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页(1 / 1)

('

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在跟对方的竞争中有胜算,哪怕是黄家,也无法跟整个东州集团去比拼财力和人力。

就这样,张溪和诸葛亮期待的各个世家争破头,相互抬价的事儿并没有大规模的出现,但这几个小集团之间,互相抬价倒是常有……有些还是损人不利己的那种。

钱呢,确实也没少赚,但某种程度上,张溪和诸葛亮试图分化各世家的计策,却是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倒是让各地区世家之间的矛盾,有所增加。

这事儿,有利有弊吧……哪怕是诸葛亮,也没指望靠一个铜矿就能起到分化世家的目的。

张溪也没想到,这年头的世家就搞出了这种小团体……如果更深入一些,组成集团化,以股份制的方式来运营和分红,说不得还真的让这些世家在铜矿份额中,得到利益最大化。

但很显然,张溪高估了这些世家们,在他们看来,小集团只是临时为之,等到拿下份额后,内部免不了立刻就得开始勾心斗角……啥股份制,这年头的人可没有这个概念,只有捞到家里的钱,才是我的。

张溪可不想去提醒这些世家还有利益最大化的合作制度,毕竟张溪的屁股是坐在刘备这边的,可不是坐在世家这边的。

而诸葛亮跟各大世家聊完了铜矿的分配后,荆州世家大多是已经告辞了。

一个是来的路远,赶着回去跟家族商议,分配小团体吃下的铜矿份额,准备钱粮和人手来南中立足开发。

另一个……南中的气候,一般人真的适应不了。

这天热的不要不要的,而且还有瘴气……嗯,经过《伤寒杂病论》的普及,现在的荆州人也大多知道所谓瘴气是通过蚊虫传播的了,但南中这地方,蚊虫实在是太多了。

荆州的夏天,哪怕是荆南四郡,夏天也能在院子里纳凉。

但在南中这地方,蚊虫又多又大,不停的袭扰你,让你根本没有心思纳凉,大夏天就算想在院子里纳凉睡觉,也得准备好艾草熏和蚊帐,实在不舒服。

所以在办完正事儿后,荆州世家纷纷的告辞离开。

而益州世家嘛,虽然也有部分走了,但大多数消息灵通人士,也从侧面打听到,庲降都督张溪,对南中有所规划,似乎也是一个很来钱的买卖。

因此,这些人始终在味县等着,熬着,一直到张溪忙完兴古郡的事儿回来。

接下来,就是张溪为主,诸葛亮帮忙敲边鼓的南中甘蔗垦殖园经济的推广事宜了。

其实吧,这事儿比铜矿要好推广的多。

只要给这些世家们一些糖饴,然后告诉他们这些糖饴是用甘蔗制作的……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谁能不喜欢糖呢?!

尤其是南中四大姓,这时候恨不得把所有的南中山地都给承包了。

但……南中山地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用来种植甘蔗的。

南中地区,最适合从来种植甘蔗的地方,是在新成立的云南郡,永昌郡一带,而越巂郡南部也有一些地方可以种。

反倒是建宁郡,兴古郡一带适合种植的地方不多,能种,但种下来的效果可不好,甘蔗不甜。

至于牂牁郡……嗯,这就没牂牁郡什么事儿。

而南中四大姓的主要势力范围一直是在建宁郡,兴古郡,越巂郡一代……越巂郡太守还是马谡,妥妥的刘备自己人。

因此,因为离的远,在铜矿分配上没有得到太多好处的永昌王氏和云南吕氏,这时候就抖楞起来了。

虽然吧,可以种甘蔗的山地不是我家的,但作为地头蛇,你们在我们的地盘上种甘蔗……要是惹毛了我们,你们想想都知道后果的吧?!

所以呢,云南吕氏和永昌王氏几乎是第一个跟张溪谈甘蔗种植园合作的事儿。

张溪当然也知道这俩地头蛇的重要性,谈肯定是要先谈的。

但谈之前,张溪也询问了两家,就云南郡和永昌郡那点可怜的人口和耕地面积,你们要是都组织百姓去种甘蔗了,那粮食谁来种?!你们又打算怎么完成赋税指标,同时还要养活郡中百姓?!

