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曹真知道,以诸葛亮的能力,他在布防的时候,不可能不注意到弘农郡的危险,必然在这里屯兵防守。但……这不是没有黄权的水军嘛。再一个,如今的弘农郡太守,还是那个王昶……老部下了啊!!!只要能重新劝降王昶,那么弘农郡说不定还可以不战而下,多好的事情。因此,曹真叫来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让他们俩继续在孟津渡和黄权对峙,时不时的进行一下渡河试探,吸引黄权的注意力。而自己,则带着三万并州郡兵,离开河内郡,转回河东郡,寻求在河东郡渡河,直接进入弘农郡的可能。调兵不是什么大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如何再搜集出足够的渡船,用来渡过黄河。孟津渡那边的渡船,是不能再抽调过来的,毕竟黄权有水军在手,随时可以巡视黄河两岸的布防,发现渡船大规模调走的话,会直接引起蜀贼的警觉的。因此,曹真回到河东郡后,只能再次要求河东世家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他提供足够的渡船。河东世家各个心里想骂娘,但表面上却不敢露……这是曹真,不是秦朗那个好糊弄的主。因此,河东世家一边私下腹诽,一边想办法再给曹真调集渡船……但这需要时间,而曹真也知道,所以这方面倒不是要求的太紧。正好,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派人过河,去给王昶送信,试图重新劝降王昶。而这,就是曹真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在信中,曹真先是对王昶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无奈投敌的谅解,然后再是言辞恳切的希望他弃暗投明,重回大魏的怀抱。王昶无奈投降的那一战里,守卫洛阳的人不是曹真,导致王昶在潼关孤立无援的人也不是曹真,这是司马懿的问题。因此,曹真认为,以他和王昶之间的关系,只要能做出承诺,原谅王昶的无奈投敌,那么没有了后顾之忧的王昶,必然会重回大魏的怀抱。很快,王昶的回信就来了。王昶在回信中,先是回顾了一下当年和曹真一起共同作战的交情,也感谢了曹真一直以来的提携之恩……看到这里,曹真就有了不祥的预感。但凡王昶愿意投降的话,没必要说这些废话,直接跟曹真约定投诚计划不是更实际一些么?!果然,随后王昶在信中告诉曹真,虽然自己是被逼无奈而降,但到底是降了蜀汉,如果再不顾信义和责任,重新投降回大魏……如此反复无常,不符合他王昶一贯为人处世的原则。若战场战败,那王昶自然无话可说,但如今让他不战而降……他只能是谢过大将军好意,但不得不拒绝了。曹真看完这封信,一时间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确实,从人品处事的角度讲,曹真也不得不感慨一句,王文舒乃信人也。但站在大魏的立场上去考虑这个事情,曹真怎么想都觉得不舒服。你王昶出仕为官,从军建功,都是大魏给你的机会,也是我曹真一手提拔的你……你投降蜀汉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过仗义死节呢?!好家伙,投降了过去,你就这么讲究大是大非的……啥意思嘛?!但不管如何,王昶是已经明确回信,拒绝了曹真的劝降,同时,曹真要过河攻击弘农郡的事情,也因此暴露了。战术计划已经定下来了,并州郡兵也从河内调回了河东,世家大族也在重新筹集渡船了……战事一触即发,不可能因为他王昶不投降,曹真就不打了。相反,现在曹真必须催促河东世家大族们尽快准备好渡船,抢在王昶做好完全防备前,立刻发动进攻,强攻弘农郡。还就不信了,没了你王文舒,我堂堂大魏大将军曹真,还能拿不下一个弘农郡。第1010章 司马迟疑曹真手里有三万并州郡兵,而根据弘农郡曹魏细作过河传递过来的消息,王昶手下的蜀军大概只有一万四千人左右,还必须分兵把守各个通往洛阳的要道城市。至少在渡河方面,曹真觉得,自己还是有绝对的优势的。虽然也能预料到,这是一场苦战,王昶必然调集重兵防守渡口,但曹真觉得,自己手里有兵力优势,而弘农渡口的防御设施也不算太坚固,硬打,还是有希望的。然后……曹真就渡河成功了。真不是曹真的指挥能力达到了碾压王昶的地步,也不是王昶故意的在出工不出力……真实原因是,王昶主动弃守了弘农渡口,把兵力集中在渑池,新安一带。从弘农通往河南郡,只有那么一条大道,曹真要率大军进攻洛阳,就必须走这条大道,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因此,王昶觉得,与其用劣势兵力,在渡口跟曹真打消耗战,倒不如主动后撤,利用这条大道上的各个县城的城防优势,跟曹真打守城战。这样,以王昶手头的兵力,牵制住曹真的三万人马,也不是不可能。而之所以不在更加靠近黄河的陕县开始阻击曹真的大军,也是王昶故意的。在陕县阻击曹真的军队,曹真背靠黄河,以黄河水道运输后勤补给和辎重,王昶根本一点办法都没有。倒不如主动收缩兵力,在渑池设防,主动拉长曹真的后勤补给线……这样的话,能做的文章就多了。但不管如何,曹真终于是率领着三万并州郡兵,攻取了陕县,取得了这次反攻河洛以来,第一个胜利。可曹真开心不起来啊。大家都是积年领兵的大将,王昶在打什么算盘,曹真这个级别的统帅是不可能不知道的。而曹真郁闷的是,他还必须按照王昶设定好的战略路线走,因为他也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战场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真的很不爽。可局势如此,曹真也不可能在陕县按兵不动,他必须尽快东进,进攻洛阳,配合洛阳以东的司马懿,对洛阳形成包夹之势。硬着头皮也必须上。为此,曹真领兵直奔渑池县,跟王昶在这里,进行攻防大战。虽然曹真有兵力优势,但王昶同样也有守城的城防优势。最终胜负如何,暂时不可知,但一时间,曹真的进军势头,也被王昶挡在了渑池以西。而此时坐镇洛阳的诸葛亮和正在进攻巩县的司马懿,都已经察觉到了河洛战事陷入了僵持,但两人同样都不太担心,因为两个人都有后手。司马懿的后手,就是贾逵率领的兖州郡兵。只要贾逵的兖州郡兵能及时来援,重新在巩县建立起兵力优势,司马懿相信,眼前的邓艾和王平,都挡不住自己太久。而诸葛亮的后手,同样也是援军,他在等柳隐率领的关中郡兵和吴懿率领的汉中兵,驰援到河洛。只要这两个支军队入关,威胁到颍川郡,或者是配合王昶围歼曹真所部的并州兵,一旦获得突破,那么战场局势必然扭转,司马懿除了退守虎牢关外,没有第二个选择。两个人都在等,等他们的后手变量的到来。相对而言,司马懿的后手变量更近,兖州就在河南郡隔壁,贾逵只要完成兵力集结的话,支援路线要比柳隐,吴懿等人近的多。但兖州郡兵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初为了防备东吴出尔反尔,集结兵力的速度一直很慢。相反,诸葛亮那边虽然调兵需要通过成都,但有诸葛亮和张飞两人亲自背书的奏折,在大汉朝廷内部就是走个流程而已,诸葛亮这边调兵的速度,可比兖州郡兵要快的多。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懿要擅自出兵,主动进攻的原因——再等下去,恐怕他蜀贼的援兵,会比大魏的兖州兵,先一步抵达河洛。司马懿抢时间进攻,目的就是要打断诸葛亮的调兵调整速度,给自己争取时间。而从如今的局势看来,司马懿这么做,还是非常有效的。随着司马懿主动出兵,提前打响河洛反攻战,东吴那边在淮南地区的撤兵速度,立刻变快了不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