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此时也面临着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老一辈的将军们,程普,黄盖,甘宁,太史慈等人相继过世,中生代将领中,徐盛,朱桓还差点火候,孙桓,凌统等人又早死,新生代里,孙韶,朱然,陆逊等人资历不足,完全不到挑梁的时候……青黄不接啊。因此,孙权固然已经对周瑜有了一些忌惮,但这个时候,孙权还真的不能眼看着周瑜因病过世,所以琢磨着是不是索性就此退兵,把周瑜接回建业安心养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东吴的军制后遗症,开始发作了。东吴的军制,打从孙策那会儿开始,就采用了比较特殊的世兵制。世兵制嘛,士卒都是将领私人所有的,也是将领私人豢养的,孙权不过是给了一个允许某某将军养多少兵的空头支票而已。这么做固然给东吴政权节省了不少养兵的钱粮,但也导致了孙权本身对军队的控制力度并不强,他只能通过控制将领来间接的控制军队。这年月,汉魏两国其实也有将领部曲私兵,但这两国的将军们,部曲私兵最多不过千人……比如张飞,关羽,夏侯惇,曹仁这些主君的亲信将领,可以保持这么多的私兵,剩下的军队,理论上讲,都是属于主君的。但在东吴,因为采取的世兵制,这些士兵的主君就是将领们,而将领们的主君,才是孙权。这就导致了东吴士卒在行军作战的时候,只对自己的主君负责,而由这些士卒组建出来的东吴军队,他的战斗力如何,直接跟主将的作战意志是挂钩的。所以嘛,东吴的对外战争里,经常会出现顺风浪,逆风投的情况,或者是明明占有优势,但打着打着,东吴军队就突然撤兵的现象。这都是东吴军制的锅,将军们谁都不想让自家士卒损失太大,最终导致战事不了了之。而如今也是如此。东吴这次偷袭青徐,是以周瑜为首的淮泗集团力排众议发动的,江东世家集团本来就不太愿意出兵。如今战果也不过是占领了半个下邳,始终不能全据青徐,这不仅让江东世家出身的将领们不满意,连淮泗集团内部也有不小的反对声音。周瑜在军中的威望太高,谁也不敢在他面前去抱怨什么……但可以跟孙权抱怨啊。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出征将领不想打了,想着见好就收,孙权就算再想支持周瑜,他也得掂量一下后果。周瑜不可能一直常胜下去,而且就算周瑜能一直常胜,他也不可能一直活下去……万一没有了周瑜,孙权再彻底得罪了这些将军们,等到将来周瑜不在了,谁来帮他镇住这些军中的骄兵悍将?!孙权擅长制衡,但有些时候,制衡这东西,在军队里,并不见得有多好使。这也是这些年孙权始终想要往军中安插自己人,同时削弱周瑜在军中影响力的原因……本来还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的,但可惜,吕蒙死的实在是太早了。因此,综合考虑下来,孙权现在也确实有退兵的想法。再加上顾雍在书信中回报,刘备在关中和南阳的军事行动也暂停了,那么孙权就更加不可能彻底得罪曹魏,逼得曹魏非要跟自己打一场大战了。思来想去,孙权还是决定,尽快结束青徐之战。因此,孙权下令给周瑜,让他妥善安排,先行从彭城撤兵,留陆逊驻守下邳,诸葛瑾守琅琊国,安排完这些后,让周瑜尽快回到建业养病。接着,孙权回信给顾雍,用周瑜主动撤兵为理由,向曹魏表达诚意,同时,让顾雍尽可能的争取曹魏对东吴政权的认可……东吴国主这个称呼肯定是不行的,自己又不是曹魏的附庸。有了孙权给顾雍的回信,再加上周瑜确实主动撤兵收缩回了淮南,只留下陆逊和徐盛守卫下邳,诸葛瑾也回防到了琅琊国……顾雍这才能把这个谈判继续进行下去。最后又是一阵扯皮,曹丕捏着鼻子承认孙权为“吴主”,允许孙权称呼自己为“魏主”,走的也是跟刘备那边差不多的套路。