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1 / 1)

('

而美国国家科学院,也想向他颁发詹姆斯·克雷克·沃森奖。

说起来,这个沃森和中国还有一段渊源,他是第一个在中国土地上观测发现到了小行星的人。

同治十三年(这一年正是陈奕迅歌里唱的1874年),沃森在北平观测金星凌日时,发现了139号小行星,并上报给了管理钦天监的恭亲王鬼子六,奕讠斤为这颗小行星取名为“瑞华”,意为“中华吉祥”。

能玩得起天文学的人,自然都是富贵之家,这个沃森也不例外。

在他死后,他把遗产捐赠给了美国国家科学院,请他们代为设立沃森奖,奖励那些在天文学上有重大贡献的天文学家。

……

陈慕武在正式论文结尾处,提到的那个黄帝星轨道和海王星轨道交叉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天文学界的关注,这个这么多年,再次发现太阳系新行星的亢奋,让大家没有心思考虑这些小问题。

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为了这颗新行星,特意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最终在会议上确认了陈慕武新发现的这颗星星是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并通过了剑桥大学天文台的提案,同意把这颗行星命名为黄帝星。

比起之前发现新行星那次,这个行星被命名的新闻,在中国国内反而引起了更大的轰动,被全国无数家报纸报道。

《申报》甚至还为此出了一期增刊,专门介绍这颗被命名为“黄帝”的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以及它背后的发现者陈慕武。

不仅如此,《申报》馆还专门派人去南京的国立东南大学,去北大采访了和陈慕武有过接触的叶企孙、夏元瑮等人,请他们撰文向大众科普介绍陈慕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的种种功绩。

商务印书馆,也开始搜集或翻译了一批天文学科普书籍,趁着陈慕武发现黄帝星的东风,也打算把天文学向国人推广开来。

胡适在报纸上撰文,大谈特谈我的朋友陈汉臣。

大哥陈慕侨寄来了一封情深意切的来信,激动地称赞三弟这种家国情怀。

然而邮递员给陈慕武送来的却不仅仅是几封家信,而是连带着从国内寄来的各种贺信,他认识的也好,不认识的也罢,都纷纷写信向他祝贺,他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

就连大总统曹锟,都注意到了这件事。

他虽然是个靠贿选上位的旧式军阀,但曾经创办过河北大学的曹锟,对教育问题也是很重视。

他甚至找来了自己的幕僚们商量,是不是应该给这个为国争光的年青人颁发一个勋章戴戴。

是嘉禾勋章,还是宝光嘉禾勋章?大绶还是不大绶?勋位章要颁几等?

……

第九大行星最终被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确认为行星,并被命名为黄帝,同样在外国媒体中,也引发了一个小高潮。

美国的《时代》杂志派他们在英国的记者,到剑桥大学采访了陈慕武。

因而陈慕武和剑桥大学天文台中的诺森伯兰望远镜合影的照片,也早于直系军阀吴佩孚,成为了这个时空里第一个登上这本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采访的内容,基本上和之前陈慕武接受过的采访大同小异,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是在最后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个美国记者还提到了洛厄尔的那笔奖金,和美国国家科学院打算颁给他的沃森奖。

记者问陈慕武最近有没有去美国领奖的打算,准备何时动身启程。

记者没想到自己最后礼貌性问的这个问题,反而成为了本次采访中的一大卖点。

陈慕武又给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回答,那就是他根本就不打算去美国领这笔奖金和这个奖项,只要美国一日不废除《排华法案》,那么他就一日不踏上美国的国土。

得到这个爆炸性的消息,本来都想结束采访,甚至已经做好了起身准备的记者,再次稳稳地坐回到了椅子中。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陈慕武的民族自尊情绪,于是又向陈慕武采访了几个有关华人受歧视的问题,并一字不落地记录了有关叶公超挨打,还有傅满洲对中国人抹黑这些事情,以及陈慕武对上述事情的看法。

当然,得知了自己不去美国,就没办法领那个一万美元的奖金之后,陈慕武还是有些肉疼的,只能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贫贱不能移来安慰自己。

不过好在,英国人也给了他不少的钱。

虽然一战耗费了不少的国力,但是英国人还是很好面子,而且所谓的国力衰退,只不过会使穷者愈穷,有钱人始终还是有钱人。

光是皇家天文学会,就因为陈慕武获得金质奖章,送了他五百英镑的奖金。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