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骗子的广告,翰林院是肯定不会刊登出来的。
这个部分倒是成了《余杭日报》最好办的版块。
余杭的商业发达,想要刊登广告的商铺太多了,只要考证过质量,不要虚假宣传,就可以接这些生意。
赶鸭子上架,方浩只好领着书院的老师学子,匆匆办出了第一份《余杭日报》。
在收集新闻的时候,方浩察觉,港口的商贾们对于商品的当日售价十分关注。
方浩问过才知道,港口的物价变动太快,有经验的商贾在购买物品前,都会参考前几日的价格。
方浩决定在地方新闻上增加一个类目,刊登当天主要货物的价格。
这样的话,来往余杭的商人,都会买上一份《余杭日报》当做参考。
而报社只用雇佣一个小童,每天询问各类物品的价格就行了。
小说的部分,书院找到了一名落魄的秀才,让他在报纸上发布自已的连载志怪小说。
于是,第一期《余杭日报》,终于完成了!
这份抄袭、拼盘、赶鸭子上架,还有上广告的报纸。
一经问世,立马在余杭引起了轰动!
那是因为余杭太需要一份当地的报纸了!
去过京都的人,看过新邸报后,大家都很期待可以有一份属于余杭当地的报纸。
但是办报,必须得经过朝廷的允许。
所以即便有小型私报,也只是蜻蜓点水,不敢动静太大,引起朝廷的注意,那可就完蛋了。
这次余杭终于有了本地的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