这个称呼,总比东吴国主这个称呼要让孙权满意的多。同时,曹魏方面还正式承认了孙权对淮南的占据,但对青徐之地,曹丕死不承认。毕竟他还有彭城国在手,还有反攻的跳板,是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把话说死的。虽然吧,这年头,说到底还是看实力,谁能打下来的土地才是谁的……但两国既然互通友好了,再要打就得讲究一个师出有名了。找借口也是一个麻烦的事儿,曹丕可不想在这方面落人口实。而随着魏吴两国的议和通好,身在襄阳的刘备,有点坐不住了。是的,这个时候,刘备确实不在长安,而是在襄阳……没办法啊,徐庶来信,说关羽伤重,给刘备急的,连天子銮驾都不坐了,带着张飞和百余亲卫,直接走右扶风,上庸,襄阳的路线,直奔襄阳,来看望二弟的伤情。因此呢,当魏吴两国议和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备确实就在襄阳城内,照顾关羽呢。魏吴议和,对季汉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孙权这个人,曹丕看不惯,刘备同样也信不过啊。之前吧,两家弱一家强,弱的两家只能抱团,否则会被强的逐个击破。但如今吧,大汉有了雍凉二州,东吴也占据了淮南青徐,此消彼长之下,虽然依然是曹魏最强,但曹魏的优势,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孙权真要跟曹丕媾和到一块去,一起对付大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毕竟孙权这个人有前科,前几年就派吕蒙偷袭过荆州,如果不是张溪等人早有防备,这个荆州如今归谁了还真的不好说。因此,刘备不得不再次派遣费祎出使江东,一方面,去探一下孙权的态度,是不是跟之前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孙权你小子要跟曹丕混到一块去这事儿我不管,你特么倒是先帮我把樊阿送来襄阳啊!老子等着樊阿给我二弟治病呢啊喂!!!第672章 天人庇佑有一说一,在樊阿这个事儿上吧,孙权还真的没有特别卡人,实在是樊阿这人不太好找,大冬天的居然还进山采药,说什么有些珍贵药材只有冬天才是成熟的采摘期啥的。当然,孙权也确实没有把这个事儿多么放在心上就是了。毕竟,伤的那是关羽……说句心里话,孙权巴不得关羽因为伤重,不治而亡呢。至少在孙权看来,换谁来当这个荆州守将,都比关羽好对付。嘛,谁让前些年吕蒙偷袭江陵没成功呢……要是成功了,大概孙权就不会这么想了。但不管怎么说吧,孙权最多就是在寻找樊阿这事儿上不怎么上心而已,还真的没有故意卡樊阿,不让他去襄阳给关羽治伤。但如今吗……孙权是真的着急了。不为别的,周瑜也病重了。周瑜不是受伤了,而是真的生病了,而这个病吧,就是不习惯青徐之地的严寒,导致伤风感冒,外加长时间劳累,再加上一点点去北方后的水土不服。几个麻烦的因素纠缠在一起,就连孙权的御医,对周瑜的病症也没啥太好的办法。然后孙权就把樊阿给想起来了。孙权真要发动力量去找樊阿,就是樊阿真的在山里,孙权也能很快的把樊阿找出来……这不,不到五天的时间,樊阿就被孙权找到,并且快马从会稽郡给送到了建业。樊阿看过周瑜的病情后,对孙权说道,“小人擅长者,金创也,上将军所患者,伤寒也……小人虽可竭力控制病情,然并无治愈之手段。”当下给孙权急的,差点就要翻脸了。还好樊阿的话接的快,赶紧说道,“要治愈上将军却也不难,听闻张长沙高徒杜度如今就在襄阳,此人深的张长沙真传,陛下何不遣人前往邀请,前来为上将军治病?!”孙权听完,恍然大悟,立刻派出快船,连同樊阿一起打包送上船,送去襄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