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礼仔细分析战局后判断,蜀军不可能放着眉县这么重要的地方不去,跑来跟散关较劲……要是蜀国的决策层就这个水平的话,那就算丢了散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有点冒险,但孙礼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派出士卒,前往支援眉县……至少要让眉县能坚守的久一点,给郭淮将军足够的反应时间。因此,孙礼迅速做出判断——自己领兵四千余人继续坚守散关,让自己的副将朱赞领中央禁军五千人,前往救援眉县。朱赞领兵后,即刻整军,分发粮草军械,第二天一早,率军离开散关。而散关外的赵云,在第三天攻城时,发现散关守卫士卒明显减少,守备力度下降,顿时也猜到了孙礼做出的安排。只是,这个时候的赵云,除了加大进攻散关的力度外,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该做的,已经提前做了,现在,就看王平能不能及时穿插到散关背后,拦住孙礼分出去的这一部分援军了。至于王平……王平现在的心情,可不算太好。倒不是王平现在还在大山里转悠,实际上,这个时候的王平,已经领着两千多无当飞军翻山越岭,来到了散关背后。王平心情不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秦岭的山路并不好走,本地向导对于秦岭深处的情况了解也不多,王平又急切行军赶路,想要在预定的五天时间内翻到散关背后……而代价,就是有四百余无当飞军士卒或伤亡,或失踪。在这样的大山里失踪,哪怕是无当飞军的士卒,也根本不可能凭借个人的能力从大山中走出来的。而第二个,则是王平发现,如今的散关背后,一片安静。这很不正常。按照王平和赵云的推断,魏延军应该会在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开始进攻陈仓道,因此王平也是在那个时间点开始领军出发的,在秦岭里转悠了五天的时间后,王平绕道到散关背后,而这个时候,魏延军应该还在猛攻陈仓道才对。陈仓道被进攻,哪怕陈仓守将有把握能守住陈仓道,但这一路上来回的信使军马,运粮补给的车队,不应该也一个都看不见啊?!现在王平相当怀疑,是不是魏将军有什么意外耽搁了,到现在都没有发起对陈仓道的进攻。这是在王平看来,非常合理的事情,毕竟领军作战遭遇意外而失期的情况,战场上也不在少数,早晚不过一两天的话,是不太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作战过程的。是的,打死王平都没有想到,夏侯楙守个陈仓道,只守了半天就下令撤退,这会儿已经被魏延领兵追杀,往眉县的方向逃去了。甚至是吴班率领的一万后军,也在一天前,从这个地方通过了。现在王平还在怀疑,魏延是不是还没有发起进攻,自己是不是来的有点早。这个就让王平比较为难了。虽然无当飞军士卒的个人负重能力要比一般的士卒强的多,但这次出兵阻截是出奇制胜,无当飞军并没有携带大量粮草补给,只是凭借个人负重能力,出发的时候,每人带了十日的干粮过来,备用军械压根没有。按照原计划,无当飞军应该是穿插到散关背后,出其不意的占领散关背后的一些城塞营寨,依托这些城塞营寨的防御设施以及军粮补给,尽量坚守的。可如果这个时候魏延还没有对陈仓道发动进攻,而王平却率先在散关背后发动进攻的话……很可能打草惊蛇,让陈仓道守军有防备的。王平一时间很犹豫……进攻,可能给魏延进攻陈仓道造成麻烦,但不进攻,他带来的军士们,只剩下五天的军粮了。王平虽然大字不识一个,终究还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既然不清楚现在的情况,那就想办法,先弄清楚了再说。王平下令全军暂停休整,同时派出了斥候,尽可能的走山路,避开魏军斥候的眼线,侦查附近的情况,尤其是陈仓道方向的情况。而这些,只花了一天,王平就得到了不少的情报。首先,是王平军卒所在地往东二十里处,有两军交战的痕迹,从战场上散乱分布的旗帜上看,基本都是魏军的旗帜,战场上还没有来得及收拾的士卒尸体中,也大部分都是魏军的尸体。其次,是陈仓道方向,王平派出的斥候,在陈仓道入关中的出口附近,发现了大军行进过后的痕迹,从遗留下来的土灶数量判断,人数应该在八千到一万人左右。这两个情报,很轻松就让王平得出了结论……魏延大军,已经攻破了陈仓道,并且领兵进军关中了。如果说,万人规模的军队,还存在曹真提前预防,派一万士卒支援陈仓道的可能性的话,那么二十里外的那个战场痕迹就足以证明,是魏延将军领军突破了陈仓道。如果魏延还没有突破陈仓道,那么在陈仓道出口处,临近关中的地方,是不可能会出现两军交战的情况,更不可能战场上只有魏军旗帜而没有汉军旗帜,也不可能只有魏军士卒无人收尸。这俩情报一结合,王平就得出了正确的判断。一方面,王平也感慨,魏将军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攻破陈仓道。另一方面,王平一面向陈仓道派出了信使通报自己现在的情况,同时也开始准备对散关背后营寨的进攻。陈仓道的败兵,已经是不用去拦截了,现在王平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拦截散关可能派出的援军。第542章 无当飞军对曹魏禁军王平派人前往陈仓道,一方面是确认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陈仓道方向的守将能给自己提供一些兵力援助……实在派不出兵来,给送点粮草军械补给过来也行。毕竟,身上拢共就剩四天的粮食了,万一有个意外,或者攻打营寨的时候守军心狠,直接烧毁了粮仓,那王平可就真的没地方哭去了。至于散关背后的魏军营寨嘛,这个王平倒是真的不着急。散关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范陇右的敌军,护卫关中用的。因此在建造的时候,面对陇右一方是关隘正面,面对关中的一方,是关隘背面。关隘正面自然是一片开阔地,前方十里的区域内,连半棵树都看不到。但关隘的背面,却是一个小城镇负责提供散关的补给,而城镇的外围,才会有一些城寨和营垒负责防御。总体来说,散关的主要防御点,是在散关关前,并不在散关身后。如今赵云领军在散关前攻关,魏军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关前,一时间对关后的防备不是很充足,一个营寨内,最多也只有百余人守卫。王平带着两千多人,哪怕是分兵两路,攻克一两个营寨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攻克了这一两个营寨,王平就有了通往城镇的通道,顺利的话,劫掠一下城镇内部的补给为己用,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王平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兵一半给自己的校尉,让他分攻一座营寨,而王平则亲自领兵,进攻另一座营寨。营寨内确实只有百余名士卒,肯定不可能是王平的对手,进攻这些营寨,只用不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但王平却意外的发现,魏军的反应,似乎跟自己想的有些不太一样。按照王平的预料,营寨内的魏军,面对突然出现的千人敌军,应该是既惊讶,又慌乱的。而事实上,一开始营寨内的魏军,确实因为王平领军的突然出现,惊慌失措了一阵子。王平确实趁着这个时候发动了攻击,试图攻克营寨……但很快王平就发现了不对劲。营寨内的士卒,在一阵慌乱后,却跟突然得到了有效命令一样,开始点火燃烧起自己的营寨……这是怎么个意思?!难道这些营寨你们不打算要了?!接下来魏军的行动,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营寨内的魏军在点燃营寨后,根本没有要跟王平军拼命的意思,快速撤离了营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