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郃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必须分出至少两百人来牵制这支军队,自己就剩下不到两千人,去面对高翔的两千七百余人。哪怕魏军的个人战力比汉军高,哪怕张郃的指挥能力比高翔强……在这种两三千人的小规模局部战斗中,双方有近一千人的兵力差距,也不是那么容易抹平的。张郃的突进,一时间进行的并不顺利。但张郃此时,又不能不突进。早在张郃抵达战场边缘的时候,张郃一边在努力击退张溪负责警戒断后的一千士卒,另一边也派出斥候,充分了解现在战场的局势。当张郃得知王昶用圆阵就地防守,等待自己援兵的时候,是非常欣慰的。这方面,王昶的应对,可以说是无比正确的,张郃不禁都感叹,如今的后生,也不都是吹出来的所谓“名将”。但之后的战事发展,却让张郃实在沉不住气了……王昶居然在察觉到自己抵达战场后,选择了突然变阵,要以锋矢阵进攻,向自己所在的方向突围?!张郃很想把刚刚夸赞的话给吞回去……就这么不禁夸的嘛?!不是说王昶不应该选择变阵突围,但王昶的变阵,有些太早了。如果张郃已经领兵突破了蜀军的阻拦,快要接应到王昶所部了,这时候王昶选择变阵突围,是可以的。这时候哪怕王昶在变阵过程中阵型出现纰漏,比如暴露出侧翼防守的问题,也可以由张郃军帮忙协防,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但王昶这么快的就选择变阵突围,一旦王昶的侧翼有蜀军部队威胁的恶化,那王昶就麻烦了。这属于对战场形势把握还不够精准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战场经验不足的原因。而事情的发展,果然也跟张郃预料的差不多。王昶一变阵,侧翼立刻出现空档,被蜀军抓住机会切入……如今王昶所部已经被切成两段了。张郃是用什么方法击溃冯习的,张郃十分清楚,如今眼见轮到王昶享受冯习待遇了,张郃能不急嘛。这可是一个搞不好,就要全军溃散的节奏啊。张溪可不是张郃。张郃为了来接应王昶,他没有时间对冯习所部进行追杀……可张溪完全有这个时间。因此,张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高翔的阻拦,杀入中央战场,尽快接应走王昶。前军的那三千人,能接应出来多少,张郃无法保证,但王昶所部的两千人,和在战场侧翼试图策应自己进入战场的一千人,张郃还是有把握能接应走的。当然,前提条件是,张郃必须在短时间内,击破高翔才行。所以,这个问题又回来了……兵力好像有点不足哈。第582章 抢时间汉末三国时代,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种各样的名将都有,每个人的用兵风格也各有不同。有些名将,是属于那种综合素质极高,各方能力都比较平衡的统帅级人物,比如像曹操,周瑜,诸葛亮,司马懿,陆逊,关羽……嗯,虽然把二爷放在这里有点私心的嫌疑,但二爷用兵其实没啥问题,有问题的是二爷的性格脾气。有些名将,是属于那种有一技之长,擅长用自己的长处取胜的,比如张飞武勇无敌,攻势凶猛,徐晃统帅庄严,堂堂正正,张辽中军冲阵,以少胜多,夏侯渊千里突袭,攻敌不备……就是一直被后世人诟病的吕蒙,其实也是一个擅长利用信息不对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大师。而张郃,能在这个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自然也有属于的一套作战方式。史书上记载,张郃擅长使用“地利之便”,也就是说,张郃擅长利用周围环境,给自己创造有利的作战条件,进而获取胜利……但实话实说,光从史书的记载上来看,还真的看不出来这一点。比如在瓦口关,张郃这个擅长使用“地利”的家伙,居然一点不防备的被张飞利用瓦口关的“地利”优势设伏,逮住了就是一顿暴揍,最后不得不爬山逃跑……擅长“地利”的人最后吃亏在“地利”上,也只有张郃了。真要从史书记载的原文上去寻找,张郃擅长的东西,给人感觉不是什么地利,而是他的一股子韧劲。日夜不停,千里奔袭街亭,靠的是一股子韧劲。毕竟当时马谡也不是让张郃逼上山的,而是自己主动上山的,至于控制街亭水源的问题,那基本属于军事常识,而且马谡也没想到张郃会来的这么快,根本来不及派重兵保护水源。这股子韧劲,倒是在张郃的历史记载中,几乎随处可见。比如张郃在陇西击退马超时……当时张郃在夏侯渊急迫命令下,被逼得不得不在崎岖难行的山道上快速进兵,最后靠着一股子韧劲提前率军进入陇西,配合当地豪强击败了马超,给夏侯渊进军雍凉,赶走马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比如在定军山,面对刘备亲领的优势大军围攻,张郃虽然被揍的很惨,连连向夏侯渊求援,但最后硬是咬着一口牙,带着自己的亲卫亲临一线搏杀,硬生生的守住了防线,逼的刘备不得不暂时退兵,另想办法。说真的,如果不是夏侯渊没事儿自己去修鹿角送死,汉中之战的结果,还真的不好说。给人感觉,张郃只有在面临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靠着自己的韧劲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战斗力。张郃打了一辈子的仗,只有一次在绝境之下没能反扑成功的例子……那是在木门道,张郃被司马懿逼着去追击诸葛亮,然后膝盖中了一箭。很显然,现在的张郃,还没到木门道的垂垂老矣,他的心气也没有彻底丧失呢,一旦被逼得发狠了,张郃战斗力依然还是很可怕的。如今的局势,就是如此。王昶率领的魏军在中央战场被围,同时又出现应对失误被蜀军抓住,逼得张郃必须尽快突破高翔的阻拦,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战场的魏军,随时可能迎来崩溃的局面。就像张郃之前击溃冯习一样。张郃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没道理那个张溪做不到。而如果没有王昶率领的这支军队,张郃根本不可能去完成威胁五丈原的任务,那么眉县的魏军主力军团,可就真的凶多吉少了。因此,张郃是真的发狠了。常规的作战方式,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高翔的防守的……高翔终究不是无能之辈,虽然能力和经验上都不如张郃,但要拖延时间,不让张郃轻易突破,高翔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张郃很清楚这点,所以张郃就没想过要用常规的方式来突破高翔的防守。张郃决定,收拢自己的士卒,然后亲自带领五百前军作为箭头,以重点突破的方式,攻击高翔军防线的一点。不求彻底击溃高翔所部,只求在方向上撕开一个口子,自己能带领数百人闯入中央战场既可。而剩下的张郃所部一千人,要做的事情就是继续跟高翔部缠斗,维持住这个张郃撕开的空隙,等到张郃接应出王昶所部后,再一起从这个空隙撤退离开。这么做,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但张郃现在没得选。要么,继续跟高翔全线缠斗,寄希望于王昶能坚持的久一些,等自己全面击退了高翔后,再去支援王昶。要么,就以自己麾下数百,乃至千余人的代价,孤军闯入中央阵地,救出王昶所部……能救出多少是多少吧,这方面张郃真不敢要求太多。而事实证明,张郃这一招,是非常有效的。历史上,张郃不管是作为防守方,还是作为进攻方,一旦张郃亲自领兵冲阵了,他就没有输过……哪怕在瓦口关,张郃也是带着几十个亲卫杀出了张飞的包围,虽然最后爬山逃跑是狼狈了点,但至少没丢命不是嘛。因此,当高翔遇到一个发了狠,亲自冲阵的张郃,挡不住也是正常的。可高翔挡不住张郃所在的前部五百余士卒,并不代表高翔会让自己的防线就此崩溃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