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既然是过路的人牙子,那必然是不会卖到什么好去处的。但我有什么办法呢?我那个时候才只有五岁,太小了,什么也做不了。我只能牢牢记住这个人牙子的模样……”
“然后,爹娘得了二十两银子,想卖两亩地。”
“呵,他们能买得到什么地?晴州地界,除了那些深山村寨中,这些大城周边。但凡是良田,又有哪一亩地不是被豪强乡绅们把持着的?”
“哪个普通百姓手中能有地?就是那乡间的小地主,有个百十亩地的那种,背后七拐八绕的,必然还有个大靠山呢!”
“区区二十两银子,莫说是买地了,连个地影子,我爹娘都见不着!”
“折腾了一圈,地没买到,我家小弟又病了,爹娘只得拿钱出来给阿弟治病。”
“一场病,不过两月,就将二十两银子消耗了个精光。”
“那个时候,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也不知道怎么,日子就这样苦。”
“自家没有地,得罪了邱家,也佃不到旁人家的地,我爹娘只得又将主意打到了我与四姐姐身上。”
“我们姐妹五个,其实都不算真正的我们家人。因为不论什么时候,家里有难处了,爹娘都可以卖我们。只有我阿弟,那是爹娘两个哪怕不要自己的命了,也不可能卖的。”
说到这里,游仙仙就又轻轻地、轻轻地笑了一声。
最后,她也被卖了。
卖到了沅陵城中专养瘦马的人家中。
至于此后她的家人究竟怎么样了,把所有的女儿都卖完后,她家日子又有没有过起来,这些,她却是不知道了。
第四百四十章 百姓失地,江琬敢取吗?
敞厅中,一片寂静。
如今的游仙仙,手握仙游山庄,执掌一方势力,人在江湖,被同道敬称一声游仙子,谁也没能想到,她的身上居然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
这是一个听起来平淡无趣,但毫无疑问却又十分悲苦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自然不似说书人口中那些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精彩。但因为是游仙仙幼时的亲身经历,却又显得真实得可悲。
游仙仙家发生的故事不是个例,像他们家这样。因为生活压迫而不停卖儿卖女的家庭,在整个晴州,那可是存在太多了。
游仙仙道:“我比旁人幸运,虽是被卖为了瘦马,却在十岁那年遇见了我的师父,从此习得一身武艺,改变了命运。”
她轻轻一叹,语调又渐渐惆怅起来:“可这世上苦命人太多啦,我的仙游山庄,收留了不知多少苦命女子。”
“有不甘低贱,从青楼逃出来的妓人;有因为生不出男孩,被夫家嫌弃打骂,险些至死的可怜女子;还有更多的,是小小年纪因为家贫,被父母卖出去的可怜女孩儿。”
“像这样的,但凡是有一口心气,卯着劲儿愿意出头,敢于吃苦的,我只要遇到了,都会买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