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开始确实起到了分兵的作用,曹洪为了阻止寇封进犯右扶风,威胁长安,专门派了一万士卒前往支援右扶风守将王经。可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王经,在得到了曹洪的援兵后,在右扶风一带暂时阻挡住了以勇猛著称的寇封,令寇封始终无法前进一步。等到后来,曹丕亲临长安,派出名将徐晃亲赴右扶风,取代王经指挥右扶风守军,汇合左冯翊的曹军一起,反过来压制了寇封的军队,把寇封一路压制的,都快退回上庸去了。寇封这一路,自保都有些困难,指望他这边打开缺口,实在是太为难他了。理论上讲,关羽这一路北伐军,也不算没有完成战略任务,起码在战役一开始,关羽进攻南阳,牵制了宛城和中原腹地的大部分军队,逼得曹丕不得不从邺城调中央禁军来到长安,给刘备出祁山道,攻略雍州北部争取了大量的时间。但……关羽多少有些不满足。尤其是现在的局面下,西部战场和南部战场同时陷入了僵持,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地方破局,那么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完全可以决定这场战役的胜负。因此,关羽有心,想要调江陵的王基,武陵的石苞,让他们两人带领在荆南守卫的荆州军北上。现在孙权大军不是在淮南,就是在青徐,这时候的江东根本无力威胁荆州,再放这么多的士卒在荆南守卫毫无意义。倒不如冒险一把,让王基和石苞领军北上,加强对宛城的攻势……如果能一举攻破宛城,威胁长安,那整个战役的天平都将倒向刘备军一方。有一说一,关羽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尤其在明确得知江东大军也已经北上的情况下,在荆南安排这么多的守军,确实意义不大。但徐庶还是苦劝关羽,不要如此大胆冒险。咱们在荆南安排了这么多的士卒,江东周瑜依然敢两线开战,又是攻击淮南,又是偷袭青徐的,你要说他不在老家安排兵员留守,可能么?!江东肯定还有兵员留守的,起码豫章郡的士卒肯定不会调走,咱们防着江东偷袭荆州,难道江东就那么的相信咱们,一点都不留兵守家?!万一咱们把荆南的士卒调到北面来……双方的关系都已经这样了,你总不能去指望孙权还剩下什么节操吧?!你别说,关羽虽然傲,但不是白痴。尤其是经过襄樊一战,江东背信偷袭之后,关羽对江东的信任度,已经彻底降到了冰点了。真要跟徐庶预判的那样,江东还留着一部分兵力在豫章郡,一旦自己调兵北上,江东贼心不死的偷袭江陵或者荆南四郡……终究是个麻烦。可如今的局势,不调荆南守军北上,想要在宛城一线取得突破,实在也困难重重。关羽思考了好几天,最终还是放不下攻破宛城,威胁长安的诱惑,再次跟徐庶商量。关羽的意思,是让徐庶暂时回江陵去坐镇,自己抽点武陵郡的郡兵和江陵的一部分守军北上,给江陵留下一万士卒守卫。同时命令江夏的文聘率领水军加强沿江巡逻,做好陆上支援江陵的准备,合两郡之力,力保江陵和江夏不失。其实言外之意,关羽可以选择放弃荆南的武陵和零陵两郡,只要徐庶和文聘能守住长江以北的江陵和江夏就行。等到自己这边领兵攻破了宛城,威逼长安的曹丕,打破战役僵局,配合汉中王东出长安,占领旧都后,再回头跟江东算账也来得及。徐庶依然不是很同意关羽的意见,毕竟徐庶是真的信不过江东,总觉得这么做有些太冒险了……荆南那地方从来都不是江东偷袭的重点,如果江东要偷袭,肯定是瞄准着江陵去的,只留一万士卒守卫,实在是太危险了。