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果已然如此,郭淮又能怎么办呢。到底是当了多年的曹魏臣子,标准的三朝老臣了,郭淮不可能因为这点委屈就有什么想法,天子既然这么任命了,那他郭淮也只能是走马上任去了。安排妥当了所有的事务之后,曹叡在陈群的催促下,终于开始准备移驾邺城的事情。皇帝移驾,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文武官员随行,要准备的事情很多,因此,大概率来说,曹叡能在明年开春后动身,就已经算效率高的了。因此,至少在今年的冬天过去前,曹叡依然还会呆在洛阳。于此同时,雍州的长安,季汉也在进行着第三次北伐结束后的总结。相比于东吴和曹魏,季汉这边的麻烦事儿,也少不了。因为大将军关羽的病逝,原本进行的还算顺利的第三次北伐,不得不戛然而止。当在潼关战场的诸葛亮和张溪收到徐庶发来的军报后,也只能是无奈的撤围潼关,返回长安去。没办法,主力的南阳兵团都已经撤了,就靠着自己手头的这点雍凉兵团,是无法独自攻克潼关,杀进司隶去的。这次北伐,只能这么虎头蛇尾一般的结束了。而返回长安后,诸葛亮和张溪这边,各自也有不小的麻烦事儿要处理。张溪这边,要头疼整个关中的恢复生产,以及重新布防问题。关中一战,几乎打烂了关中最精华的两个地区,这两个地方急需恢复生产,否则会赶不上来年的春耕的。而雍州防务方面也需要重新调整,原本雍州有四万余郡兵,最后只剩下一万五千人左右,可以说是损失惨重,都有点无力顾及地方防务了。这种情况下,张溪必须尽快的,重建雍州郡兵。虽然说吧,司隶的情况比关中好不到哪儿去,应该不会再主动挑起战事了……但万一曹叡的脑子抽风了,非要主动进攻,那雍州的防御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张溪一面是请求赵云带领凉州军团暂时驻扎在左冯翊地区,协助雍州防务,另一面,赶紧跟陈祗,费祎商议,如何快速恢复生产,以及重新征召雍州郡兵。本来吧,这些事儿应该问蒋琬,毕竟蒋琬主外,他对这方面的情况了解的非常清楚……但奈何,如今的蒋琬跟着张飞的大军去了南阳,还没有回来呢。所以,张溪没有人工具人可以使用,只能是自己支棱起来了。至于诸葛亮……他的麻烦,比张溪还要大。张溪作为雍州刺史,他需要考虑的还只是雍州的一亩三分地,而诸葛亮要考虑的,是全国军政方面的问题。病逝的,那可是关羽,他的身份不仅仅是先帝的结义兄弟,更是大汉大将军,假节钺,总督荆州军政事的人。他这一病故,荆州那边该怎么安排?!而随着北伐结束,荆州军可以直接退回襄阳,乃至江陵,但大汉北军和益州军该怎么安排,怎么退兵,这也是需要统筹的事情。就算这些事情都安排完了,诸葛亮还得考虑一下,如何跟东吴那边接触。江夏郡的事情情有可原,大家都是互有默契的,事后最多装模做样的打打嘴炮而已,诸葛亮也不会去深究。但东吴出兵侵占武陵郡和零陵郡,最要紧的还是出兵进攻襄阳和江陵的事儿,诸葛亮还是需要东吴给出一个说法的。哪怕只是名义上的说法,这个说法也必须有,否则大汉的威严何在?!当然,诸葛亮也没说一定要跟东吴方面翻脸开战的意思。毕竟大汉才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战,也没有足够的底气再掀起一场伐吴之战,所以对东吴方面的反击尺度在哪里,也需要诸葛亮认真考虑。现在的局势下,诸葛亮也知道,自己早年提出来的“东和孙权”的策略,已经变的越来越不实际了。但如果不能“东和”孙权的话,之后对东吴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尤其不能让东吴和曹魏勾搭到一起去,这也是诸葛亮需要认真权衡的地方。这些事儿,都挺麻烦的,诸葛亮为此,整夜整夜的睡不好觉。这里面固然有事情麻烦的因素,但更多的因素还在于,诸葛亮这个人责任心有些过于强了,这些事儿他都想自己想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来,所以一直来回思考犹豫。