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多力量大。
几个部队的负责人一声令下,干了六个小时的小伙子们又有了劲儿,不一会儿就搬到各自休息的地方分发。
方便面一人一包,火腿肠每人两根,矿泉水一人一瓶。
战士们狼吞虎咽,吃的津津有味,喝得无比酸爽。
一个战士很快就把水喝完了,拍着许晓明的肩膀笑道:“晓明,你们老乡仗义,要不是有你,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东西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水喝。”
“是啊,晓明,你这个老乡关系拉的好,你这次立了大功!”
“今年评选优秀士兵,我保证投你一票!”
什么老乡?
启东人根本不认我这个老乡!
许晓明既高兴又难受,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嘿嘿傻笑。
……
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但却是在做抢险施工的前期准备。
要把施工便道修到大堤上,要在大堤上修整一个回车场,不然自卸车掉不了头。
同时要加固江堤,等江堤加固好要搭一个临时小码头,以便挖掘机开上渡轮,在闸口外的水上打桩作业。
媒体记者和来自各单位的宣传干部一样很忙,有的在施工现场拍摄拍照,有的去堤上的指挥部采访徐副市长、郑书记和沈副市长等领导,有的在采访参战的各部队官兵……
老葛这个宣传报道组长并没有因此变得清闲,反而比之前更忙了。
通往这儿的道路桥梁现阶段只能让运输抢险物资的车辆通过,转运人员的客车要等到天亮才能走。
他坐在宣传报道组的依维柯里,翻看了下来时打电话让姚工准备的空白材料,抬头问:“红袖套呢?”
“准备好了,也带来了,在里面那个纸箱里。”
“你怎么不早说。”
老葛起身走过去打开纸箱,翻出一个“高级专家组”的红袖套,套在胳膊上,在姚工和李副部长的帮助下用别针别好,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高级专家。
李副部长虽然是副团级军官,但在启东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比老葛这个曾手握大权的前交通局长差远了,对老葛同志一直很尊敬,不失时机地恭维道:“葛局,戴上这个袖套就是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主要是人太多,都戴上各自岗位的袖套,比较容易分辨。”
老葛嘿嘿一笑,随即话锋一转:“继续说正事,132团不是派了个军务参谋么,请他过来一下。”
“好的,我去喊。”
“姚工,你跟我一样是搞工程技术的,填写这些资料对你来说不难,咸鱼忙不过来,郝总要组织指挥施工一样没时间,只能劳驾你帮着填一下。”
抢险就抢险呗,居然搞那些形式主义,但想到葛局这么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姚立荣又觉得有必要,不禁笑道:“行,我来填。”
“要认真填写,要工整!”
第614章 学者型老领导
姚立荣刚接过空白工程资料,外面突然有人喊报告。
老葛探头看了看,见李副部长带来一个上尉军官,笑道:“上车,用不着这么客气。”
李副部长刚才介绍过,车上这位是启东预备役营的高级专家,带队的沈副市长和那个年轻的预备役少校营长全权委托他负责后勤管理和宣传报道等工作。
连李副部长这个副团级现役军官都要听他的,戴参谋可不敢不当回事,上车之前必须要喊报告。
“葛局好,葛局,您找我?”
“小戴是吧,坐。”
“我站着吧,葛局,您有什么指示?”
“指示没有,主要是分下工,你先坐下,我们坐下说。”
“好吧。”
老葛从纸箱里翻出一个带有“纠察”字样的红袖套,微笑着递给戴参谋:“小戴同志,我虽然没在部队干过,但没退居二线前每年都去驻军慰问,对你们部队还是比较了解的。
你是团里派来的军务参谋,军务参谋就是管兵的。军容风纪很重要,必须要管起来,你们团长这么安排非常好,我代表沈市长和韩营长对你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戴参谋本以为会被人家嫌弃,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学者型的老干部老领导如此通情达理,急忙起身道:“谢谢葛局。”
“这有什么好谢的,你是上级安排来的,我们必须支持你的工作。戴上这个红袖套,你就可以理直气壮执纪,谁要是敢不听招呼,你就跟我说,我去收拾他!我如果有事不在,你就向李部长汇报。”
“是!”
“考虑到你手下不能没有兵,我等会儿让南通军分区警卫排的副排长向你报到,让他和他手下的几个现役战士服从你的命令,接受你的指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