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从三日前,陆续有灾民发热,一开始李书吏没有放在心上,直到灾民咳血的咳血、晕倒的晕倒,他才慌了神,汇报给了郡廷府。按照李书吏所说,裴佑命几个军士将患上疟疾的灾民背去医馆,又把剩余灾民组织起来,开始清理住所,所有污物归置往一处。
可如何消杀环境,却让裴佑犯了难,直到福文山带人送来了生石灰。
有了生石灰,这才解了燃眉之急。军士们小心把生石灰和水掺在一起,等配好的生石灰水放凉,这才洒在土地上,就连搭建的窝棚也都喷洒了一遍。
此处的灾民本已习惯脏污的日子,闻着这石灰水刺鼻的味道也表情未变,依旧一脸麻木,只觉得官老爷又换了种法子来折腾他们。等第二天一早,灾民们却惊奇地发现,那些老鼠和虫子全部死光了!今天新发现有疟疾的人也在减少!
难道老爷们所说,那石灰水可以杀死看不见的毒气是真的?灾民们心里渐渐热起来,大家伙一起动手,把死去的老鼠、虫子、其他污物一起烧了个精光。
其他没有发现疟疾的地方,裴佑也不敢大意,全部吩咐下去用石灰水消杀了一遍。只剩下医馆里,已经患上疟疾的灾民依然奄奄一息。医馆的大夫每日煎煮草药,给这些灾民喂服,也只是尽人事而为。从大夫到灾民,无不心里清楚,疟疾这种病,根本没得救。
伍本娘红肿着眼睛,仔细给儿子擦洗着。好好一个孩子,现在病得连自己擦身的力气都没有。她心里是无尽地后悔,早知道就说什么也不让儿子去挣那几个工钱,结果染上了疟疾!
伍本自然知道他娘想着什么,安慰说:阿娘,别着急,大夫看着呢,过几天我就好了。
伍本娘扯出一个笑:哎,你当然会好,阿娘还等着你病好起来,咱娘俩把新屋子建起来呢!
伍本这话不仅是安慰他娘,也是安慰自己。他还年轻,喜欢的姑娘还没去讲明心意,一直惦记的好酒还没舍得买过一次,还有好多想做的事,难道就这么死了吗?
郡廷府后院里,有一个管廷府众人饭食的厨房。眼下厨房的大锅灶上,却有个怪模怪样的饭甑,用竹筒连着一个密闭木桶。
这就是那个蒸大蒜素的蒸馏器?裴佑问。
没错。宣瑾瑜说。
锅灶里,捣好静置后的蒜泥已经放进去蒸煮了不久,现在就是揭开密闭木桶的时间。宣瑾瑜小心打开,从桶里倒出来的水呈淡黄色,里面还包裹着一些油脂。
成了,这淡黄色的东西就是大蒜素!宣瑾瑜喜上眉梢。虽然蒸馏环境对比现代过于简陋,可大蒜素制备简单,试验过几次后,到底还是成功制备出了大蒜素。
一听见有了治疗疟疾的抗生素,裴佑也含笑舒展了眉头。旁边强撑病体来看灵药的古元朗也松了口气。
大蒜素很快运到了医馆,分作小碗,依次发给了疟疾病人。
伍本拿着今天的药,觉得稀奇。平日里的草药都是乌漆麻黑,可今天的药却是淡淡的黄色,闻着辛辣刺鼻,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大夫连声催促着他,要他赶紧喝下肚。因为这大蒜素精贵,裴佑要求大夫必须看着所有病人喝下去。
伍本一饮而尽。除了难喝,没有任何感觉。按照大夫所说,他裹紧身上的棉被,沉沉睡了过去。
一直到了第二天,他才后知后觉,那黄色的药,也许真的有用!自从得了疟疾,他腹泻严重,整个人拉肚子拉到脱力,可自从喝了那个黄色药水,到现在都没腹泻。少了腹泻的困扰,他这才能正经好好吃饭,身体里总算积蓄起了几分力气。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疟疾病人身上。宣瑾瑜暗忖,也许这些人的腹泻就是由大肠杆菌这类细菌引起,大蒜素作为抗生素杀灭了这些细菌,自然腹泻也就痊愈了?再加上古人从不打疫苗或者吃抗生素,没有抗药性,自然药效更好。
不管怎么说,这大蒜素有效就是好事!郡廷府的后院厨房加班加点,继续熬制大蒜素,运送去医馆。
又是几天黄色药水灌下去,疟疾病人已经退去发热,可以下地走路,想必再休养几天,就能彻底痊愈。
伍本娘抱着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儿子,母子俩抱头痛哭,死亡的阴影这才过去。
伍本娘抹抹眼泪,偷偷说:儿子,等你好了,我们就去拜拜后土娘娘。
伍本纳闷,问:后土娘娘?没听说过长都郡还有这个庙呀?
