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多少有些临终托孤的意思了。谁都知道关羽那个孤高的性子,如果他觉得自己但凡还能动,是不可能轻易放弃总督荆州的职权的。不是关羽贪恋权利,而是因为自从先帝驾崩后,总督荆州,北伐中原,就成了关羽内心唯一的执念,这个执念,关羽是轻易不会放弃的。可如今关羽突然这么上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关羽的身体,可能是真的挺不住了。这个消息,诸葛亮一脸严肃,连夜进宫,召集了张飞,吴懿二人连夜密谈。第二天一早,张飞把北军军务暂托吴懿掌管,自己飞马出成都,直奔荆州。而天子也下诏,任命徐庶为荆州代理都督,总督荆州军政,以荆州刺史王基辅之。注意,这里的徐庶也只是代理荆州都督,而王基也只是辅佐徐庶,不是成为徐庶的副手……在关羽的情况没有彻底确定前,诸葛亮还是不想直接对荆州的军政一把手进行调整。而张飞,一方面是去荆州查探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个万一,张飞希望在关羽走之前,见到二哥最后一面。就这样,张飞匹马出城,直奔汉中,然后顺着汉水南下,抵达襄阳……这时候已经是建兴四年正月了。在襄阳呆了两个月,张飞终于在建兴四年的四月份,返回了成都,带来了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消息。关羽挺过来了,挺过了建兴三年的冬天。但关羽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连见张飞,都是只能躺在床榻上……这对一生征战,孤高异常的关羽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如果不是还惦记这大哥当年的嘱托,依靠着总督荆州,北伐中原的执念支撑,关羽还真的撑不到现在。张飞也是年近六十的人了,实在看不得这些,在襄阳照顾了二哥两个月之后,他匹马跑回成都,面见天子,请求天子北伐中原。他等不下去了,二哥也等不下去了。面对三叔的哭诉,刘禅显然是手足无措,一面亲自宽慰三叔,一面赶紧派人去请诸葛亮,请诸葛亮出面,帮忙劝劝。诸葛亮为此又是头疼了好久。两年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恢复过来一些民生,可不能因为三将军的一时激动,彻底葬送了。但张飞在军中的威望可不是吹牛的,再加上张飞执掌北军,按照当年的约定,诸葛亮不插手军权,因此理论上只要张飞能说服刘禅出兵,张飞隔天就可以带领北军出征,北伐中原。好在,刘禅没啥主意,也不敢乱做主张,找来了诸葛亮。这个烫手山芋丢给诸葛亮之后,刘禅就不管了……三叔和诸葛丞相只要达成一致,无论怎么办,他都同意。诸葛亮也没办法,跟张飞磨了不知道多久的嘴皮子,这才勉强的让张飞冷静了下来,让张飞再等一年。是的,诸葛亮私下跟张飞承诺,在建兴五年的时候,择机进行北伐。但今年真的不行,至少在秋收之前,大汉还是要以休养生息为主。秋收之后,开始做北伐准备,到了建兴五年,那就可以直接出兵了。张飞暂时被安抚了下来,答应等到秋收之后在找诸葛亮算账。而秋收之后,诸葛亮正琢磨着,该怎么面对张飞的催促出兵时……秦州急报,陇西,武都,南安三郡,羌人作乱,兵力不下十万。秦州刺史姜叙坐困天水,坚守待援。第743章 挂帅羌人作乱,诸葛亮并不意外。自从建兴二年初,马超病故后,羌人就一直表现的不怎么安分,再加上两年雪灾,羌人生活不下去,作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诸葛亮也没有想到,这次秦州羌人作乱会汇集十万众,并且打的姜叙只能最后坚守天水郡,告急求援。羌人虽然战力彪悍,但那也是相对于其他异族而言的,对于大汉来说,羌人终究是弱势方。