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不但聪明,而且勤恳,不居功自傲,总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默默向前进。
陈慕武再从中国招收多少学生也无可厚非,一是他在学术有这个实力,二是他在剑桥大学也有足够的地位,三是他有钱。
真正让奥本海默有些紧张的,是陈慕武在列宁格勒,新招到的那个苏联人。
不像大部分谈虎色变的西方人,奥本海默对苏联这个国家所持的态度是中立又稍微带点好感的。
他在没到英国之前,就已经在国内接触过那种新的思潮。
就像剑桥大学里的那帮富家公子哥一样,同样是富贵人家出身的奥本海默,说不上对这种新思潮的认可和支持,但是也对其有一定的好奇和好感。
他想跟着陈慕武一起回国,一方面是到中国去看一看,另一方面也是想在途径苏联的时候,亲眼看一看这个建立在新思想之上的国家。
因为签证办的和车票买的都比较晚,奥本海默没能和陈慕武还有卡皮察一起去苏联,而是在晚些时候一个人自行前往。
他没赶上伽莫夫在教室里面以一敌几的名场面,也没赶上在列宁格勒大学的食堂,傲气的朗道用俄语和英语前倨后恭,在朋友伽莫夫和陈慕武面前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奥本海默基本上和瑞典王储前后脚到达了列宁格勒,所受到的欢迎程度天上地下。
听完陈慕武在苏联科学院做的第二场讲座以后,奥本海默就跟着众人一起踏上了东去之路。
没有参与到陈慕武在列宁格勒的行程之中,不代表奥本海默不知道陈慕武在苏联收了一个新学生。
他隐隐觉得这件事情有些离谱,为什么在列宁格勒大学讲了几天课,陈慕武就能从在大的阶梯教室中听讲座的学生当中,发现了一个好苗子?
在奥本海默的想象之中,那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苏联学生,肯定是在陈慕武的课上竭尽所能地表现自己,为的就是能让陈慕武注意到他。
是金子在哪儿不是都能发光吗?为什么非要到剑桥大学来呢?
不算考克罗夫特那个从卡皮察手下借过来,帮忙造粒子加速器的英国人,新来的这个苏联学生,应该是陈博士除了自己之外,所收下的第二个外国学生。
那个苏联人在列宁格勒物理系的所有学生当中都能脱颖而出,现在回到剑桥,赛道上只剩下他和自己两个人。
面对这样一个超级大卷神,奥本海默这次才感受到了深深的竞争感。
必须要一直跟在陈慕武身后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让那个素未谋面的苏联小子把自己给比下去。
一个美国人和一个苏联人即将在剑桥大学展开一场无声的竞争,这次的两国交锋也滥觞于英国,比未来因铁幕演说而掀起来的那场冷战,早了足足二十年。
奥本海默蹲在地上胡思乱想,那边爱因斯坦也已经向陈慕武大概说明了自己为了统一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所产生的新想法。
经过这几年的验算,由爱丁顿提出来的,被爱因斯坦称之为“天才想法”的仿射理论,已经被爱因斯坦本人给亲自放弃。
他的新方法是去寻找在没有电磁场情况下,万有引力定律的最简洁形式的表述,然后再对这种表述进行推广。
“陈,不知道你是否能意识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是这种形式的第一级近似?你应该很明白广义相对论,是不是?”
爱因斯坦在这里略作停顿,他等着陈慕武的表态。
在他的印象里,这个小伙子在和自己见的第一面,就给出了几个引力场方程的解。
如果不是对广义相对论有着深入的研究,那是绝对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
总算是自己慧眼识珠,带着陈慕武从远东的上海来到了欧洲,自那之后,他在物理、在天文、在体育、在数学……在各方各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有这样一个天才横空出世,不光是对中国,对全人类来说都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唉,算了,还是暂时不想那些有的没的,看看陈博士对自己提出来的这个想法,有没有什么高见?
陈慕武点了点头,算是肯定了爱因斯坦的那个问题。
“在您这个实至名归的广义相对论发现者面前……”
他故意在实至名归这个词上加了重音,不知道爱因斯坦能不能明白他的意思。
“……我不敢说自己很懂广义相对论,只能说比一般人懂得稍微多那么一点,当然,这个一般人不包括那边的奥本海默先生,说不定哪一天他就能够超过我。”
突然听到了陈慕武说自己的名字,奥本海默挺直了腰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