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蜀贼在休养生息,曹魏其实也在休养生息。以曹魏的经济体量,如今早就已经消化了内迁的关中之民,同时重新积累了足够的钱粮,国力也恢复的差不多了……曹真是真的觉得自己又行了,想着跟蜀贼一战,一雪前耻。五年没有大规模的交战,只有小规模的袭扰战,这并不能让曹真满意,如今蜀贼主力齐聚西北,曹真当然希望能够反攻蜀贼。纵使不能一战而灭蜀贼精锐,至少也得夺回关中和凉州,让自己这个雍凉都督,名副其实才行。曹叡知道曹真的小心思,因此,他也明白,曹真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借此机会说服朝廷先发制人,主动对蜀贼发动进攻的。他的话,可以信,但不能全信,少不了危言耸听的部分。而这个时候,曹叡微微的看了一眼低头不说话的司马懿,想了一下,再次转移目光,看向了夏侯尚。到底是年轻了一下,曹叡还不能很好的隐藏自己的心思,他对司马懿这会儿正不满着呢。虽然明知道这种时候反问司马懿是最正确的做法,但曹叡还是想稍微晾一下司马懿。因此,曹叡看向了夏侯尚,问道。“中军大将军对此事,有何高见?!”夏侯尚微微低头,赶紧说道,“臣自先帝以来,一直领兵宿卫中军,于地方实务并无了解,不敢妄言……然臣以为,西北之事,问之于曹子丹,荆州之事,询之于司马仲达,方为正理,望陛下查之。”夏侯尚这话说的吧,就很有水平了。首先,夏侯尚说自己对地方实务不了解,这是真的,跟司马懿那种身在南阳,却不敢对荆州军团下判断的推卸行为是不一样的。其次,夏侯尚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西北方向的蜀贼变化,你问曹真是对的,但荆州方向的蜀贼变化,你还问曹真,就有点问错人了。这事儿,归根结底,你还得问司马懿。实话实说,夏侯尚真不是在帮司马懿找台阶,他其实也对司马懿很不满。个老小子,身为一方镇守,居然连对敌人的判断都不敢说,活该被天子记恨。但问题是,司马懿镇守宛城已经五六年了,他对宛城,对荆州的了解最深刻,不管怎么绕,都绕不开司马懿的。夏侯尚只是就事论事,给了曹叡一个实用的建议,真不是有心要帮司马懿。但夏侯尚这么说了,曹叡一想也有道理……他再次看向了司马懿。“骠骑将军,曹镇军之言,公意下如何?!”这是再给了司马懿一次机会。第760章 争议司马懿是真的感谢夏侯尚啊……如果没有夏侯尚这个台阶,自己今天一时失策,很有可能引起天子对自己的芥蒂的。如今,虽然天子的语气还有点不对味,但不管怎么说,总是给了自己第二次机会。这次机会,司马懿可不敢再马虎了,脑子飞速转动,开始想办法挽回自己失落的印象分。“曹镇军之言,确实在理!”司马懿先是承认了曹真的说辞,说道,“荆州蜀贼以水路调用兵马粮草,确实比关中蜀贼便利。”这话一说,曹真微微点点头,表示满意。但紧接着,司马懿又说道,“然臣以为,荆州蜀贼,未必敢于擅动。”曹真脸色一僵,而曹叡则面露玩味的笑容……这老小子,到底是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曹真脸色一僵,是觉得司马懿在反对他的判断,这是要表示荆州蜀贼无意北伐的意思。而曹叡嘛……说实话,现在曹叡看司马懿是越看越不顺眼了。好家伙,刚刚我问你有没有什么判断,你说没有。如今曹真一说自己对荆州蜀贼有看法,你立刻站出来反驳……司马懿啊司马懿,你到底想干什么?!但不管如何,司马懿终究是表态了,曹叡也只是微微一笑,继续问道,“司马将军,此言何意?!”司马懿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天子这个称呼上来看,好像不像是消气的样子啊。