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辞闻言好笑摇头, 宽慰道:没事的, 祖母人很好的。
上次她还同我说了喜欢你, 不会吓你的。更何况还有我在你身边。
他一边牵着赵琼华往别院的后花园走去, 一边同他说着幼时的趣事, 分散着她的注意。
别院景致风雅, 沿袭江南风物的小巧精致,穿过九曲桥后,赵琼华就看见谢太夫人倚着阑干、逗弄着怀中的白猫。
五月盛夏,比之十多天前,此时湖心亭周围的荷花已经吐露花蕊,迎风摇曳着,离得近了还能闻到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云辞和琼华来了啊。
两个人甫一走进后花园,谢太夫人就看到了他们,见两个人牵着手,有说有笑的,一副亲密无间的模样。
看来管家所言非虚。
她这几年的姻缘符也没白求啊。
琼华见过太夫人。
进了湖心亭后,赵琼华挣开谢云辞的手,俯身向谢太夫人规矩行礼。
快起来。谢太夫人面上一喜,朝赵琼华招手,好几日不见,琼华快过来让我看看。
谢云辞见状,掩唇轻咳一声,对着谢太夫人摇摇头,只作唇语,您别吓她。
琼华啊,你祖母这几日来身体可还安好?
谢太夫人见他这般,瞪了谢云辞一眼,但还是收敛住了想要过多询问赵琼华的念头,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后,太夫人只先问着赵太夫人的近况。
赵琼华任由谢太夫人握着她的手,笑着应答:太夫人放心,祖母一切安好。前几日她还念叨过您,说之后闲来无事的话她再来别院陪您住一段时日。
喵喵
许是感觉到赵琼华的气息,原本安静卧在谢太夫人怀中的猫忽然抬起爪子去勾弄赵琼华的衣袖,不停叫唤着,一副想要她抱的样子。
谢太夫人没办法,只得放开猫,放手的一瞬,那猫就立马跑到了赵琼华怀里,勾着她的宽袖。
果然还是云辞的猫,喜欢卧在你怀里。
琼华啊,这段时间云辞对你怎么样?他要是欺负你,你就来别院找祖母,祖母替你做主。
琼华都还没及笄,您想的比我还远。谢云辞眸色认真地说道,况且我也不会欺负她,您就别忧着这份心了。
别说不会欺负赵琼华,他也不舍得欺负。
旧事重提,如今她和谢云辞的关系,虽说在其他人面前他们二人的相处与平时无异,也没打算这时宣扬,但第一次当着长辈的面说这些,赵琼华只觉得方才好不容易平复下的心境又开始盘乱。
太夫人放心,云辞他欺负不了我。赵琼华微红着脸,摇摇头说道。
谢云辞应和道:是啊,您明明该关心我这个孙儿的。
话音刚落,赵琼华就瞪了他一眼,还轻轻抬脚踢了他一下,示意他不要再说话了,以免有的事越描越黑。
比起儿女情长,今日还是正事要紧。
不逗你们了,你们两个人的事自己解决是最好,旁人插手都欠了几分意思。
语罢,谢太夫人想起管家的话,问道:你这小子好久不来看祖母,今日忽然带着琼华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想找祖母?
像是想到什么一般,太夫人又先行开口,琼华离及笄还早,提亲这事可不行。
谢云辞欲言又止,刚想要说出口的话就被自家祖母如此打断,知道是太夫人有意想让赵琼华放松,他扶额,偏有几分无奈,自然不是。
今日是琼华想同您问些旧事。
怀里没了那只小胖猫,谢太夫人也轻松几分,说话间,她起身又在亭中石凳上落座,斟了一盏清茶,琼华想问什么?
