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早到了,登陆点都快帮你们修好了。”
“好好好,我让小顾再搞快点的。”
“葛叔,既要快更要注意航行安全。”
“我知道。”
老葛不喜欢坐慢吞吞的拖轮,一样不喜欢乘坐荆州港监局征调的汽渡船。
他是坐在监督48里,看着江面举着对讲机笑道:“沈市长已经到了,夜里到的,从老家带来十七卡车的补给。他这一路太辛苦,我让他在我办公室先休息,一支队的补给物资我顺便帮你带过来了,整整装了一船。”
十七卡车的物资听上去很多,但事实上加起来不会超过两百吨。
韩渝下意识问:“装了一船?”
“不只是大米和设备零配件,还有一些方便面、火腿肠、饼干、罐头、榨菜和矿泉水之类的慰问品。特别是方便面,虽然不是很重但体积大占地方。”
“吓我一跳,我以为是用港务局的大平板车拉的呢。”
“沈市长倒是想从老家多带点物资,他说市里动员干部群众捐款,干部群众捐了不少钱,与其把那些钱交给南通,让南通统一汇给灾区,不如多采购点我们这边急需紧缺的物资,把捐款用在刀刃上。”
老葛顿了顿,接着道:“不过运输是个问题,水运最划算,像你爸那样的船,一船能运一千五百吨,可水运太慢。港务局的大平板车倒是能运不少物资,但能不影响人家生产经营就不影响。”
第680章 争就是赢了!
跟老葛说的是老家话,首长一句都听不懂,总这么不礼貌。
韩渝聊了几句,借口有事结束通话。
经过近一个月的磨合,各分队之间的配合都很默契,邹向宇和吴海利也早进入了角色,连王书记和老陈都知道要做什么,韩渝不需要跟刚来时那样指挥这个指挥那个。
见老王同志和老陈又在插牌子、布设路障,韩渝有些尴尬。
首长也看到了,不禁笑道:“牌子做的不错,尤其牌子上的那些字,写的跟印刷体似的。咸鱼,牌子上就不用写我们单位的番号了,工程资料上的抢险施工单位能不能把我们也加上?”
“首长……”
“我是说现在这个抢险工程,我们没参加的不用加。”
“没问题,我等会儿跟葛局说,工程资料是葛局负责的。”
这些领导怎么都喜欢工程资料……
韩渝被搞得啼笑皆非,这时候,老王插完牌子跑回来了,兴高采烈地说:“孟军长,我们沈市长到荆州了,你明天有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我们沈市长想给你们部队送点慰问品。”
“有时间,只要是来慰问,我什么时候都有时间!”
“谢谢。”
“应该是我谢谢你们,王书记,来,抽根烟。”
“好,我先擦擦手。”
老王现在不得了,跟首长就差称兄道弟。
韩渝正打算去前面看看,老王突然用蹩脚的普通话笑道:“咸鱼,301军的那个红色尖刀连走了,明远刚给我打过电话,说他和小马还去送了下,顺便给301军的那个红色尖刀连送了点早饭。”
要不要红色尖刀连那个荣誉称号,对启东预备役营而言其实不是很重要。
一连、二连和四连的预任官兵年纪普遍偏大,对荣誉什么的不是很感兴趣。
三连平均年龄虽然年轻一些,但大多是转业、退伍军人,并且大多已成家立业,现在考虑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对荣誉什么的一样不是特别感兴趣。
可以说要不是来支援湖北抗洪,全营官兵恐怕只有在编兵整组时才能聚一次,至于军事训练那是分批的。
总之,预备役部队虽然亦军亦民,但终究是以“民”为主。
韩渝荣誉光环加身,各种先进、优秀和立功受奖的证书家里书桌的抽屉都放不下,对此一样不是特别在乎,在乎的只是那五万块钱不能打水漂!
真正在乎的预任官兵可能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小鱼。
连韩渝都不是特别在乎,老王更不会在乎。
他弹弹烟灰,笑道:“明远这事办的漂亮,先让小戴和军分区的纠察控制住局面,再让小戴先保管两面红旗,今天一早又很大度的去送行,可以说这件事办的有理有节,谁也挑不出刺儿。”
首长乐了,笑问道:“王书记,这件事就这么完了?”
“当然不可能。”
“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我正准备跟咸鱼商量呢。”老王同志笑了笑,眉飞色舞地说:“荣誉不能当饭吃,并且我们也不缺,但该争的还是要争。如果不争,省军区和楠京军区怎么知道我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