这在张溪看来,完全是自己在折腾自己。本来呢,张溪也不知道诸葛亮在这么折腾的,毕竟张溪自己也被雍州的防务和政务问题搞的有点脱不开身,根本没时间去关兴诸葛亮在考虑些什么。但,架不住张溪有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女儿啊……小暄儿发现最近自己的情郎好像日渐消瘦了,逮住机会一问才知道,这段时间诸葛乔一直在帮着诸葛亮处理各种政务,诸葛亮忙的昏天黑地的,他也陪着一起忙的昏天黑地的。小姑娘心疼自己的情郎,就想着来求求自己的父亲,让自己的父亲给出个主意……丫头虽然胳膊肘老是往外拐,但对自己父亲的信任,是近乎盲目的,她是真的认为,自己父亲的能力,比那位大汉丞相要大。张溪听到自家闺女这么评价自己,真的,颇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真不敢跟那个怪物相比。但同时,张溪也认为,有必要跟诸葛亮谈谈了。真的,如果大家都死光光了,你诸葛亮要一个人撑着,那张溪是没啥意见的……可现在大家还都在呢。徐庶,庞统,蒋琬在南阳,法正,李严在汉中,哪怕不算张溪这个穿越户,长安也有赵云这个卫将军在,也有费祎,黄权这两个大才,怎么就轮到你诸葛亮一个人殚精极虑了?!关羽病逝的影响,是个人都能想到有多大,这么重要的事情,你诸葛亮一个人想想就完事儿了?!真不用参考一下朝中群臣们的意见了?!现在的诸葛丞相,可不是历史上那个“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丞相,没必要这么逼死自己。所以,张溪主动去找到了诸葛亮,提议,就在长安,召集大汉重臣,共议国事。第900章 战后处置其实吧,张溪也是想多了,诸葛亮没想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给扛下来。真的……起码诸葛亮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诸葛亮也想过,和群臣共议接下来的善后计划,但是呢,诸葛亮认为,在商议之前,自己必须要先梳理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并且拿出一个可供大家讨论的章程出来。否则的话,大家聚到一起,闹哄哄的互相争论,却得不出合理的结论……这对大汉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这段时间,诸葛亮就是在忙这个事情,刚巧忙的差不多了,张溪就找上门来了。就……开会呗,张溪都这么提议了,而诸葛亮也有这个心思,那就开呗。给南阳和汉中同时发出文书,请两地主官安排好各自的政务后,尽快启程前来长安议事。南阳那边,徐庶和庞统肯定要来的,汉中的法正也肯定要到,剩下的人,能来多少,就看各自的安排了。会议时间,定在了半个月之后,而在这之前……诸葛亮拉住了张溪,询问了一下关于诸葛乔和张暄的婚事。这俩倒霉孩子,本来应该是在秋收之后依礼成婚的,但偏巧赶上了关中大战,诸葛亮和张溪哪有心思给他们完婚,因此就一直拖到了现在。如今又遇到了大将军关羽逝世的事儿,虽然说法理上不用避讳,但问题是,关羽的威望和跟大家的关系摆在那儿呢,至少到明年上半年之前,这俩孩子是不太适合操办婚礼的事儿的。但总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事儿,一直订婚不结婚,不符合礼法的说。所以嘛,诸葛亮就是想个张溪商量一下,定下一个合适的时间来,让两个孩子把婚事给办了。如果不能大操大办,但至少要符合礼仪,在三年之期到来前完婚,不能让人看了笑话。这事儿吧……诸葛亮说的对!反正就现在的情况看来,自家女儿是认准了诸葛乔了,而这个诸葛乔好像也不像是短命的样子……就定个时间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