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实,山道地势虽然平缓,但宽度毕竟有限。一旦山道之内起火,敌军根本没有高地可以用来避火躲藏,唯一的出路就是顺着山坡躲入两侧的密林。可问题是,如今是冬天,天干物燥不说,山道内满地都是落叶草絮之类的引火之物,哪怕是在山道中间引火,没一会儿的功夫就会波及到两侧山坡上。大冬天的树林,又着了火……这不是躲进去逃避,这是躲进去送死呢。只要点起了火,那么敌军基本就不可能撤出来的。唯一要注意的,大概就是要把握好点火的时机,选好放火的区域,同时还不能让敌军有所察觉……而这个地点,张溪选在了山道末端,靠近大昌集的地方。张郃这个人可不好糊弄,哪怕急于进兵,进入山道后,该有的防备,他还是会有的。这是一个名将的基本素质。因此,张溪将心比心,觉得只有在山道末端,即将抵达大昌集的时候,张郃才有可能,稍微放松一点警惕。毕竟,只要到了大昌集,张郃就算是彻底绕开了自己在大路上的营寨,接下来就是长途奔袭五丈原了。人嘛,在看到自己的目的即将实现的时候,多少会有些大意的……这就叫“行百里者半九十”。黎明前的黑暗,才是最要命的。第588章 试探不对劲……真的不对劲!!!自从张郃接应王昶所部撤回武功县,已经过去两天了。第一天的时候,武功县没有任何动静,这个张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魏军昨天才刚刚突出重围,撤出武功县,肯定是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重新编制队伍,否则无法快速的恢复战斗力。因此,第一天的时候,魏军没有出城挑战,这倒是在张溪的预料之内的。但第二天,魏军依然没有动静,这个多少有点不是事儿了?!现在魏军最缺少的就是时间,张郃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不管张郃是要正面击破自己的军队,还是要从小路绕过自己的营寨去偷袭五丈原,他都必须尽快出发。可张溪却没有发现任何魏军的动向。大路方面,武功县城门紧密,魏军在城楼上来回忙活,看着人数不少的样子,不停的抢修城墙,搬运守城物资,那架势,一看就是要打一场艰苦的防守战。但……最不可能打防守战的人,应该就是你张郃啊?!这是糊弄什么呐?!而小路方面,张溪也让高翔一天派出十组斥候,日夜盯着那个山道,只要张郃领兵进入山道,那张溪就让高翔在大昌集方向的山谷开始布置引火之物。可两天的时间,那地方别说魏军了,连个砍柴的樵夫都没看到一个。所以……张郃难道已经不管郭淮军团的死活,打算在武功县城里摆烂了?!要是这样的话,张溪倒是可以松口气……但张溪不相信,张郃是这样性格的人呐。是,张郃这人是挺喜欢摆烂的,但那得分什么时候……被人逼着的时候,张郃可是从不摆烂的。张郃这次侧翼进攻五丈原,可是关系到眉县魏军的生死的。张溪可不想信,长安的曹真会给张郃下一个完不完成都无所谓的军令……张郃要是真的在这里摆烂的话,那回头曹真真的会把眉县魏军覆灭的锅,直接扣在他张郃头上的。哪怕张郃是两朝老臣,他也顶不住这样的一口锅。所以,张郃肯定是有问题的……指不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在里面呢。不行,得去试试。张溪琢磨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亲自领兵来到眉县城下,做出一副要进攻的架势。在进攻之前嘛,按照这年代的规矩,张溪还是派出了使者去城下喊话,邀请张郃阵前一叙。也就是要走一套劝降的流程。虽然张溪知道,张郃是不可能选择投降的,但这年头,走这么一套流程是规矩……万一有意外收获呢?!而且吧,张溪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看看,张郃到底在不在武功县城内。很快的,张溪就看到了张郃的帅旗,出现在城楼上,一员大将穿着显眼的铠甲,就这么大大咧咧的站在帅旗之下,让手下士卒对着城外喊话。两军交战嘛,张溪和张郃作为主将,除非是特殊情况,否则两人都不会轻易涉险到阵前的……别回头有人不讲武德,一箭射过来,那就完蛋了。因此,张溪离的武功县城有足足两箭之远的距离,而张郃虽然登上了城头,但也只是在卫士的护卫下远远的站着,离女墙还有好一段距离呢。隔着这么远,其实两人谁都看不清谁长什么样,只能隐约的通过身材高低,盔甲样式来判断,到底是不是本人。张溪远远的看过去,帅旗下的人,从身材和盔甲来判断,倒确实有可能是张郃本人,再加上张郃的帅旗在这里,一般人还真的就信了,帅旗之下的人就是张郃本人。可张溪这人的毛病,大家都知道……就是张郃站在他面前不到一米,他都得怀疑一下,张郃是不是有个双胞胎弟弟。更别说这种根本无法用肉眼分辨的情况了。至于帅旗……有一说一,这年代讲究的就是“名与器,不假于人”,一般情况下,帅旗这种代表身份的东西,就是张郃战死,也得带在自己身边。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实在是太深入张溪的内心了。那部书里面,把帅旗交给部下,进行虚张声势或者声东击西的人,又不是一两个。不仅曹操干过,刘备干过,甚至诸葛亮都干过。别回头张郃也来这么一出,把帅旗留在武功县虚张声势,自己挑选精兵从其他道路去偷袭五丈原了。单纯靠着帅旗来认人,在张溪看来,还是非常不靠谱的。张溪琢磨了一下,决定让军中士卒继续喊话。但这次可不是劝降了,而是邀请张郃出城一战。走的是邀战的流程,双方各出五千兵马出城一战,胜负其他人不得插手的那种。人不好确定,但军队人数这东西,你要是敢造假,那就得承担约战失利后,军心士气大挫的后果。但……武功县城楼上的“张郃”,拒绝了张溪的邀战。这个结果,让张溪顿时皱紧了眉头。这是真的不对劲了,张郃很有可能,确实已经不在武功县城内了。按照常理来判断,张郃现在要做的就是速战速决,而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以同等兵力跟张溪约战,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以大魏禁军的战斗力,在同等兵力下对阵汉军的郡兵,是一个非常占便宜的事情。再一个,双方各出五千人,这个兵力虽然多了点,但张郃并不是不能承受的。一旦在约战中击溃,甚至大量杀伤了张溪所部,那汉军的军心士气就会一落千丈,接下来,张郃不管是要进攻张溪军营地,还是要冒险突围去进攻五丈原,把握会更大的。这么好的机会,张郃这样的百战老将,怎么可能会选择拒绝。张溪想来想去,只想到了张郃已经不在武功县内这一个理由了。而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魏军在经过了一天半的休整之后,今天一早,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已经从武功县北门而出,从张郃选定的山路小道去偷袭五丈原了。张郃带走了五千士卒,而如今的武功县,其实只有王昶和留守的不到一千五百魏军在驻守。帅旗呢,确实是张郃留下来的,这是王昶的主意。留下张郃的帅旗,在必要的时候,王昶可以找一个身材跟张郃相似的士卒,穿着张郃的铠甲来冒充张郃,糊弄城外驻守的蜀军主将,以期拖延时间。但王昶是真的没想到,敌军主将察觉的居然这么快。张郃早上领兵出发,下午蜀军就派人前来攻城,并且邀请张郃将军阵前答话。王昶上哪儿去找张郃去?!只能是按照原计划,让人假扮张郃,打出张郃的帅旗,试图糊弄过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