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页(1 / 1)

('

郭淮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如果蜀贼北军没有提前入关,那槐里县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援军,长安的一系列应对就显得非常的脑残,完全不符合军事常识。

可如果蜀贼北军真的已经提前入关了,那……长安留守的,恐怕压根不是蒋琬,而是一个有权利调动北军提前入关的人。

在西北地区,有这个权利的人,只有两个。

一个是蜀贼的雍州刺史张溪。

可这个不太可能,张溪已经被曹真大将军彻底围死在左冯翊了,他连跟长安的联系都无法打通,怎么可能有办法跟几百里外的秦州取得联系,让蜀贼北军提前入关?!

剩下的一个,就是身在秦州的蜀汉伪丞相,诸葛亮了。

甚至郭淮想到了一个让他倒吸一口冷气的可能——诸葛亮现在根本不在秦州,他可能早就已经抵达长安了,如今的整体关中战局,是诸葛亮在实际操控的。

一想到这个可能,郭淮不得不冒冷汗,这意味着,从这次反攻关中战略实施的一开始,魏军就搞错了关中地区实际的最高统帅。

曹真大将军认为只要围住了张溪,就会导致整个关中地区群龙无首,陷入无人指挥,只能各自为战的局面……但实际上,还有一个诸葛亮可以统筹全局。

这对于魏军的战略实现,是有不小的影响的。

当然,此时的郭淮,也不过仅仅是出了一身冷汗而已,并没有觉得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长安有诸葛亮坐镇指挥,固然可以建立起一套新的指挥体系,不至于让右扶风,左冯翊,长安三地陷入各自为战的地步,但诸葛亮到底能不能做好统一指挥,在郭淮这里,也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虽然有听说诸葛亮亲自领兵平定羌乱,但羌人嘛,水平也就那样了,他郭淮在凉州带了四五年,不一样在羌人部落中混了一个“天神”的名号出来。

平定羌乱,并不能证明诸葛亮有多么出色的军事天赋……最多也就是证明了诸葛亮不是不懂军事的书生而已。

如今的诸葛丞相,还没有打出自己的赫赫威名。

所以,郭淮虽然顾虑到关中还有一个统帅级别的人在指挥,关中没想象中那么好打……但他实际最担心的,还是蜀贼北军是不是提前入关的问题。

如果真的如果郭淮猜测的那样,这时候坐镇长安,统一指挥关中之战的人是诸葛亮,那么蜀贼北军真的是很有可能已经提前进入关中的。

北军一旦进入关中,尤其是进入右扶风地区的话,必然会打破如今右扶风的兵力对比,即使郭淮能抢在蜀贼北军救援到来前攻破槐里,郭淮也不会有机会再西进抢占眉县了。

甚至于,郭淮想要凭借槐里固守,牵制蜀贼北军主力,给曹真大将军争取击溃蜀贼雍州军主力的时间,也不太可能了。

蜀贼肯定不会给自己攻下槐里后,加固城池,据城死守的机会的。

而最糟糕的结果,就是自己还没有攻下槐里县,蜀贼的北军已经及时救援到位,在城外对自己发动反包围了……到那个时候,自己可能连退出右扶风的机会都不一定有。

真要到了那个地步,那右扶风战事,大魏方面可就彻底崩坏掉了。

郭淮的冷汗,就是出在这里的……在稍微思考后,郭淮立刻往槐里城身后的东北方向派出大量侦骑。

在西北眉县方向,郭淮一直没有放松过侦骑侦查,那边是蜀贼北军进入关中最可能走的方向,也是郭淮在攻取槐里后的下一步行动方向,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但是对槐里城的东北方向,郭淮确实没有派出多少侦骑。

理由很简单,东北方向,那是渭河……谁家援兵会从那个方向来?!

