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否认他们给我带来的爱,我知道他们很爱我。我曾真真切切的,在我灰暗的中学时光中感受到他们的爱,他们也会为我抱不平,站在我的角度,即使没有实际行动,毕竟我们一个普通的家庭真的不足以改变什麽,但那些话语真的安慰到了我。可我还是太贪心了。
后来经历过一些生死离别,在多次面对老人的离去后他们也清晰地意识到什麽叫逝去不可追,也是知道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开始珍惜眼前。母亲找到了自己的娱乐活动,在我兴致沖沖地跟他们分享事情时她连应都不应,有时想作询问她的意见,回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啊?我刚才没听。”我与父亲的交流不多,听倒是能听我说话,可他总会觉得我很幼稚。每次我同他们分享有趣的事情,他们总会说:“幼不幼稚啊你,都这麽大个人了。”“笑点太低!不知道有什麽好笑的。”我也会仔细琢磨他们的话,是对的,我的确很幼稚,他们也常说我什麽时候才能长大,说我像小孩儿一样。我的经历也很少,也没去过很多地方,就这麽大点儿个社会圈子,见识少,跟外面的人也没法多交流。他们总说我没有生活常识,这不懂那不懂,可是……没有人教过我啊……
再就是每次说一件事情,他们总会因为突然想起什麽而打断我跳转话题,我起初还很气愤,说每次都打断我,现在我已经不会了,打断就打断了,不再执着有没有把我想说的讲完。
分享欲就是这样逐渐消失的,没有人在乎我口中故事,我也逐渐放弃分享,毕竟每次都迎来失望。
上大学后好了很多,因为住校很少回家,所以家人间的见面都显得非常难得,也能聊一些我印象深刻的事情。那时我的状态又回到顶峰,学了很多我感兴趣的东西,像设计绘画之类的,他们对于我的未来没有过多干涉,我莫名有一些感动,毕竟中学时代的我差点抑郁。
现在又不行了,我一度梦回我痛苦的中学生活,老师的歧视,同学的嘲弄,父母的冷漠。只是我现在身处的社会环境变了,变得更加现实。在外面我已经很累了,其实只需要家中的安慰,那点温暖就够了,足够了,可如今竟显得如此奢侈。
“你什麽时候回公司。”
“……明天。”我的脑子如今有些迟钝,说话也显得慢吞吞的。
“赶紧回去上班吧!我可真是够了。”
我什麽也没说,默默退回了房间。
不在乎
我是不太在意自己的家境的。
小康家庭,虽不富裕,却也和谐幸福。八十多平的小房子,这麽多年了,一直想着换一换,确也只是想想,并没有那麽多的积蓄。我也无数次感慨自己的失败,没有能力给家里换房子,甚至自己也没有在外租房独立,二十一年了就这麽和父母挤在一个空间。
他们比我更在意身边人的看法。
还在上学时学校有一些活动,需要在家里拍一些照片,有劳动的、学习的、生活的。家中环境不太好,比起其他同学家里略显寒酸,我当时无所谓地拉上父母要拍照好赶紧完成任务,母亲总是有些许在意,特意花很长时间在家里“取景”。
我没怎麽穿过大品牌的衣物,每天也乐呵呵地去学校上课。在上中学以前我以为世界就是这麽和谐,直到来到那个及其看重家境、背景与等级的学校。这里的Alpha和Omega都是那麽光彩夺目,我曾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融入他们,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确实还有还不错的朋友,不过现在几乎都断了联系,没从前那麽亲密。在他们的口中能听到很多校园八卦,很意外的,其中还有我的消息——
“之前老师不是让详细填家庭信息表吗,结果哈哈哈哈哈,陈芸家里竟然是这样的!”
“你知道他父母是做什麽的吗?学历是多少吗?知道他们家的信息素水平有多低吗?”
“俞斌他们还能和陈芸玩得那麽好,唉,不至于吧。”
我从不知我会从别人那里得到这样的评价。我渐渐明白,有些东西,我不在意,可是别人会在意。他们会关注与他们毫无关系的事情,只为在某一瞬间甚至多个瞬间,得到能让他们兴奋的优越感。
俞斌是个很有能力的Omega,也很会照顾人。我在得知这些事时很愤恨,他也很理解我,那段时间持续情绪高涨,他也在我身边不断说些让人通快的话语。不公平的存在是无力改变的事实,但这依然是个“文明”的校园场所,不能动手,暗中动动嘴皮子还是可以的。现在想着,竟还觉得幼稚又有趣,只是家境的自卑在我不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无限扩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