关羽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问题在于,关羽真的不相信,在周瑜出兵淮南,孙权出兵青徐的情况下,江东还能剩下多少多余的士卒,可以用来偷袭有徐庶坐镇,一万士卒守卫的江陵。江陵城防,是关羽一手打造的,前几年王基也是只有一万多士卒,阻挡了江东足足五万大军的偷袭。现在的江东,还能凑出五万军队来么?!所以关羽觉得,自己的做法虽然冒险了一点,但并不是没有把握的。再者,现在的情况也不是以前只有三郡在手的时候了,有了襄阳和樊城在手,关羽也不是没有退路……退一万步讲,就算江东再次偷袭占领了江陵,关羽凭借襄樊在手,也不是没有打回去的机会。因此,关羽力排众议,决定冒这个险,调王基和石苞两人,领军三万北上。徐庶见劝不动关羽,也只是无奈的叹口气,收拾收拾自己的行装,会江陵去镇守。对于这次关羽的强行调兵,徐庶虽然不安,但并没有太多的不满……事实上,虽然从谨慎小心的角度来看,关羽的调动确实有让包括江陵在内的荆南处在危险中的可能,但从实际的角度去考虑,其实徐庶也不太相信江东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还能有余力偷袭荆州。而且从政治的角度讲,上次江东偷袭失败后,已经在政治上被动了很多了,这次如果还发动偷袭……天下人该怎么看孙权这个江东之主?!徐庶只是出于一个军师的职责,告诫关羽不要太过冒险,毕竟他们这一路是佯攻,关羽真的没有必要每次都把佯攻打成主攻,这样搞不好会破坏刘备的整体战略计划的。但关羽毕竟是关羽,不仅是天下名将,有着自己的打算,同时也是刘备的义兄弟,他做出的决定,在不是太离谱的情况下,徐庶也不好劝。毕竟徐庶终究只是来辅佐关羽的,不是来替关羽做决定的。就这样,徐庶回到江陵坐镇,而王基和石苞两人,领兵北上,支援南阳战场。第454章 张郃摸鱼正如徐庶所料的那样,即使出兵淮南和青徐,江东地区也不会没有兵力留守。但也如关羽预料的那样,江东之地虽然有士卒留守,但也只是守卫地方的,这些兵力加起来都不超过三万人,防备地方有余,根本无力去偷袭荆州。毕竟这次北上的主导者是周瑜,周瑜的大局观并不是吕蒙之辈可以比拟的,现在的局势周瑜看的很清楚。曹魏的威胁依然太大,整个河北和中原的经济体量和人口数加起来,比江东和刘备集团加起来都多。目前的主要敌人依然还是曹魏,在没有攻略下淮南和青徐,消化掉这些地区前,周瑜是不会贸然选择再跟刘备翻脸的。因此这次关羽调兵北上,虽然冒险了点,但至少周瑜这边真没有放弃淮南,领兵西进夺取荆州的意思。而孙权嘛,现在正是最要脸的时候。孙权跟曹丕讲和,就是为了那个大汉吴王的头衔……在这个大汉吴王的名头没有正式到手前,孙权也不想节外生枝。再一个,都要称王了,那孙权多少也得顾及到一些政治影响,不好再动不动就跟盟友翻脸……虽然全天下都知道,两家的结盟就剩下一个空壳名头了,但翻脸的时机,并不是在这个时候。刚刚称王就背盟翻脸,会显得自己这个吴王很没有德行的。因此,关羽的调兵,虽然看着有风险,但实际上这时候的江东,谁都没有心思去搞什么偷袭。而关羽在得到了王基和石苞增援后,在建安二十六年一月底的时候,再次对宛城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张辽的压力,顿时大了起来。关羽可以有增援,但张辽这边一时半会儿可找不到援兵,一旦战场的兵力均势被打破,张辽能选择的,就只剩下依靠城防死守这一条路了。因此,张辽和关羽两人,在南阳邓县一带大打出手,关羽依靠兵力优势暂时占据了上风,邓县岌岌可危。关羽突然的一发力,让在长安的曹丕有些坐不住了。一旦让关羽突破了邓县的防御,进军宛城,那张辽除了死守外,没有任何办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