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到唐朝中期,盐改为专税,酒、茶、铁课重税,其他类税也加重。
秦怀道不清楚唐朝中期的事,但清楚世家嘴脸,之所以要免税,就是怕赚钱了有人眼红,盯着自己打。
接下来要卖酒、卖茶、卖罗汉果、帮人盖房子等等,每一项都是其他世家所不能,必然出手抢夺,烧砖就已证明,抢不到,又仿制不出时,肯定会让扶持的官员推动各种针对自己的专税,必须防患于未然。
大臣们纷纷看过来,有疑惑,有不屑,有淡然。
“说吧。”李二催促一句。
秦怀道正色说道:“圣上,朝廷均田令规定,受田丁男承担赋税和服徭役,人口增长,受田丁男增加才对,为何税反而少了?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人口增加,每户田减少,大家吃不饱,只能逃税,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瞒报,少报。”
“这不可能,县衙会按户排查,岂能瞒报?”魏征当场反驳。
秦怀道冷着脸反问道:“魏大人,县衙排查不假,但执行的可是地方小吏,小吏乃本地之人,总有人情世故,难免瞒报,做不到大公无私,许多县令只会读圣贤书,连算术都只知皮毛,恐怕治下多少人口,多少地都搞不清,报上来的清查数据看都看不懂,你告诉我,怎么查?”
“这?”魏征一时语塞。
其他大臣也沉思起来,别说地方县衙,就连朝中大臣很多都不精通算术,很容易被人糊弄,李二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但无人可用,只能徐徐图之,便打断道:“此事以后再议,说说另一种可能。”
“圣上,另一种可能就是人为,各位大人不妨查一下今年各地报上的数据,是不是无故失踪、死亡、被害人数增多,特别是卖身情况,朝廷规定税按人丁交,好比一家原本百亩田,只需要交一丁之税,家中男丁成年后分户,就要交两丁的税,但田还是一百亩两家分,税多了,田没变,许多人为了活命不得不卖身,虽然朝廷禁止,但山高皇帝远,谁去查?县令吗?别忘了他们背后站着谁?”
一席话,将大家看到却不敢说破的脓疮挑破。
背后站着的当然是世家,世家大量买卖人口不是秘密。
所有人沉默不语,脸色凝重。
房玄龄恍然说道:“圣上,是微臣疏忽,大唐初立时,人数少,每户可分田百亩,但十年后人数倍增,田只有那么多,税制确实存在问题。”
“此事朕也疏忽,朝议郎,继续说。”李二眼中多了几分期待。
秦怀道点头,不客气地说道:“圣上,各位大臣,还有一点就是土地兼并,恕微臣大胆揣测,地方官员依律征税,但每户田少了,产出不够,又无银两抵税,只能卖田,地方官员拿到田后巧立名目向朝廷瞒报,田入了某些人手中,人卖身进了某些人府里,但卖身后人还是会在县衙登记,就变得县衙登记人数每年增多,但实际纳税的人减少,税自然也就少了。”
“岂有此理,派人彻查!”李二脸色一寒。
“没用的。”秦怀道毫不客气地说道。
“你什么意思?”李二目光变得冷厉起来,像一头护食的雄狮,税就是李二的食,赖以江山永固的根基,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第84章 :献策
甘露殿。
秦怀道毫不在意地迎着李二杀人般目光,反问道:“圣上,您准备派谁去?在场大臣个个忠心耿耿,能力卓绝,自然是可以,但诸位大人事务繁多,哪里抽得开身?派其他人——可信吗?”
李二就像一头即将爆发的狮子,盯着秦怀道不语。
民部尚书戴胄忽然说道:“圣上,微臣请改丁税为地税,按田亩数纳税,家中有多少田,便纳多少税,避免人丁增长后田不够,税加重问题。”
大家眼前一亮,纷纷颔首。
李二没有马上赞同,看向房玄龄,房玄龄却见秦怀道满脸不屑,顿时心中一动,问道:“朝议郎以为可行?”
