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折腰 > 第436页

第436页(1 / 1)

('

“王世兄所言极是,咱们还是小心为上,吃完了酒就赶快撤吧!”

银装素裹的日子里,有雅兴的自然不止姚知临一位。

沉香亭内,红泥小火炉上正温着剑南的佳酿。摆在正中的两个铜锅咕嘟嘟地冒着热气,切成薄片的羊肉刚放下去就变了颜色。姚知微携了殷姒,叫来张庸、淩云并几位婢女,一起围炉赏雪。

张庸咂了一口酒:“可惜郡主不在,只是我们几人,少了好些热闹。”

“她不缺这一口,”姚知微夹了两箸烫好的肉片,滚过香油麻酱后放到了殷姒碗中,“之前让你采买棉衣木炭都备好了吗?”

“都装好了,”张庸捧着酒盏,点头道,“给两京朝臣的节礼也是,只等您下令分发。”

淩云不像他那样惬意,板着脸认真道:“殿下,今日成王在府上设宴,请了大半世家的人,彭、常两氏的人最多。其余九王入住兴宁坊王府以来还算安分,除了您规定的大朝日,倒不曾外出或会客。”

“殿下不是把他们家人都接了来?或许,成王殿下并不顾忌这些。”细嚼慢咽的殷姒吞下口中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缓缓开口。

“成王殿下?”听到殷姒这样喊,姚知微扫了她一眼,漫不经心道,“成王,败寇。”

“哈哈,”张庸请春和帮忙又打了一杯酒,同姚知微把盏,“臣恭喜殿下。”

姚知微端起酒樽,冷峻的眉目间瞧不出什麽端倪:“何喜?”

“殿下正愁没有理由杀鸡儆猴,就有人上赶着递刀献祭自己,此一喜也。”

殷姒忽然感觉自己脖子一凉。

“陛下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养废的儿子,到头来便宜了您,此二喜也。”

“有此二喜,实乃天予良机,无患生肘腋之忧。”

“慢慢来吧,本王已经等了十五年了,不急。”姚知微说罢,将樽中清酒一饮而尽。

第213章 冰消(一)

爆竹除岁, 春风送暖。

先前因雨雪盈涂难以北上的朝廷大军,终于在三月里艰难地推进了。

捷报频传入京,朝会上百官互相称贺。

“都说瑞雪兆丰年,这康靖忠属实是倒霉。先是百年不遇的大雪压倒屋舍、冻死庄稼, 再是河道决堤、瘟疫横生。看来, 王师克複北方指日可待, 此天佑朝廷!”

“全赖殿下用兵如神, 一出川就扭转乾坤。眼下我军势如破竹, 正宜乘胜追击。”

“正是,我等还须齐心协力,为朝廷、为殿下、为北伐之师, 分忧解难。”

“……”姚知微坐在御座旁特设的位置上,听着下方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 并没有表态。

天子归京后仍许她代为摄政, 一国权柄并未再次易手。出川以来,两历春秋, 时至今日,朝堂上可推心置腹的自己人有三成。再算上交好的世家, 大势七分在蜀。

河北、河东以旧五望为首的地方大族,近日也通过李惟传达了他们想要谈和的意愿。毕竟天灾人祸赶在一起, 首当其沖的便是北方百姓。他们支持康靖忠战, 是为了赢回丢在姚虞朝廷百年之久的一席之地, 并非要自取灭亡。

从泰和四十四年春打到现在, 也足以证明两道世家的决心和实力了……险注福

“好了。”沉默了许久的姚知微忽然开口,方才还议论纷纷的衆人立刻噤声。她站起身, 环视满朝朱紫,最后看向尚书左丞张庸:“北伐兵马所需的粮草、军械办得怎麽样了?”

“回殿下, ”一袭绯袍的张庸执笏出列,恭敬道,“户部粮草筹措顺利,工部新一批武备也能在限期内完缴。王师北上,暂无后顾之忧。”

“各地抽调的兵马呢?”

兵部尚书何琳闻言站出:“回殿下,现已征得江、淮两道奋击之士四万,听候调遣。”

姚知微颔首:“南线已推至洺州,西线却无所寸进,便以此四万甲士起赴晋、沁两地,助陇右军攻并。”

“是,”何琳欠身,顿了顿,又问,“不知以谁为将,请殿下定夺。”

此话一出,兴庆殿中明显更静了。

姚知微目光游移,明显看到出身常、彭二姓的官员欲言又止。

自去岁天子还都以来,天下日趋安定。蜀王独揽大权,官员任免无不经其手。好在她行事不偏不倚,衆人无所非议。至于男女之别,拱卫京都的卫士皆西南甲兵充任。更有三辅之地,连营数里,尽扬蜀王之旗……

不过本朝伊始就有长宁公主统兵辅政之例,固天下不以今时蜀王举止为奇。

且泰和三十一年的冤案昭雪后,姚知微并没有借机报複。连“罪魁祸首”王贞,都只是褫夺了生后所加的一切尊荣而已。其子姚知载,仍以太子之礼重新安葬,择谥曰“庄”。其余涉事人等,因时日迁延,死者不掘坟毁墓,生者不株连亲族。无辜者之后尽赦,责有司造册在录,由朝廷厚加抚恤。 ', ' ')

最新小说: 等风有声 我以为我拿的救赎剧本 先婚后爱文妖艳小妾她咸鱼了 他的替身太太 作精公主穿书后 重生世子悔不当初 妧妧 穿成影帝家的小废柴 白月光他爬墙了 穿越之不当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