之前称呼自己的官职,这算是官场规矩,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尊敬……如今直呼“司马将军”,这也不像是要表达亲近的意思啊。可事到如今,司马懿没得选了,该说的,总得说啊。“三年前,吴主孙权背信弃义,反攻荆州,虽未成,然吴蜀联盟已破,至今未曾修复。荆州蜀贼,南北皆敌也。”“荆州之军,六成屯于东南防备东吴,仅四成在北以抗天军,守有余而攻不足也。若荆州蜀贼北上进攻南阳,以策应关中蜀贼入中原,陛下无需为南阳派一兵一卒之援兵,只需令一舌辩之士出使东吴,吴主必然再次进攻荆州,如此,荆州蜀贼首尾不能相顾,必败无疑也。”“故此,臣以为,荆州蜀贼,自保有余,北进之力不足……纵使关中蜀贼欲寇犯中原,荆州亦难以提供助力,此不足为虑也。”“若无荆州之军牵制,我大魏士卒,依仗三关之险,兼有曹镇军般名将镇守,又何愁蜀贼进犯中原?!”曹叡认真的听完了司马懿的分析判断后,微微点头。这老小子吧,虽然不实在,心思也有些诡谲难测,但水平是真的高。听完他这么一说,再仔细一想如今荆州蜀贼面临的局面,确实是两面受敌,自保有余,不敢擅动。不管是朝南进攻还是朝北进攻,总有一方会趁虚而入,而已荆州目前的地盘和人口规模,兵力能维持在十万左右,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支撑荆州两线作战的。曹叡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而且很出色。就是一点曹叡很不满……丫的,这话你倒是早说啊,之前问你的时候,你个老小子,装逼不说话是个什么意思?!但看在司马懿终归是说了自己的判断,也让曹叡能对蜀贼入寇放心补上的份上,曹叡不想跟这个司马懿多计较。可曹真不干了啊。当初在宛城的时候,自己兵败逃归,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曹真对司马懿是很客气,也非常主动的让司马懿主持了南阳之战。但司马懿的能力到底如何,曹真是没看到的……没办法,曹真败退关内后没多久,荆州的关羽就选择了撤军回襄樊,真没让曹真看到司马懿的指挥能力如何。是,曹真也认可,在张辽兵败邓县后,司马懿在短时间内重振军心士气,是他能力的一种体现……可曹真认为,自己也不是做不到这一点啊。之后呢,两个人负责的区域不同,也没什么交集,曹真也没跟司马懿有太多的来往。可如今,曹真不得不站出来,反驳司马懿……不然何时才能反攻关中?!“臣以为,骠骑将军所言,不妥!”曹真站出来,再次向曹叡建言,说道,“吴蜀盟约虽破裂,然近年来,吴蜀两国之间使者不断,未必没有重修盟约之意。若吴蜀再次结盟,蜀贼兵出荆北,关中,吴贼兵出彭城,共图我大魏中原之地……此亦为未可知也!!!”曹真这一说,曹叡还真的有点含糊了。这种可能性,确实也不是没有。而如果一旦真的如曹真所说的那样,那大魏就等于重新回到回到了黄初四年的局势,面临吴蜀两国的夹攻了。这个情况,曹丕应付起来都很吃力,更别说如今已经丢了关中,只能在中原闭关自保的曹叡了。曹叡刚刚被司马懿所言宽慰下的内心,又起了波澜。“如此……恐复黄初四年之事也……”曹叡喃喃的,说道。一听这话,司马懿顿时站了起来,宽慰曹叡,说道,“天子勿忧,镇军将军所言差矣。吴主孙权,乃反复无常之辈,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两番背盟偷袭,蜀贼纵使与之重订盟约,又岂能完全信任于他……纵使两家结盟,亦不过是吴蜀二贼互相利用而已,岂会复黄初四年之事?!”这话说的,曹叡稍微一想,好像也对。就孙权那个老狐狸的作风,两番背盟之下,就算跟蜀国重新修好,蜀国也不可能不对他加强防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