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寻龙分金看缠山(1 / 2)

(' 255寻龙分金看缠山 (第1/2页)

朱标一直都觉得他爹对于贪官污吏的处罚过重,上去就剥皮萱草的。

可在仙境当中看到这些贪官被迫能交出如此多的银子,简直是触目惊心。

他们就算是当一品高官,从一岁开始到一百岁,一分钱都不花,他们也挣不到这么多的钱!

那些白花花的金银哪里来的?

都不用多想,他们全都是大明的蛀虫!

眼前的画面一下子就让朱标,颠覆了自己的认知。

他一直都想要当个仁君,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宽宏。

天下也会因为仁君而得到大治。

在宋濂等人多年的教导下,要靠着士大夫治理天下,对他们好点,朱标内心是认同这个观点的。

所以在接触政务之后,便时不时的同他爹暴躁的执政理念有所不同,能给犯错的官员求情就求一下。

万一他们今后也能改正呢?

皇家虽然富有天下,但总归地方上还需要他们去当官,为天子治理百姓。

一旦对于他们过于苛刻,就会让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谁还肯为大明尽忠职守?

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太嫩了。

当时叶伯巨上万言书劝谏朱元璋减免酷刑,宽待读书人,读书人当了官之后,动不动就陷入法网,要么就直接被杀,谴责老朱这个泥腿子皇帝不拿人才当人才,全都当成劈柴用。

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谏言,朱元璋当时没看完就想要拉弓亲自射杀他,被朱标劝住了先关进牢里。

然后叶伯巨还是被朱元璋给下令活活饿死。

朱标以前还觉得份外可惜,没必要让人不说话的。

待到他执政后一定要广开言路。

但如今仔细想来,父皇到底是经历过许多大事的,是有先见之明的。

宽待读书人的口子一开,今后他们会孜孜不倦的开更多的口子,直到出现明末的那种情况也不会停下来。

老师们所讲的多是国家强大的时候,出现一个仁君倒也无伤大雅。

可明末如此情况,朱标只觉得自己错了。

错的过于离谱。

平日里老师们所讲的都是美好的,他们把美好的对立面给隐藏起来了。

对于前代王朝末年,老师们也多是说皇帝要如何如何做就能避免,皇帝除去一些贪官污吏,统治就能继续延续下去。

朱标仔细一想,他们的话过于片面!

就如同他爹一样,被元朝册封后,就真的会甘心继续当元朝的顺民吗?

父皇手底下的将士们也不会答应的。

即使他们经历过元末战争,可大多数人也能保全自己,延续到下一個朝代。

读得起书的,能有几个泥腿子呢?

家里有点势力的才供得起读书这件事,读书是要脱产的。

而脱产读书对于农民的压力可太大了。

“标儿啊,你仔细看看这群人的丑陋模样,就算咱杀了许多官,可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扑上来当官的。

为什么你有没有想过?”

“为了自己的富贵。”

朱元璋捏着胡须赞许道:“不错,他们如此削尖了脑袋进入反贼的阵营当中,总不能是为了治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吧?”

“爹,你说的过于绝对了,好官是有的。”

“对对对,咱从来不怀疑有好官,只不过太少了。”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

可他也是从泥腿子爬起来了,对于文官集团有着天然的不信任感。

但目前又没有寻到可以代替他们的群体,总得有人为他们老朱家在地方上治理百姓啊!

“不过咱觉得李自成没有好军师,要不然不会办出如此激进之事。”

朱元璋把自己的分析教给儿子,这也是难得的教育空间。

有些话在这里说,他们父子可以不用担心被其余人听到从而泄密。

毕竟知道的秘密太多了,哪天不小心说漏了,还得灭口,稍显麻烦。

“这些贪官千辛万苦积累的家财被吐出来,指定是不甘心的,被他们抓到机会指定要搞事的,尤其是地方上还有不少这类人,李自成的操作有点盲目自信了。”

朱元璋对比他自己的行为,一直都小心谨慎做事,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

就算是想要批量杀人,那也得等到合适的时机。

一切前提都得在你掌控力更强,势力稳固之时再做。

要不然外敌来犯,你不仅要对付他们,还得时刻对内进行镇压,更加容易出错。

空印案就是有如此的背景下发生的。

父子俩说着话,瞧着王布犁撑着板子,在海边浪头冲锋啧啧称奇。

这小子玩的就是刺激啊!