祖母知道的话就都告诉你。
赵琼华抿唇,手下不自觉地抚摸着猫,纠结片刻后,她这才收起所有忐忑不安,太夫人,琼华是想问您知不知道我祖母和祖父之间的事。
几十年前的旧事,早就无从考证。
仅凭五月初七那日,老侯爷去过竹安堂,她祖母便对外声称不适,一两日都未见人。
不需要多问,赵琼华就能猜到不论是老侯爷还是她祖母,对此都不想多谈,甚至连提一句都欠奉。
她稍作停顿,继而迎上谢太夫人的目光,开门见山地问道:还有,许家的事。
祖父和祖母从不愿意多谈,平日里也鲜少见面,琼华实在无奈,这才前来叨扰您。
仿若默认一般,京中世家对于别家的事向来都是三缄其口,只听不说;若是无意触碰到别家秘辛后,大多数人更是只作不知。
即便是巷尾茶楼的谈论,也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
这毕竟是镇宁侯府的事,一时间赵琼华也不敢确定谢太夫人是否愿意同她讲。
赵老侯爷和赵太夫人的事啊。
那确实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如今京中还能说出一二的人确实不多。
听赵琼华把话说完后,谢太夫人轻抿着茶水,神情颇有几分恍惚,一时间她也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
太夫人,您若是为难的话,也没事的。
没有。谢太夫人摇头,斟酌着措辞,想着该如何同赵琼华开口。
太过久远的事,如今她回想起来都有几分吃力。
当年,她好像还是随父亲调任回京,这才认识了当时还正是豆蔻年华的赵太夫人。
我若没记错的话,你祖父和祖母,不到十岁便相识了,说是青梅竹马也不为过。好半晌后,谢太夫人才开口,将陈年旧事缓缓道来。
赵太夫人姓裴,多年前裴家在朝堂还是有着一席之位的,与权倾朝野无关,只因赵太夫人的祖父,也就是裴老太爷身为太子太傅,不单只教导太子一人,朝廷中也有不少文官受过他的教导和指点。
赵太夫人自幼由裴老太爷教导,声名一向很好,在京中贵女中她也很受欢迎。
她与赵老侯爷相识多年,情愫暗生,及笄后问及婚事时,赵太夫人说钟情于当时还是镇宁侯世子的老侯爷,两家商议过后,裴老太爷便向圣上请旨赐婚。
成亲前,老侯爷虽然未曾对她说过喜欢,但婚后对她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算得上是举案齐眉,两个人也接连有了一儿一女。
原本是很圆满的一场亲事,可许是天意弄人,变故就发生在两人成亲的后几年。
镇宁侯府世代掌着北齐三分之一的兵权,后来你祖母怀着你小姑姑时,你祖父带兵出征,去了南燕。
月余后他回京时,身边带了一名女子,与你祖母年纪相仿,但模样看起来要成熟许多。
谢太夫人回忆道,就连手中的茶盏凉了温度,她也没多在意。
只是说着,她仿佛就又回到了当年、又看到了彼时无助又震惊的赵太夫人。
不过月余时间,赵老侯爷便对那名女子情根深种,回京后他便想纳她进府,当时他虽说那名女子只作妾室,但言辞之间已然将她当做妻子。
不过是老生常谈的负心故事,赵太夫人不松口,即便老侯爷执意如此也无用。
若是和离,且先不提她肚子里的孩子,侯府里也还有一儿一女,如何割舍得下?
赵钦平是老侯爷唯一的嫡亲儿子,侯府定然不会放人。
将孩子拱手让人,赵太夫人自然不舍得,更何况她根本不信那名来路不明的女子。
后来呢?祖父可是纳了那名女子?
越听下去,赵琼华的脸色越发沉重,见太夫人停顿,她不由出声。
谢太夫人追忆道:本来是要纳的,只是当时朝廷有了变动。
二皇子起兵造反,直逼宫闱。太子失势,裴家大厦将倾。
即便后来太子借着镇宁侯、永宁侯以及其他几位将军手中的兵力,将二皇子从龙椅上拉了下来。
太子名正言顺地登基后,肃清朝堂,一切又回到正轨上,仿佛那场叛乱从未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