别跟我说你们打算不管百姓死活,只管往死里搂钱啊!!!

这话一说,王氏和吕氏的人也噎住了。

而这个时候,建宁四大家和蜀中的一些世家代表,顿时也支棱起来了。

咱虽然是外人,但咱手里有粮!!!

第383章 巡视地方

经过张溪和诸葛亮的一顿组合拳之后,南中和蜀中的世家们,总算是在蔗糖这件事情上,达成了利益一致。

蜀中世家有粮,但他们的人力资源大部分都投入到刚刚分配好的铜矿开采上去了,临时再分出人力来南中种甘蔗,心有余而力不足。

建宁四大姓手里没粮,核心区域内也不是太适合种植甘蔗,但他们在夷人中有极高的声望,即使在永昌和云南两郡也是一样,他们可以想办法劝说山中的夷人们出山,来种植园种甘蔗。

而王氏和吕氏是地头蛇,不仅熟知地方,而且在地方的影响力也不小,想要绕开他们开垦种植园,根本不可能。

一方有粮无人,一方有人无地,一方有地无粮……三方合作起来,这个南中甘蔗种植园项目,不就可以搞起来了么?!

而张溪和诸葛亮则表示,你们要开垦山林种植甘蔗我们是不反对的,而且我们还可以把熬制蔗糖的方法告诉你们,但是你们开垦出来的甘蔗种植园这个东西,按照大汉的律法,那也是要交税的。

倒也不是很高,但毕竟也不是粮食,折中一下,就取二十税一就可以了。

当然,你们熬制了蔗糖,要是自己用,那就不交税了,但如果是要运输和交易,那就得交商税。

嗯,考虑到蔗糖这种东西是妥妥的奢侈品,因此征税比较高,五税一,这个没问题吧?!

至于种植园中的种植户百姓嘛……这个就给你们一点优惠条件吧,人丁税就免了,让百姓减轻一点负担,但你们种植园里的百姓,夷人暂时不管,但汉人哪怕是流民,你们也必须要到官府登记造册,成为自由民,服从官府徭役。

这个就是张溪和诸葛亮的条件。

世家们当然对此有意见……但不是对农业和人丁徭役有意见,主要是这个商税,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是,糖这个东西这时候是奢侈品,但随着蔗糖的大量产出,以后糖也不是那么少见的……五税一是不是太高了?!

十税一吧?!

而诸葛亮和张溪略微的商量了一下,也退了一步,允许十税一的商税,但对于南中种植园的夷人,官府也要介入管辖。

当然,只是登记,并不是给夷人汉民待遇,因此也不会征收夷人的人丁税,也不会发动夷人的徭役。

但是呢,这些夷人在种植园耕种满五年后,可以自愿到官府登记为汉民,到时候就要服徭役,但只要继续在种植园种植,也依然可以免除人丁税。

另外,既然登记了,那么夷人的生死,也必须要这些世家们来保证,可不能跟这时代的无地流民似的,死了随便一埋,连官府都不知道。

说白了,张溪和诸葛亮就是看上了这些世家手里的流民和夷人人口了。

而世家们稍微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样虽然限制了大家隐匿人口,不能把流民和夷人当牲口用了,但仅仅不用交人丁税这一点,就可以吸引大量的汉夷一起来种植园工作。

大汉人丁税其实挺高的,比起农业税来说,人丁税才是自耕农最大的负担。

至于徭役……这种事情没办法的,南中到处都缺人,各种基础都需要人力来维持,诸葛亮和张溪不可能白白少收一半的商税的。

双方敲定了合作协议后,这个事情的框架就算这么定下来了。

至于将来这个种植园会发展成什么样,种植园里的劳作的人,最终还会不会重新沦落为农奴,这个张溪也不好确定。

反正在法律上,张溪已经把帮他们确立了自由民的地位,如果这样这些流民和夷人都要宁可被种植园主剥削,也不愿意成为自由民,那就不是张溪能管辖的了。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