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遇到一个天灾年份之后,即使没有张角,也会出现一个李角,王角之类的人物,站出来要推翻大汉的统治。又或者,遇到一个白痴皇帝在位,权臣和野心家当道,互相攻伐,重复一下两晋南北朝的流程……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张溪想要的,可不是这样的一个大汉,而是一个全新的,拥有足够生命力的大汉,一个能让百姓活的抬头挺胸的大汉。世家,张溪的态度,是倾向于不能没有,但也不能让世家完全掌权的地步。显然,跟现在诸葛亮在蜀中推行的国政,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张溪对诸葛亮的这个策略,细想之下,居然多少觉得是可行的。如果不趁着现在战乱时代,掌握朝廷大义名分,又有大军在手的情况下,给这些世家大族们定下一些规矩……等到天下一统了,世家大族也在大汉朝廷内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了,再下手整治,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再一个……这一招,其实就是张溪想要的那种,可以让河洛世家给司马懿制造大量压力,逼得司马懿不得不主动出战的办法。大汉北伐,会拷问地方世家大族,要求他们提供钱粮,而这帮世家哪个不是属铁公鸡的,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现在河洛地区的世家大族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自然会想办法影响守卫河洛的司马懿,让他尽快把大汉北伐大军赶出河洛地区为要。一个两个世家这么要求,司马懿也许还会不当回事,但如果大量的世家都提出类似的要求……司马懿能扛得住?!想明白这些后,张溪立刻给诸葛亮写了回信,而且这次,洋洋洒洒的写了很多。首先,张溪是全力支持诸葛亮采用这样的手段来逼迫司马懿主动出兵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书信中,给诸葛亮采取这样的行动,提供更多的理由。其次,张溪告诉诸葛亮,继续对世家大族进行妥协退让,也不会改变他们现有的态度……毕竟,咱们不可能给他们在曹魏的时候,同样的待遇。这些世家大族是不会选择在和平时期投靠大汉的,那倒不如趁现在手里有刀子的时候,提前给他们定下规矩,省的将来治理起河洛来,会比较麻烦。最后,张溪还是跟诸葛亮强调了一下,这么做是可以做,但还是要留下最后的身份体面……可别闹的大家都难看了,毕竟这个时代,还是离不开世家大族的。其实说白了,张溪是怕诸葛亮做的太过了,闹出跟李自成进北京一样的闹剧……咱们的最终目的可不是那点钱粮,而是要整个河洛地区,主次不能颠倒。但诸葛亮肯定是不知道李自成是什么人的,所以嘛,张溪说的就比较含糊,大意就是给世家大族留下体面就可以了……可别真的拷打用刑啊。这事儿吧,其实张溪也是真的想多了……诸葛亮也是世家子弟出身啊,真当他跟李自成一样,只有那点格局和见识么!!!诸葛亮虽说是想要通过拷问世家大族们,要求他们提供大军钱粮,但了不起也就是威胁一下,语气重一点,条件苛刻一点……如果有不长眼的,杀一两个震慑一下,也就足够了。诸葛亮可真没想挨家挨户的去拷问,不出钱还要严刑拷打啊……这太有失世家大族的体面了。相反,诸葛亮还觉得,张溪居然会想到严刑拷打……虽说是告诫自己不要这么做吧,但都提到了,就说明这小子是真的想到了。这怎么行嘛。但不管怎么说吧,有了张溪的支持,诸葛亮也算是有了一点行动的底气……但,还是在等。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诸葛亮也不用采用这么极端的手段,毕竟是下下之策来着……但问题是,一直等到十一月下旬,进攻洛阳又过去了一个月,形势依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司马懿继续龟缩在长安城内不出,而颍川襄城方面,陈泰虽然也出兵进攻过一次昆阳,但那次不过是小小的试探了一下,连围城都没有,打了不到十天就选择了退兵。这么继续持续下去,时间对汉军来说,是很不利的。也不知道曹真有没有快速平定公孙渊之乱,毕竟那边离的河洛地区太远了,等到那边有消息传来,恐怕曹真率领的南下支援大军,已经离河洛地区不远了。因此,诸葛亮没有足够的时间继续再跟司马懿耗下去了……虽然是下下之策,但总比没有策略来的强。就……下手吧!!!第955章 影响诸葛亮在梁县向世家索要大笔钱粮,用以支撑北伐的事情,在整个河洛地区,引起了轩然大波。主要是诸葛亮要的有点太多了。这年月吧,世家大族能存活下来,多少都有些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的。在敌军没有攻下城池之前,世家大族大多不会表态,但如果敌军已经攻下了城池,那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多少要“箪食壶浆”的表示一下的。所以,当诸葛亮领兵进占梁县的时候,梁县的世家大族们就已经集体凑出了一笔钱粮,献给大汉王师。而那个时候,诸葛亮为了表示自己是正义之师,自然是不会收下这些所谓的钱粮,然后大家气氛和乐融融之下,这些世家大族也就算是“重归大汉”了。可现在,这个诸葛亮不讲德行啊,居然又把世家大族都召集了起来,说是前线粮草不足,希望这些世家大族能提供一部分粮草,以缓解大军北伐用度。好吧,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世家大族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本来就是该出的血嘛,就再次把上次“箪食壶浆”的粮草给拿了出来。但这次,诸葛亮还是没收。不是不要,而是不满意……这次诸葛亮要能支撑七万大军,一个月使用的粮草用度。这就要了梁县世家的老命了。梁县虽然是地处河南郡,离的洛阳不远,但这年头,但凡有点能力的世家大族,要么去颍川,要么去洛阳……能在梁县呆着的世家大族,在整个河洛地区来说,根本就是排不上号的中小世家而已。搁其他地方,他们也许能称之为大世家,但在河洛地区,他们也就是个“豪强”而已。这些“豪强”再怎么凑,也凑不出七万大军一个月用度的粮草啊……好吧,其实不是凑不出来,实在是凑出来的话就会伤筋动骨,谁也不想当这个冤大头。所以,就是各种诉苦,各种求情……可诸葛亮不管,就给这些世家大族十天的时间,让他们去筹备粮草。如果筹备不出来的话,军法处置。嗯,军中可是无戏言的。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世家豪强们还真的没有把诸葛亮的话当一回事,他们一面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一边是四处找人托关系求情,甚至都求到了弘农杨氏的头上。梁县,也是有弘农杨氏的分支的,四世三公的底蕴,就是那么的强。而弘农杨氏,在这次大汉北伐的过程中,也是立下大功的,如果没有弘农杨氏的帮助,北伐偏师想要一战而定弘农,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梁县的杨氏分支的家主,就仗着这一点,试图跟诸葛亮讨价还价。这位杨氏的家主也是没脑子,他就没想过,自己这么主动送上门去,能有个什么结果……诸葛亮正愁找不到杀鸡儆猴的这只鸡呢,这就自己送上门来了。但凡这位杨氏的分支家主能稍微语气好一点,用商量的方式跟诸葛亮求情,再付出点代价跟诸葛亮交换……那诸葛亮说不定看在弘农杨氏的面子上,就算不饶过其他梁县世家豪强,至少杨氏这一支,可以躲过这一遭。可这位,偏偏要用杨氏四世三公的名头压诸葛亮,同时还强调弘农杨氏在这次北伐作战的功劳,并且说出了“非我杨氏,尔等焉有今日”的蠢话出来。当初许攸敢这么说,那是因为他自认为自己跟曹操是老铁,而且还是在曹操赢下官渡之战以后……大局已定,你说什么曹操也不好反驳,毕竟确实有大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