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乡啊,这个时候,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得拉兄弟一把啊!!!就这样,文钦还没有来得及配合魏延唱红脸呢,一堆世家大族就给围了上来,乞求他出面保全甄城百姓,千万要阻止魏老匹夫屠城……给文钦都给弄得有点懵了。本来文钦还觉得魏延的这个一唱一和的计划太过于草率了,实在是拿甄城世家大族当傻子玩……可现在看来,这帮甄城世家们,好像真没几个是聪明人啊。这计划进行的……真就是一点难度都没有,啥都给你准备好了,就等着文钦上台唱戏了。而也正因此,最后文钦被魏延留了下来,镇守甄城。魏延既然要进攻濮阳,那就必须要有一个还算稳定的后方,甄城是不可能攻下来就放弃的,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人留下来坚守。文钦是兖州人嘛,老乡啊……他不留守,谁留守。给文钦气的……自己这么一留守,岂不是丧失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了?!四万人去进攻一个只有一万两千人守卫的濮阳,虽然有难度,但并不是没有攻下的可能。而一旦攻克了濮阳,再顺势东进,攻占了延津和酸枣……天大的功劳啊。现在好了,功劳有,但没他文钦的份了。但文钦好歹也是从军十几年的老将了,也不缺乏战略眼光,知道现在的局面下,要攻克濮阳,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后勤基地,而这个甄城,就是三人组唯一可选的后勤基地。毕竟,濮阳是坚城,守城人数也不在少数,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下,跟以前的游走进攻可不是一回事,没有后勤基地的话,前方士卒也不能安心作战。所以,这地方不能没人守卫,甚至还必须要守住……文钦虽然功劳不见得有多大,但责任却非常的重大。文钦的为人还是比较成熟的,而且也明白现在的处境……当然,真的要争功,他文钦也不够资格就是了。所以,文钦留守甄城,魏延和姜维领兵出发,前往进攻濮阳。而这个濮阳之战……魏延和姜维,却打的不是很顺利。夏侯和这个人吧,虽然军略上确实不如他三哥夏侯霸,但这个人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非常的有自知之明。因此,夏侯和从一开始的应对方案,就是缩在濮阳城内,依靠坚固的城墙防守。是,夏侯和的防御措施有不到位的地方,临阵指挥也有不足之处,几次被魏延抓住破绽,差点就攻上了城墙……可最终的结果,却是魏延和姜维强攻了十几天,硬是被夏侯和挡在了濮阳城下无法得手。一方面是濮阳确实坚固,各种防御设施也很完善,而魏延这边虽然兵力占优,但缺乏大型的攻城器械,只能用比较简单易造的钩梯蚁附攻城,效率不高。另一方面,虽然夏侯和的军事水平有限,指挥也不完美,但他就是不浪,就是缩在城池内不出来,魏延和姜维的所有计策都失去了用武之地,只能选择正面强攻。十几天的进攻下来,魏延和姜维每次都感觉好像差那么一点点就能攻破城池,但每次最后都功亏一篑。姜维觉得吧,这么打下去终究不是个事儿,毕竟攻城方总是比守城方的战损大,蚁附攻城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因此,姜维建议魏延,要不先暂停攻城,临时休整,然后砍伐树木,打造大型的攻城器具后再攻城?!你别说,魏延还真的有点心动了。这么打下去,损失的可都是大汉的精锐禁军。这些禁军,如果在野战中,那都是以一敌二,以一敌三的好兵,可在攻城战里,他们能发挥的作用,跟城楼上那些曹魏郡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么损失下去,先撑不住的肯定是魏延。而就在魏延刚要下令暂时休兵的时候……斥候来报,濮阳南面三十里,发现了一支魏军的踪迹。