第801章 援兵

大汉北军统帅吴懿,奉诸葛亮调令,自秦州入散关,正在全力往槐里县方向进军。

但进军速度上,吴懿已经连续被诸葛亮催促了两次了。

吴懿也想加快行军速度,但……他真的做不到啊。

真不是吴懿无能,而是关中的局势变化太快了。

吴懿从秦州整军出发的时候,得到的军令是秘密调遣入关,做好第三次北伐的相关准备。

因此,吴懿在进入散关后,是直接渡过渭河,打算从左冯翊地区秘密进入长安的。

可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吴懿就接到了诸葛亮的第一封催促信。

从诸葛亮的来信中吴懿得知,魏军突然大举进攻关中,雍州刺史张溪已经领兵前往左冯翊阻拦魏军主力,而右扶风地区兵力严重不足,诸葛亮生怕右扶风有失,赶紧下令给吴懿,让他往右扶风地区移动,做好接应右扶风的准备。

那个时候,郭淮还没有突破右扶风的堡垒群,因此诸葛亮在信中的语气也不是特别着急,只是让吴懿掉转进军方向,做好支援右扶风的准备而已。

这只是一个以防万一的军令而已。

可谁知道,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关中形势突变,先是右扶风的郭淮突然率领两万骑兵杀出,一举突破了堡垒群的防守,深入右扶风内地,被柳隐艰难的挡在了槐里县。

接着就是张溪识破曹真诡计,但撤退时间不足,被困在重泉,据城死守。

幸好诸葛亮出于谨慎起见,提前做了安排,一方面让赵云的凉州军团提前入关,另一方面,又给吴懿写了一封催促信,让他尽快行军渡过渭河,支援槐里,保障长安侧翼安全的同时,最好能选择机会,重创右扶风魏军。

这次的信件里,诸葛亮不仅给出了右扶风魏军的详细情报,同时语气也变得比较严厉,近乎是以命令的语气,要求吴懿必须尽快领兵支援到槐里。

这个命令,可把吴懿给坑苦了。

早知道自己的最终目的地是槐里县的话,吴懿当初就不会在刚过散关的时候就率军渡过渭水,走左冯翊郡这条路线了,而是选择顺着右扶风郡直接东进眉县不就好了?!

现在好了,吴懿在左冯翊,去长安倒是方便,但是去槐里……不仅是兜了一个大圈,还隔着一个渭河呢。

如今这个时代,要想渡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必须选择合适的渡口,有足够的船只,这样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渡河的任务。

可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渡河的。

摆在吴懿面前的,其实有两条路。

一个,是继续往东进军,先抵达长安,利用长安附近的几座渭桥过河,然后在转头往东南方向走,去支援槐里。

可如果这么做的话,中间的路程可就太长了……等吴懿领军到了槐里,十有八九槐里都已经失守了。

另一个,就是在左冯翊就近寻找一个合适的渡口,搜罗附近的船只,先渡过一部分士卒去,然后带着这一部分士卒去支援槐里,后面的大军继续渡河,从后跟上。

这是最节省时间的办法,但也有一个缺点……兵力过少的话,纵然能支援到槐里,但对魏军的反攻,恐怕也会有心无力。

然而,吴懿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其实吧,也没啥好选择的了,诸葛亮的第二封信里,已经说的很明确了。

支援槐里,拱卫长安侧翼,就是目前吴懿的第一要务。

至于能不能对右扶风的魏军发动反攻,诸葛亮只是提了一句,前提条件还是“择机”……吴懿其实根本不需要多想。

稍微做了一下衡量后,吴懿决定,选第二种方案,在渭河上找一个合适的渡口,搜罗船只,先把一万北军渡过渭河去,然后自己率领这一万人,前往支援槐里。

剩下的两万北军,则在冯习,张南二将的率领下,陆续渡河,最后在槐里重新完成集结。

吴懿为了抢时间支援槐里,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断……但依然耽误了几天的时间。

没别的,船只可不好找。

如今的右扶风,已经是战区了,虽然魏军被暂时挡在了槐里县以东,但谁能保证魏军不会继续长驱直入,一直攻到散关,占据整个右扶风呢。

因此,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商人和船只还愿意在右扶风地区逗留的,而仅靠那些沿岸渔民的渔船,要渡过一万人去,确实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