倒是让他们父子放心,看样子让王布犁成亲后,精力分散了许多,并没有继续同仙女敦伦。

待到回顾现实后,朱标觉得自己这次遭到的教育直冲内心。

触目惊心的画面,可要比他的那些老师们所讲的强上百倍。

嘴里说的,哪有亲眼见到更加震撼人心呢!

大明的未来,就是这个逼样子的?

“爹,看样子咱们今后不能单独的依靠读书人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太容易勾结在一起了,什么忠君爱国的思想,都无法控制他们。”

儿子被他好好保护长大,尽管生在战乱当中,可并没有亲自经历过如此蝇营狗苟之事。

其实朱元璋早就头疼这件事了。

可目前来看,根本就没有其余的解决法子。

“爹,要不要扩大王布犁所言的那些学习技术的学生?”

朱标提的这个法子,让朱元璋没反应过来,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你且说说。”

王布犁因为造陵墓的差事,上了两道奏疏,第一道很顺利的就通过了。

朱标就把第一道给拿出来说:“既然他们都喜欢拉帮结派,那我们不如在国子监的学子当中化为两派,一半学八股,另外一半学技术。

按照目前的局势而言,学习儒家圣贤书的定然都看不上那些学技术之人。

读书人之间的鄙视链,儿子还是有所体会的。

长久下来,他们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隔阂,至少不会全都凝成一股绳。”

朱元璋轻微颔首,他是想用儒家的思想来控制读书人,从而替他治理大明。

但是他对于元末读书人败坏的节操一直想要着手改变,看样子历经他以及子孙后代的治理,全都没有改善完成,还他娘的变本加厉了。

这些个败坏节操的读书人,进入大明做官之后,个个私心膨胀公心衰微。

老朱除了想到要举起屠刀之外,把他们从物理上消灭,还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

因为他深刻的明白,光靠自己是不能治理广袤的天下,可朱元璋始终对于读书人都充满了不信任。

没当官之前个个的嘴上说着自己一定公正廉洁,可是一旦他们当上官之后,双脚就不自觉的踏上了贪腐之路。

难道是朕给他们的俸禄过低导致的吗?

显然不可能。

宋朝如此宽厚读书人,给他们高薪,可大宋真的铁血起来了吗?

文人当家作主,有几个敢提刀子上马砍人的,他们对比大唐的文官,简直是差的太远了。

优厚的待遇就不会有贪污出现了吗?

朱元璋不愿意大明也同大宋一样,武人被文官压制的死死的。

将来上了战场还得听不懂军事的文官指挥,那能打胜仗吗?

按照他的经验,侥幸打了胜仗那些文人也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同底下的士卒没有任何关系。

要是打输了,那一定是士卒不给力,将士不听安排,他们背锅去吧。

如此一来,军队从上到下凭什么要奋勇杀敌?

朱元璋也想要消灭元末遗留下来的胥吏之害,那就只能任用读书人。

故而他的选择,充满了矛盾,可又没有别的选择。

历朝历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方才他儿子说了主动让读书人分成两派,朱元璋也在细细思索。

朝堂六部当中,吏部户部最重,礼部稍显清贵,兵、刑、工那就属于垫底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 255寻龙分金看缠山 (第2/2页)

“既然是王布犁提出来的,你抽空再问一问他的意见,咱总是觉得王布犁这小子纵然是心里有主意,他也不会轻易吐口。”

朱元璋双手背后:“朕都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要藏拙,不肯为朕效命。”

最新小说: 星河乱世录 南齐艶后 残阳说魂归南山 权泪江山 浮世孤影——大唐一梦 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 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我就在诸天跑个车,怎么无敌了? 师兄高抬贵手,宗门跪求你回头! 她是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