兵力,大约有万人。好家伙,别说姜维了,这次连魏延的眼睛都亮了。第1112章 失算这个时候,能出现在濮阳南面的军队,不用问,只有郭淮率领的一万来东郡支援的军队。这一路上,其实郭淮也认真的思考过现在的局势,要守住东郡的最优解,就是赶去濮阳和夏侯和汇合,集齐两万余士卒,坚守濮阳。魏延手里有四万余精锐禁军,野战的话,哪怕是郭淮,也不觉得自己可以用两万士卒击溃魏延……不仅仅是士卒战力的差距,魏延这个人,郭淮也了解,并不好惹。只有在能最大程度削弱敌军战力的守城战里,郭淮才有最大的把握,拖住魏延军,给司马师领军来援争取时间。因此,郭淮从济阴郡出兵后,没有任何犹豫的一路北上,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在魏延攻到濮阳城之前,进入濮阳坚守。但可惜,天不遂人愿……当郭淮领兵抵达离狐县之后,他就得到了前方斥候的回报,说是濮阳县已经被蜀贼合围了。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对郭淮来说,倒也不算是意外。魏延好歹也是一员名将了,又抢占了先机,现在就已经攻到了濮阳城下,也没有出乎郭淮的预料。对郭淮来说,最好是抢在魏延攻城前进入濮阳,但对于自己来晚一步,郭淮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预案。首先,郭淮写了一封密信,用了自己的官印封漆,让斥候想办法送到濮阳城内。然后郭淮继续领兵往濮阳城的方向进发,只不过,在出兵后不久,郭淮就分出五千士卒,打着自己的旗号,大张旗鼓的往濮阳城南方前进,自己则率领五千士卒绕道,往濮阳城西面而去。按照郭淮的计划,蜀贼肯定会发现濮阳城南面,大张旗鼓进军的自家疑兵队伍,然后肯定会派人前往拦截。那个时候,这支队伍可以顺势后撤,直接撤回离狐县。而自己呢,带领着五千士卒,在蜀贼分兵南下后,突然出现在濮阳城西面,然后在夏侯和的接应下,顺利入城,加强濮阳的防御。等到自己进入濮阳城内后,再下令让退回离狐县的五千士卒再次北上,这次留下夏侯和守城,自己领兵一万突破蜀贼围堵去接应……郭淮有把握,接应到最多兵力的士卒进入濮阳继续坚守。计划其实是很不错的,但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出了点小问题。夏侯和这边,接到了郭淮的密书后,愣是纠结犹豫了好半天,始终无法下定决心要不要出城去接应。夏侯和太有“自知之明”了,他对自己的军事指挥水平完全没有信心。让他坚守城池,依靠城防优势阻挡蜀贼,他都打的那么玄乎,好几次都差点被敌军破城……现在郭淮让他出城去接应救援部队,夏侯和实在没有这个信心啊。要出城接应,就肯定是要面临野战的风险的。现在的濮阳城,已经被蜀贼四面围住了。蜀贼主要攻击的方向是东门,可蜀贼在其余三门也各自安排了两千左右的兵力以作牵制。兵力确实不算多,但问题是,夏侯和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能突破这些士卒的拦截,去接应郭淮。要出兵接应的话,带多少兵合适,该怎么用最快的时间击破西门的防守兵力,如果不能快速击破,被蜀贼快速反应过来,增援到位又该怎么办……夏侯和是真的心里没底。可话又说回来,郭淮派人送来这封密信的目的,不是跟夏侯和商量要不要这么做,而是通知夏侯和他会这么做而已。在这个通讯极其不方便的年代,郭淮的这封信,就是告知他的作战计划,需要夏侯和配合,不管夏侯和出不出兵接应,郭淮都会按照这个计划出兵的。夏侯和出兵接应的话,郭淮的计划成功率更高一些,不出兵接应的话,郭淮一样会杀到濮阳城西门的。所以啊,夏侯和最后也是没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开始聚拢兵力,聚集了五千士卒,准备出城去接应郭淮。自家人这边的问题,还能说是有惊无险,但对手那边,郭淮多少有点漏判了一个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