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三家身在北齐,自也仰仗着仁宗,从不做什么威胁社稷江山的买卖勾当,朝廷这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摘星楼地处南燕,最近却在北齐频繁活动着。
江敛行走这么多年,自然也能分得清轻重缓急,如今谢云辞都说了,他也就更不着急了,那我给云岚去封信,看看她那边如何了。
一边说着,他一边环视着雅间里,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找寻片刻未果后,他才不得不开口问谢云辞,你今天是不是带桂花蜜了?
该交代的都交代的了,谢云辞准备离开,掸着衣袍,他矢口否认:没有。
江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我明明都尝出来了。
方才那壶茶里,沏的分明就是桂花蜜。
他惦记了好久的东西,怎么会尝错?
那是你想得魔怔了。谢云辞面不改色地抱起猫,抬步往外走着,看好云岚,等她回来再说其他事。
江敛应了一声,等谢云辞走后,他又尝了好几次茶水,确实是这个味道。
明明没错啊。谢云辞,你又诈我。
*
镇宁侯府。
自从褚今燕也搬到琼花苑了之后,除却每日去竹安堂给太夫人请安,赵琼华几乎每日都和褚今燕同进同出。
上午学着公中账本,下午和褚今燕一同去逛京城,日子过得倒十分有趣又充实。
书房里,赵琼华一边摸着手边的晴川布,一边对比着账面,她的手边还放着几件成衣,却是她自己的衣服。
明明账面上没有任何问题,布料和成衣也都来自晴川,赵琼华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她眉心微蹙,又不甘心地对比着两样东西。
从纹路到花色,都是一模一样的。
褚今燕见她一直盯着那几件衣服和布匹,好奇走上去,终于发现不对劲的地方了?
赵琼华抬眸看向她,点头又摇头,有些举棋不定,说不上来。
她虽做了十多年刺绣,在刺绣上略懂一二,会看也会挑选布料,却都是皮毛。
遇到这种情况,只靠她感觉,没有证据,肯定也是行不通的。
褚今燕也摸了摸布料,不然我们去铺子里看看?
不行
赵琼华摇头,颇为无奈,铺子里的掌柜都认得我,即便我带着帷帽也不行。
在把铺子账本交到她手里后,许周氏还特意让她见过几个铺子的掌柜。
如今铺子里都是许周氏的人,只要她去了,那些掌柜定然是毕恭毕敬,说话滴水不漏。
哪怕她带着帷帽面纱,换了妆容都不行。
许周氏怕是早就防着她了。
褚今燕一手托着下颔,又盯着赵琼华看了片刻,随后想到卧房梳妆台上的那些胭脂水粉,这个好说,不就是换张脸嘛,我最在行了。
第23章 暗访
卧房,赵琼华对着铜镜,目光紧锁在铜镜中的那个人,惊讶也惊诧。
镜中的人虽也眉清目秀,但原本的柳叶眉却变成了水湾眉,遮盖去她原本的卧蚕。
贴上易容用的面皮,再加以化妆遮掩,和她原本容貌之后三分相像的模样,如此一来更是全无相似。
赵琼华抬手抚上自己的脸,迟疑中又夹杂着几丝兴奋:你这是易容?
将近一刻钟,就能让一个人彻底改头换面。
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她怕也只会以为这是一场错觉。
褚今燕端详了一会儿,确认妆容没有问题后,她才拍拍手,是啊,我可是跟着我师父学了好久呢。
越看赵琼华的妆容,她越觉得自己的易容的手艺愈发精进了几分。
不枉她这么多年一直往外面跑练出来的手法。
你不用担心,这东西和江湖上那些不一样,不害人。我师父教会我之后,我又独自琢磨了好久,才研究出来的。旁人轻易也看不出痕迹来。
褚今燕收手后,还多解释了几句。
江湖上三教九流的,太过于繁杂,水也不浅。虽有易容术,但手段也是残忍至极,着实让人心里发怵。
我自然是信你的。赵琼华偶也听闻过几句,闻言后点点头,抬眸望向日头,时间也刚好,能去长安楼用午膳。
褚今燕点头附议,和赵琼华两个人收拾好梳妆台后,这才准备离开琼华苑。
白芍和青鸢刚整理好铺子掌柜的情况,打算送去给赵琼华过目时,就听到卧房的动静。
两人同时看过去,只见褚今燕身边还站着一位小姐,却不是她们郡主。
女子带着帷帽,遮面的轻纱被撩起,露出女子的容颜,明眸善睐,眉目如画,也是极好看的人。
白芍下意识去寻赵琼华,扫了一圈后没看到人,书房轩窗大敞,赵琼华也不在里面。
褚小姐,郡主是去竹安堂了吗?迟疑片刻,她和青鸢对视一眼后,才开口问道。
原本赵琼华还有些紧张,见白芍盯着她看了许久,是已经感觉出她是谁了。在听到白芍的话后,她没忍住笑出声来。
同时也彻底放下心来。
白芍和青鸢是她身边的人,和她日夜相处。连她们两个人都无法认出她的话,铺子里的掌柜就更不会了。
她揉揉嗓子,故意逗着两个人,你们家郡主出府了,特意吩咐你们不用跟着。
小姐。白芍听清她声音后一愣,跺跺脚,奴婢有正事找您,您还逗我们。
赵琼华失笑,挽着褚今燕就准备往外走,好了好了,不逗你们了。我出门有事,你们今日就不用跟来了。
若是有人找我,就说我和今燕在准备过几日轻花节的衣饰。
自从传出参加轻花节可以遇到毕生良人之后,京中的闺秀们都对轻花节有了几分兴趣。
毕竟姻缘这种事,谁都说不定。
万一真的遇到了,也是皆大欢喜的。
许周氏该是恨不得她早点出嫁了,嫁谁都行。
白芍和青鸢都应了下来,临走前赵琼华又点了两个淑妃送过来的丫鬟跟着,这才和褚今燕绕到后门离开,直至朝着城西而去。
*
长安楼中的食客还没有很多,赵琼华和褚今燕用过午膳,离开长安楼是午时刚过,日头正盛,夹杂着孟夏的热意。
一盏茶后,赵琼华停步,驻足在长街之上,一手挑起帷帽一端的轻纱,抬眸望向悬挂在门面上方的牌匾。
锦罗坊。
清清楚楚的三个烫金大字,大气飘逸,听说还是当年开业时,她娘亲亲自题的字。
这么一想,后来她能把字练好,多半还是遗传了长公主的天赋。
就是这家了。赵琼华朝褚今燕点头示意,确定要来的就是这家铺子。
褚今燕点头,她也顺手把轻纱放下来,遮住容貌。
两个人一同抬步进了铺子里。
锦罗坊的生意一向很好,即便此时日头正烈,来铺子里挑选布料定制成衣的人也不少。
赵琼华来之前便和褚今燕商量好了说辞,两个人在店铺里绕了一圈,大致对布料都有个印象和比较后,她们这才走到小二那边。
你们家掌柜在吗?我们想和掌柜当面谈谈。
说着,赵琼华便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银票,推到小二面前,锦罗坊的规矩我们也知道,也请掌柜尽管放心。
锦罗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若是要见掌柜面谈布料生意,就要先拿押金以示诚意,掌柜依据此决定见与不见。
说起来,这个规定,还是八年前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