而羌人内部,也并没有一个具有威望的共同领袖,不存在统合羌人部落战力的可能……闹出如此大的声势,确实是出乎了诸葛亮的预料。最重要的是……羌人这么一乱,彻底打破了诸葛亮休养生息的国策。小打小闹可以用剿抚并用的策略,但这么大规模的作乱,并且劫掠大汉州郡,那是必须先打一顿,然后再考虑安抚的事情……否则大汉天威不存。所以关键问题还是这个——该怎么平定这次羌人叛乱。荆州因为关羽病情的不稳定,暂时无法掌控全局,正处在权利交接的混乱时期。时至今日,东吴和大汉的关系,依然是处于半敌对关系,不能掉以轻心。而雍州方面,自曹叡继位后,对雍州的骚扰反而加强了,可见这个曹叡,至少在战略眼光上,不必他父亲曹丕弱,甚至可能更强。一旦曹魏和东吴得知秦州羌人叛乱的消息,势必会选择趁火打劫,因此雍州和荆州的兵力,不仅不能调动,相反还要通知张溪和徐庶加强戒备。同时,站在大汉的立场上,这场叛乱也必须尽快平息,不能拖的时间太久,否则会影响到目前大汉休养生息的国策。更别说,大汉内部还有一个车骑将军催促着北伐呢,如果在羌人身上浪费太多的钱粮和时间,因此推延了北伐的进程……张飞肯定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外部环境如此,诸葛亮必须要快速平定羌人叛乱,同时,还不能调用太多的军队。而内部环境……诸葛亮在成都内来回扒拉了一圈,却发现,如今的成都,缺乏能挂帅出征的适合将军。张飞倒是可以,但问题是,张飞已经六十多了,不容有失。再者,你让张飞领军去平叛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战后要安定地方,安抚羌人稳定,这就不是张飞擅长的地方了。如果再等上两个月,等到庲降都督李恢从南中卸任回到成都,由李恢领军出征倒也可以。李恢有多年坐镇地方,安抚夷人的经验,本身的军事指挥能力也得到过实战检验,是一个不错的平叛主帅人选。但……李恢是建宁人,他镇守南中有人脉优势,又适应当地气候,确实是个好人选,可西北不同啊。李恢本来这几年身体就不太好了,再让他一个南人引兵北上,能不能平叛先不说,他能不能适应当地气候都是一个问题。再一个,李恢回成都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出兵路上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再加上天时不配合,今年秦州再次闹雪灾的话,也不利于直接进军。这么一来一回的耽误下,起码要慢上半年的时间……也不知道姜叙在天水郡能不能坚持住。中护军吴懿……吴懿掌控南军,拱卫天子,轻易不可离开天子左近,除非天子御驾亲征,否则他也不适合领军出征。再剩下的其他人,不过是冯习,张南,傅肜,阳群之流,可以为将,但不可为帅。羌人作乱,其实算不上什么大事,但目前的情况来看,诸葛亮一时间还真的有点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让姜叙坚守天水,熬过冬天,等到来年开春后,李恢回成都后再发兵,还是立刻发兵救援,由张飞领军出征?!都不是什么万全的决策,各有各的缺点。平羌方略,诸葛亮已经跟法正和庞统商量过了,这两人坚持要求快速平叛,而这一点,诸葛亮也认可。但以何人为帅,法正和庞统也没什么好主意。甚至庞统看着着急,说要实在不行,就让他挂帅出征……好歹当年也随着先帝一路入川,虽没有独当一面吧,但总是有过军阵经验。庞统这么一说,法正顿时眼睛一亮。倒不是法正赞同庞统的主意……如果庞统这样的经历也算领兵为帅的话,那经历了汉中之战的自己,不也一样可以说自己有领兵经验了?!法正还不至于这么没有军事常识,当参谋和当主帅,万全是两个概念。因此,他并不同意庞统挂帅出征的想法。但法正想到了一个人。当年先帝入川,兵阻雒城,有那么一个人率领荆州军入川援助,一路平推益州各郡,完成了对成都的彻底包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