几乎第一时间想到了,但他没有任何办法。面对这样的天灾,于禁真的是有心无力。第300章 收降汉水决堤后的第三天,关羽站在船头,皱眉观望着依然不停在下的大雨,以及已经几乎完全淹没的汉水北岸平原。张溪这会儿躲在船舱里,琢磨着,是不是该找个机会,对二爷拜拜……这位搞不好真的是天上神仙转世,不然这个事儿说不过去啊。明明应该是建安二十四年才会有的大洪水,为什么会出现在建安二十二年?!还是说,只要二爷什么时候打襄樊,襄樊就得什么时候被水淹?!一时间,张溪想到了“宿命论”……如果一切都是注定好的,那自己穿越过来瞎折腾,又有什么意义?!张溪突然的有些颓丧,感觉自己的人生好像失去了意义。但二爷可没给张溪这种伤春悲秋的时间。在等了三天,大雨依然没有停歇的架势后,关羽决定——出兵。“元长与平儿共领一路人马,往北而行,遇曹军残兵,愿降者收降,不降者,尽数杀之。”关羽开始排兵布阵,说道,“老夫亲率一路人马,往东而行,收降曹军残兵……樊城,暂且不管。”主帅下令了,那就依令而行。而且关羽这么做,张溪大概也能猜到为什么。汉水决堤已经三天了,大雨依然不停,那些被水围困在高地的曹军,本身没有多少补给,又淋了三天的暴雨,已经是战斗力极其低下的时候了。而关羽这个时候出兵,一方面不用担心遭遇顽强的抵抗,另一方面……大概关羽也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曹军病死饿死,想着救他们一命吧。往大了说,大家都是人,当兵前都是平民百姓,这个世道已经够乱的了,能帮着大家活下来,也是一件仁德之事。往小了说,这些士卒都是壮劳力,这年头不管哪个地方都缺人,这些曹军俘虏,就是最好的丁口。因此,眼看着大雨依然不停,关羽也不愿意再等下去了,命令大军兵分两路,坐船前往收降曹军败兵。现在,关羽的水军战船,不用装轮子也能上陆地去了,整个汉水北岸被淹的,水深起码七八丈,甚至继续再这么下暴雨的话,搞不好连樊城都得被淹到水下去。张溪跟关平共领一军,是关羽考虑到张溪没有率领水军的经验,把关平调来帮忙指挥的……关平常年帮助关羽组建水军,对水军的理解,可不在关羽之下。两个人率船队一路向北,经过一些高地,都不用两个人劝降,高地上的曹军士卒主动的招呼张溪等人率领的水军,请求投降。不投降不行,凑出来的那点粮食早就吃完了,树林里能吃的东西也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再没有人救他们,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人伦惨剧了。毕竟人这个东西吧,面临绝境的时候会做出什么事情来,真的不好说。张溪要求这些曹军士卒们把身上的军械全部扔到水里,然后才让关平派出小船,把这些投降士卒给接到船上,给与他们吃食。然后,一部分船队转向,押送这些俘虏回高地大营,另一部分则继续收降曹军。这一路走,一路收降的,张溪渐渐的琢磨过味来了……这样下去可不行。一路往北,曹军的败兵越来越多,有些高地上头上甚至聚集了几千人。这几千人就算全都真心投降了,一旦全部送回营地,让他们吃饱的话,闹起事儿来,自己留在营地的那些士卒要完全控制也不容易,到底是个风险。因此,张溪跟关平稍微商量了一下,不再收降曹军败兵后往回运,而是让这些士卒都呆在船上……这些士卒大多是北方人,不会游泳,而且即使会游泳,现在这种大洪水的情况下,离开战船,他们也就是个死。在船上,大概是可以保证这些投降的曹军不敢闹事的。只是这么一来,船只有点不够用了。关羽分兵收降的时候,也不知道哪个方向的败兵更多,所以是把船队一分为二的,张溪关平率领一百多条船,关羽自己率领一百多条船。但现在,张溪发现,明显北方的曹操败兵更多一些,因此赶紧派出快船去通报关羽,让关羽派遣一些船只来协助救援。而就在快船出发不久后,张溪发现了一个小山包,山包上还竖着一杆大旗。这是帅旗,于禁的帅旗。真不是于禁到了这个程度都要摆这个排场,实在是因为……这三天到底是太难了。于禁率领大军北撤的时候,是带了一部分粮草随行的,毕竟于禁的本意,是去北方高地重新立寨,没有粮草可不行。但问题是,于禁没有想到洪水来的这么快,因此他在允许士卒们上山躲避洪水的时候,已经无法兼顾粮草的问题了。有聪明的士卒,可能会携带这一些粮草逃上高地,但大部分士卒,除了随身带的一天口粮外,根本没有多余的吃食。这年头的山上树木茂盛,士卒手里也有军械,打造一些临时的避雨之所还是可以做到的。但食物问题,终究是没法解决的问题。第一天的时候还好,大部分士卒都有食物。第二天大体可以控制,面对这样的洪水,只要脑子不傻的人,都会控制自己身上食物的消耗,虽然也免不了有内斗和矛盾,但大体可控。到了第三天……事情就有点失控了。于禁所在的山头小,又有于禁第一时间掌控粮草分配,大家勉强还能有点吃的。但其他的一些高地山头上,没有靠谱的人坐镇的地方,就彻底开始了抢夺食物的战斗。于禁也没办法,在这种洪水肆虐之下,于禁根本没法制止这些战斗,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打出自己的帅旗,告诉临近高地的一些士卒,自己还在,希望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来震慑一些人,压下一些战斗。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于禁也知道这么做的效果有限,但他如果不这么做,他会觉得自己的良心不安。到底是他无能,但凡他早一天能察觉到汉水水文情况,也不会把这些士卒带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于禁现在真的有点绝望了,所以,当他看到荆州军的战船靠近的时候,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倒是他的亲卫们,还算尽忠职守,第一时间拿起了兵器,护卫在于禁左右。而张溪嘛,在琢磨着,这到底算不算是反抗。毕竟关羽的军令中说了嘛,遇到愿意投降的人,就收降,遇到不愿意投降的人也不要心软,直接消灭掉。说真的,如果没有于禁竖起的那面大旗,哪怕张溪明知道眼前的人是于禁,大概也会下令一顿乱箭,射死得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