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页(1 / 1)

('

可对待李严呢,诸葛亮是一直在忍让的。

李严用劝进诸葛亮“受九锡”来试探诸葛亮,这事儿李严做的也相当的不地道。

如果诸葛亮是忠臣,自然不可能接受这个建议,但为了避嫌,诸葛亮必然要分出一定的权柄给李严,让李严这个“托孤重臣”重新回到权利中枢。

而如果诸葛亮真的接受了,那么他李严就是劝进的功臣,到时候诸葛亮也肯定会投桃报李的重用他李严。

反正里外里的,他李严绝对不吃亏,唯一的问题就是——李严就从来没有把刘禅这个大汉天子放在眼里。

诸葛亮是什么人,他怎么会看不穿李严的险恶用心,但诸葛亮能怎么办,李严也是托孤重臣,他写这样的书信,诸葛亮必须做出回答……不然天知道这封信里的内容,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刘禅的面前?!

因此诸葛亮只能捏着鼻子写了一封信回复李严,告诉他要以国家为重,等到平定天下,兴复汉室了,到那个时候,咱们一起接受天子赏赐,别说九锡,就是十锡,咱们也受的住。

这事儿才算是糊弄过去了。

而后来,李严又起了心思,提议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

这次的这个行为,不仅仅是单纯的为诸葛亮要权了,甚至说难听一点,这就是要割土自立了。

即使面对这样的要求,诸葛亮虽然没答应,但也没有把李严怎么样。

甚至陈震这样的季汉老臣,也对李严的行为看不下去了,告诉诸葛亮,说李严这个人“腹有鳞甲”,心术不正,连同乡人都不愿意跟他走的太近。

可诸葛亮对李严的态度,始终是“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希望能跟李严一起相忍为国,共同兴复汉室。

真的,诸葛亮真的做的可以了,你要让李严摊上一个霍光试试?!

至于后来北伐时李严干的事儿,跟《三国演义》里描述的差别真不大,李严因为运粮不利,两面找借口的行为,实在是蠢到让人无法理解,不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能想出来的借口。

真的,张溪上辈子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李严会说出这种只要两边一对峙就能轻易戳穿的谎言。

可这辈子,当张溪在季汉集团内部呆久了,了解了内部的矛盾点,加深了对李严这个人的了解之后,大概能猜到一些李严的想法。

季汉内部,也不是像《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么其乐融融的,彼此之间也有派系,矛盾,利益冲突,只不过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把这些事情控制的很好,始终没有爆发出强烈的后遗症出来。

而李严这个人呢,大概是自私自利惯了的,他大概是以己度人,认为刘禅对诸葛亮,也不可能是百分百的信任。

只要这里面有一点不信任,那么李严就可以乘机放大刘禅内心的危机感,他这么做,不仅能撇清自己运粮不利的责任,还给了刘禅一个可以借机收回诸葛亮手里兵权的借口,说不定还能进一步增加自己在朝中的权利和地位。

