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月时节,春意渐浓。
“你……有主意了?”
叶琦铭多告了几日假,妹妹之事悬而未决,他不放心赶回兵营。
“是。”瑜安淡淡开口。
虽未明言,多年兄妹间的默契,叶琦铭总归能猜到两分。
他的妹妹无需任何人庇佑,更瞧不上庸碌之辈。
大约唯有齐帝,这些年来棋逢对手,能让她看入眼中罢。
“走吧。”
边关羯族南侵,犯百姓安宁。
齐军五月分三路开拔,奔赴三战之地。
自二月起,数城奉旨征兵。
帝王下令,于宫城正徳门外设武坛,无论世家郎君抑或平民子弟皆可上阵。
优者招募入军中,魁首几人可直授八品长水校尉。
每日俱有胜者决出,接连比了五六日刀剑,今日与后两日考校的是箭术,由靖平王亲自坐镇。
瑜安存了一观的心思,命府上备了车驾。
中原将士与羯族交兵,弓马总处劣势。若要扭转战局,弓弩之道为其中关窍。
车驾一路行去,街头百姓多往正徳门外汇去。
两旁看台之上,世家亦有不少入坐围看。
瑜安登上阶梯,此亦算是萧询武举未兴的折中之举。
为御羯兵,朝中正是用人之际,反对的声浪不高。
世家
瑜安瞧上场的人选,布衣与世家郎君约莫七三分。
平民百姓从军,多由兵卒起。若有机会得授八品军职,自然踊跃。
囿于在京中,弓箭比试射的是立靶。一轮十人,每人十二支箭,共射三番,取其三甲。
瑜安瞧了一会儿,渐觉索然无味。
虽也有箭术不俗者,总归凤毛麟角。
她到得不算早,捱到午时,便回王府休憩,午后的箭赛亦不准备再观。
“最后一日再去吧。”她对二哥道。
叶琦铭颔首,眼下初选,上来的人自然都是参差不齐。
等筛过几轮,第三日午后决三甲时,总归精彩些。
……
箭术热热闹闹大比三日,酒坊茶肆随处可见议论者。
不少郎君乘此良机一展本事,瑜安听小叔叔提起,的确寻出些可用之材。
第三日未时,瑜安复回到观赛台上。
萧询同在此处,与小叔叔共判。
她向四周望了望,许是帝王驾临的缘故,看台上有名有姓的京都世家来得齐全。
今日的赛事倒是精彩,能留在场中的十二人多少有几分真本事在。
依旧是射三番,一番两支箭为诱射,不计得数。
接着二番每人六支箭,三番十支箭。每两箭后,箭靶由近及远,五位判官以筭筹计数。
瑜安瞧了第一番,单看射箭的架势与准头,赵家与李家两位郎君俱是不俗。世家子中,永昌侯府二房的陈三郎亦骄于众人。
第二番毕,得数已然有了差距。时有郎君紧张之下羽箭脱靶,平白失了机会。
判官点算得数,瑜安瞧落在箭靶边缘的箭矢,只觉可惜。
她抬眸看向萧询。
“时辰差不多,”帝王立在她身侧,声音温和,“该喝药了。”
中央高台四下并无遮掩,一举一动皆引人瞩目。
两侧的世家远远望去,就见陛下俯首同嘉懿郡主说话,姿态亲昵。
帝王尚立在案旁,偏生嘉懿郡主安坐着,毫无起身之意。
瞧得分明的世家俱是纳罕。
好容易哄人喝了药,第三番射堪堪开始。
这一轮比试愈加出彩,得数位序每过一纯俱有大变动。
到了最后四支箭,便是求稳为上。
此刻已近申时中,围看的百姓观赛入神,鲜有离去。
十二位郎君依次引箭上弓,胜负在此一举。
得数点算毕,赵家二郎初时便稳居前列,一举夺魁。
可惜原本与他同样势头相当的李家公子未能守住,落到了第四。
永昌侯府的陈三郎恰是第三,为世家子弟中最优者。
纵有惋惜不甘,奈何技不如人。胜负分明,余下九人收了弓箭依序退下。
由礼官引荐,得胜的三位郎君至高台下,静候帝王封赏。
观赛的百姓拊掌之声久久不息,初次面圣,除了永昌侯府的公子,其余二位都格外拘谨。
“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福。”
陈三郎世家出身,翩翩风采,独一人出尽了风头。
帝王与靖平王召见之际,他越过三人中间的魁首,拱手一礼笑道:“晚辈听闻顾氏箭法独步天下,今日吾等有幸,不知可否向王爷讨教一二?”
他的话语回荡在场中,虽明面上说得谦逊,只是语气中饱含长江后浪之意。
世人皆晓靖平王顾昱淮箭术绝伦,数度于万军中取敌将性命,无人能出其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