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局,我听着呢,你说。”
“我说什么呀,我想听你说,采访一下,高不高兴?”
“高兴。”
“激不激动?”
“激动。”
“我怎么听着你不是很高兴,也不是特别激动,是不是获得的荣誉太多,觉得能不能评上二级英模无所谓?”
“可能有点,王局,二级英模有奖金吗?”
“……”
“好吧,我就是随口一问。”
市局想尽办法帮他申报二级英模,他居然不当回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十六岁就荣立三等功,甚至被总政记过一等功,连立功受奖的表彰仪式都懒得参加,对这些不是很上心也正常。
如果跟别人一样热衷名利,他就不是徐三野的徒弟了。
但省厅都已经来人了,该传达的依然要传达。
王文宏笑道:“二级英模是荣誉称号,既是肯定你的成绩,也是上级对我们南通公安系统工作成绩的一种肯定,市局打算搞一个小规模的命名表彰仪式,市局让我问问你明天能不能抽出半天时间参加。”
“没时间。”
“三小时行不行?”
“王局,别说三个小时,我是一分钟也走不开。”
“这么忙?”
“不信你打电话问沈市长,我现在忙的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上厕所都没时间。”
“咸鱼,你知道能评上二级英模有多难吗,你不在跟我开玩笑吧。”
“没开玩笑,我确实没时间。王局,我这边有点事,先挂了,英模的事回头再说。”
王文宏正准备开口,电话里就传来嘟嘟的忙音。
马政委愣住了,楞了好一会儿才苦笑着问:“王局,现在怎么办?”
王文宏沉默了片刻,若无其事地说:“给周慧新打电话,让周慧新跟陈局解释。再说参加不了表彰仪式也是老沿江派出所的传统,陈局应该不会不高兴。”
第524章 最会开船修船的干警!
领导小组隔壁的活动房现在是工程部。
吴老板船厂的元老、韩渝的老朋友周工被委以重任,成为外轮大修工程的总工程师。长余船舶修造厂的李工、中远南通造船厂的刘工和两位紧急从上海聘请的老工程师都加入了工程部。
他们召集两个船厂的班组长和从上海请来的三位老师傅,按照新加坡船长提交的大修计划和船舶图纸,一项一项的研究制定维修计划,根据维修计划确定需要哪些设备以及多少人员。
每项维修计划确定下来,都要提交刚成立的安全生产组审核。
韩渝既是坞修领导小组的副组长,也兼安全生产组的组长,要根据工程部提交的维修计划制定安全生产和消防预案。
电力怎么解决?
通风怎么解决?
消防管路如何铺设?
要不要搭建脚手架?
脚手架下面要不要支安全网?
安排谁现场监督?
必须赶紧把安全和消防措施落实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人,再把研究确定的现场安全员和消防监督员名单连同工程部提交的施工人员名单,一起提交给现场办公的边检站警官审核。
毕竟维修的是外轮,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上船或搭靠。
工程部隔壁的活动房成了业务部兼财务部。
维修外轮是一项系统工程,跟造船一样需要其他厂家和施工队伍协助,就是江南造船厂那样的大型船舶建造企业,也不可能做到什么零配件都自己加工,什么活儿都是自己人干。
王老板忙着联系协作厂家和施工队伍,专门负责发包工程。
而发包多少工程,要花多少钱,直接关系着工程利润,长生船务管理公司是外轮坞修工程的“总承包”,沈如兰亲自坐镇业务部,跟王老板一起同外协单位讨价还价,签约合同,并入财务支付预付款。
王老板主要负责采购和后勤保障,也是忙得焦头烂额。
……
当王文宏、周慧新、马新民、孙家文和市局政治处董主任,陪同省厅政治部刘副主任和省厅警卫处吴副处长赶到船坞时,船坞里的水已经被抽干了。
韩渝正头戴安全帽、脚穿雨靴,身穿脏兮兮的工作服,跟周工等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在坞室里指挥施工人员安装坞墩。
船坞西北角建有一个小闸门,闸门的结构跟水利船闸差不多,闸门外面有缓坡,把闸门的条石全部吊上,就是一条通往坞室的施工道路。
运输坞墩的卡车可以沿着缓坡、通过小闸门一直开到船坞里,汽车吊、装载机等工程车辆同样如此。
站在岸上往坞室里俯瞰,只见整个船坞像个大型工地的基础,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坞底只有一点点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