伍本娘轻咳一声,说:哎呀,你最近生病不知道。是从南沧县那边传来的信儿,送粮给长都城、给你发这个神药的诚郡王是后土娘娘座下的仙童转世,才有这么大本事!咱长都城这么多人受了郡王的恩惠,不知道是谁在郡城外修了个后土娘娘庙,最近大家都去拜呢!
伍本平常最不信鬼神之说,但对施药的诚郡王却极为感激,闻言立马说:行,等我好起来,咱们立刻就去!
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拍卖会(三合一)
系统抽出【基础抗生素制备】帮了大忙。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 大蒜素可谓良药。疟疾治好后,民众对郡廷府有了空前的信心, 纷纷认为是神灵保佑, 修建水渠的民夫们爆发出了强大的热情。
是啊,病了有药,饿了有粮, 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赶紧修好水渠和堤坝,等洪水退去, 又是和往年一样的和乐日子。怀着希望, 大家埋头苦干着。每清空一地的淤泥, 便由军士洒上石灰水消毒。每处临时的灾民聚集地,也出了新的律令, 污物统一置放一地,定期烧毁,又修建了临时厕所,不可随处排泄。几项措施下来, 长都郡城才算是干净许多。
而一旦有了充足的钱粮供应,灾民迅速转变成了民夫队, 即使没有趁手的工具, 纯靠人力也逐渐把修建水渠的进度拉了上去。
也正因为如此, 郡廷府仓库里的粮食到底还是越吃越少。眼看着坐吃山空,古元朗愁肠满腹:现在郡城里, 小一点的粮商已经开始卖粮,可到底这些小粮商的库存还是太少, 大多数粮食还在那些大粮商们握着。这些人始终不愿意卖粮。郡廷府里, 库房里的粮食没几天就要耗个精光, 这可如何是好?
裴佑却是老神在在, 说道:如今郡廷府和这粮商,便如同两军对决,胜负只在一念之间,不可轻易泄气。越往后粮商的压力越大,我们这边是水深火热,粮商那边又何尝不是?我看就在这几日,说不定就能听见好消息。
古元朗虽然心有疑虑,但皇子殿下都开口如此说,他也不好拂了裴佑的面子,只得勉力附和两句。
宣瑾瑜却是知道,裴佑不是无的放矢之人。找了古元朗不在的空档,她问裴佑:你可是有什么安排,怎么对粮商开仓卖粮之事这么有把握?
裴佑意味深长说:我来这望泗关守军也有快一年日子,这长都郡城就在望泗关腹地,不放几个探子又如何安心?
宣瑾瑜闻言,便明白裴佑大抵是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且说洒金街里,王金发的脾气是一日坏过一日。这世间大抵有一种人,不分这银子从何而来,只要有钱没赚到便好似剜心挖骨。
坏消息依然一个一个地传进王家宅邸。
长都郡城里,每日郡廷府救济灾民的粮食是顿顿不落,开挖水道的民工队也是餐餐管饱,就连刚出的疟疾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神药,竟给治好了!郡廷府更是吸取了经验,眼下每清理一地,便撒上一种叫生石灰的粉子,说是能隔绝疫病。就拿白末子一样的东西,就能隔绝疫病?王金发不想相信,可自从用了这石灰以后,几乎没人生疟疾。
王金发本来盘算着,最不济郡廷府也会派个人来,跟他谈谈价钱,好收购他仓库里的粮食。可自家压的粮食就好像被郡廷府遗忘一般,再无人提起。难道郡廷府真有办法弄到粮食,根本不在乎自己家的库存?未必是朝廷派出的运粮队已经在路上了?
王金发越想越是焦急心慌。他高价买来的粮食里,有一批是水灾前几日收来的青粮,还未彻底晒干,他也不敢大张旗鼓拿出来晒粮,再说城里也没有合适的晒谷场,青粮放在仓库里不见天日,再不卖就要捂烂了!