只要刘禅有心,那么这件事上,他不仅无过,而且有功,刘禅会帮他圆这个谎的。

但李严确实错了……历史上的刘禅,不管他本身的能力如何,但他对诸葛亮,那就是百分百的信任。

但即使如此,诸葛亮最后还是没杀李严,只是把李严贬为庶民,还让他的儿子李丰继续坐镇江州,负责北伐军的粮草后勤。

所以啊,张溪是真的非常看不惯这个李严,总觉得让这么一个人镇守成都平原的核心位置,实在是太危险了。

但可惜……如今的刘备,暂时还没有要动李严的心思,张溪的撺掇吧,多少有点无用功。

反倒是心思细腻的诸葛亮,深深的看了眼张溪。

诸葛亮倒没啥歪心思,主要是他也不知道李严是什么时候得罪了张溪,闹得张溪这么给他上眼药……诸葛亮琢磨着,事后是不是找个机会,给这两人说和一下。

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大汉出力,为了光复汉室……纵有不合,也要相忍为国嘛

但很快,诸葛亮就没这个心思了。

倒不是诸葛亮又改主意了,而是因为诸葛亮突然有任务了。

刘备想让诸葛亮回成都坐镇,代替他这个大汉天子,总摄成都朝政。

第677章 君臣一心

刘备想让诸葛亮代替自己会成都坐镇,总摄朝政。

是的,是总“摄”朝政……就跟张太岳的那个“吾非相,乃摄也”的“摄”是一个意思。

换句话说,刘备给了诸葛亮一人执掌成都朝政的权利,杀伐臧否,皆可自己决断。

这个权利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庞统,黄权纷纷色变,而诸葛亮本身也是大惊失色,跪求刘备三思。

刘备却只是笑了一下,亲自搀扶起诸葛亮,说道,“你我君臣一心,何须如此?!”

这话是真心的。

刘备这个人吧,看人的眼光是极其毒辣的,对于诸葛亮,他是真的放心。

两人相处了也已经有十年了,对诸葛亮的人品性格,刘备自认是非常的了解的。

如果说,庞统,法正,黄权等人,多少心里还有点派系和集团利益在身的话,那么诸葛亮,可以说是尽力的做到了一切以国事为重。

这是刘备最欣赏,也最看重诸葛亮的地方,也是刘备敢把权利交给诸葛亮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某只穿越土狗其实也有这样的资质,但穿越土狗在做事上,远不如诸葛亮思虑的那样周全,而且有时候吧,个人喜好容易影响情绪……否则刘备其实也可以放权给张溪的。

刘备是暂时真的不想回成都去,一方面他确实想呆在长安,享受一下胜利的果实,另一方面,只有当他不在成都的时候,有些人才会跳出来,有些矛盾才会激发出来,让他看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办。

但成都这地方,刘备也得承认,现在依然还是大汉的根基所在,这地方是绝对不能乱的,如果没有文武双全的重臣坐镇,恐怕也不稳当。

而如今刘备麾下的的这些人里面,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就是诸葛亮了。

黄权跟蜀中世家的关系太近,放回去肯定不适合,而庞统军略长于政务,法正需要在汉中坐镇,张溪……长安总得有个擅长理民抚军的全才吧?!

也就只有诸葛亮,身份资历够,能力也强,肯定能压制住成都城内的那些魑魅魍魉,同时还能顺藤摸瓜的弄点动静出来,敲打一些不安分的人,加强朝廷在成都的控制力。

这事儿,是方方面面的问题,不是诸葛亮,真做不好这些事儿。

至于放这个权,那也是因为对象是诸葛亮,换成其他人,刘备也未必这么大方。

诸葛亮这次回成都去坐镇,如果没有足够的权利,很多手段他也施展不开,如果再不能自己决断,还要刘备遥控指挥的话……长安离成都可是有千里之遥呢,有些事情根本来不及请示的。

因此,刘备才会这么痛快的给诸葛亮权利……就是诸葛亮自己还有些含糊。

毕竟,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

如今的诸葛亮,可不是那个经历过夷陵之战后万事倾颓,不得不硬着头皮自己上的诸葛亮。

虽然刘备出征的时候,诸葛亮一直是坐守后方,也有一定的治理权力,但很多事他还是要上报刘备,争取刘备定夺的。

别的不说,就举一个例子。

当年刘备打汉中之战时带走了时任蜀郡太守的法正为军师,而当时诸葛亮为了稳定后方,想要任命杨洪为新的蜀郡太守,他一样要先打报告给刘备,得到刘备的同意后再任命杨洪为蜀郡太守。

而如今呢,刘备放权,诸葛亮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可以直接自己任命,只需要事后跟刘备报备一声就可以了……这么大的权利,诸葛亮是真的没经历过。

对于这个事情,诸葛亮始终是有些惴惴不安的,但刘备也有刘备的想法和概念,他不仅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并且隔天就把假节的文书和节仗送到了诸葛亮的手里。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