“可行个屁。”秦怀道毫不客气地说道:“按田纳税看似可行,公平合理,但大家别忘了一点,士族不纳税,为了避免纳税,百姓将田挂在士族名下,世家豪族就会巧立名目,轻松将田据为己有,用不了多久,天下田地就都在士族手中,此议只会加快土地兼并,历朝历代不就如此?百姓没了活路会怎样,呵呵?”
一声“呵呵”,笑的所有人脸色大变。
战乱刚过去十二年,在场大臣都经历过那个惨无人寰的时代,岂会不知道百姓没了活路会如何?
戴胄更是吓得赶紧说道:“圣上,臣绝无私心,只是提议,还请圣上明察。”
“朝议而已,朕岂能以言获罪,爱卿无需多虑。”李二安慰一句,看向秦怀道的眼神满是震惊,没想到将门之子居然懂经世之道,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朝议郎,说说你的解决办法?”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秦怀道。
房玄龄更是说道:“土地兼并乃历朝历代之顽疾,前朝更是因此而亡,朝议郎可有办法?”
“有是有,就怕你们不敢。”秦怀道故意说道。
李二瞪了一眼:“快说,别故弄玄虚。”
“是,圣上!”
秦怀道看着众人朗声说道:“第一,天下土地归朝廷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买卖,这条必须以律法规定下去,从根子上杜绝兼并问题。”
“不可,百姓没了土地怎么活?”魏征跳出来质问。
“急什么?”秦怀道瞥了对方一眼,继续说道:“将土地分产权和使用权,产权归朝廷,百姓只有使用权,不能买卖,私授,赠予等,简单来说就是只能种,纳粮获得使用权,一旦不纳粮,有权收回。”
所有人眼前一亮,特别是房玄龄,一点就通,想得更深远,由衷赞道:“圣上,此法可行,土地一旦归朝廷所有,百姓只有使用权,不影响纳税,也不影响百姓收成,却能杜绝土地兼并,实乃老成谋国之策,臣拜服。”
“圣上,臣也觉得此议甚好。”
李道宗忽然开口说道:“臣愿将家中田地都上交朝廷,只要使用权在手就有收益,不影响府上开支,臣想,其他大臣也会如此。”
“臣等附议!”大臣们纷纷表态,反正使用权在手,交就交呗。
土地兼并关乎皇权稳固,关乎江山永固,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那就是和圣上做对,找死的节奏!
李二朝李道宗满意地点点头,一句话就收回大臣田地产权,简直神助攻,只要满朝文武百官都不反对,天下世家、豪门敢反对?
这一刻,李二想到了很多,心中大喜,笑道:“朝议郎此议高明,一地两权,再两权分立,一举解决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之事,诸位大臣回头好好议议,拿出个具体实施的章程,朕批阅后发行天下。”
“臣等遵旨!”众人纷纷应道。
李二满意地看向秦怀道:“怀道,此议可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不能解决税收问题,说说你的办法。”
大家也反应过来,说了半天差点把最重要的忽略。
秦怀道笑道:“人口多了田不够分,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开荒,但此例一开,有人就会趁机占地,可规定每户开荒亩数,老百姓为了多开荒得田,必然积极分户,纷纷上报,获得开采权,朝廷就能掌握各县真实数据,税也就能提高不少。”
房玄龄提醒道:“开荒是个办法,但恐怕不够,荒田产出有限。”
秦怀道也赞同道:“没错,农税并非最好办法,依微臣看,当开征商税。”
所有人脸色一变,默然不语。
李二目光一眯,有些不甘地说道:“此事回头再议。”
秦怀道一怔,猛然反应过来自己太年轻了,在场个个都是人杰,岂会看不到商税之利好?长安但凡有一定规模的商号、店铺,哪个不是世家、豪门开的?哪个背后没有朝中文武百官影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