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且这些礼物,多半也不是花费正价从唐人街的那帮商贩里购买来的,如果陈慕武不要,便宜的仍然是公使馆里的这帮人。
想到这点,陈慕武心里总算好受了一些。
他又开始想象卢瑟福见到这些礼物后的表现,也不知道,自己这次能不能一举超越玻尔,成为老师心里最喜欢的学生。
……
卢瑟福的生日还要等到月底,在此之前,许久未见的爱丁顿,这次亲自来到三一学院找陈慕武。
不过他此行前来,并不是因为天文学上的事情,而是因为陈慕武提出来的矩阵力学还有波动力学。
很难说身为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的爱丁顿,究竟算不算一个物理学家,毕竟他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研究上,也有着很深的造诣。
爱丁顿并不是来兴师问罪,事实上,电子轨道是不是可观测也好,对波动方程里的波函数到底是什么也罢,他对这些问题都不怎么感兴趣。
爱丁顿只不过是意识到了,陈慕武建立的这个量子力学,以及提出来的矩阵力学还有波动力学这两种方法,似乎在未来会取得了不得的成绩。
就像在一战期间,他读到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之后,写了一本科普书籍那样,爱丁顿这次的科普瘾又上来了。
他这次前来,是想和陈慕武商量,看是不是能让自己写一本有关量子力学的科普书籍,向广大的科学爱好者们介绍一下,最近物理学在微观世界取得的重大进展。
和使徒社的拉姆塞一样,爱丁顿也是三一学院他们那届的首席牧马人,也就是数学成绩最好的那一个。
陈慕武丝毫不怀疑他的数学水平能否写好这本科普书籍,于是果断答应了爱丁顿的请求。
只是他的这本科普书籍写出来之后的销量如何,那就不关陈慕武的事情了。
……
在不算遥远的德国柏林,陈慕武和爱丁顿的好朋友爱因斯坦,最近过得可不算太舒心。
让他心烦的原因,仍然陈慕武之前和之后的几篇论文。
爱因斯坦想不明白,从光子学说,到量子统计里的陈统计,原本始终和自己现在同一条壕沟里的中国天才,最近怎么越来越离经叛道了。
他提出来电子轨道是不可观测的这件事也就罢了,毕竟自己之前在相对论里也用到过马赫的哲学理论。
但为什么他会在最近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论文里,对他前不久提出来的波动方程,提出来这么天马行空的解释呢?
概率波这种解释,虽然看上去很像自己在十几年前为了解释光量子的波动性时引入的那个鬼场,可是自己早就已经抛弃了那个理论了啊!
怎么他现在又把鬼场给捡了起来,经过一番包装之后,把它放到了电子上面?
爱因斯坦越想越觉得这个理论越荒谬,所以处在气头上的他走到书桌前,提笔给陈慕武写下了在未来会名垂物理学史的一封信。
第103章 伽马射线显微镜
收到爱因斯坦来信的时候,陈慕武正在实验室里和他的三个学生一起动手,仿制着那台从美国通用电器购买来的真空泵。
卢瑟福过完生日之后,在前一段时间密集提出了不少物理理论的陈慕武,终于把他的工作重心从理论放回到了实验上,着手开始研制电子显微镜。
虽然有专利证书在手,但是专利上只是写着寥寥的几句原理,实际动手操作之后,陈慕武才终于知道,在实验室里搞这么一台大家伙出来,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电子源和电子透镜都是小事,关键是想要制作出一台放大倍数远高于光学显微镜的电子显微镜,对真空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
和长度不足五十厘米的玻璃管,就能够完成一次电子衍射实验不同。
电子显微镜内的真空腔长度,最少也要在两米以上。
如果只凭借着之前那台通用电气的真空泵来抽取真空,那么效率实在是太低。
所以,制作电子显微镜的第一步,就是要试试看能不能把真空度提升的速度,再稍微加快一些。
虽然他之前一直抵触让奥本海默接触具体的实验,但又因为人手实在是不足,所以才死马当活马医,让奥本海默、赵忠尧和施汝为三个人都来实验室里帮忙。
赵忠尧和施汝为最终还是无惊无险地通过了入学考试,进入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和陈慕武成为了校友。
之前他和使徒社里的玛格达连学院院长的公子拉姆塞搭上的关系,终究还是没用上。
如何降低电子显微镜真空腔内的真空度是一个问题,而如何让电子波在几次放大之后最终成像,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